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思善思的优良素质。

关键词:问题解决;提问能力;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思善思的优良素质。下面简要谈谈本人在“问题解决”数学课堂模式探索中的几点体会。

一、积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十分明确地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1.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学生就不能独立思考,就不会挖掘新知识、引出新问题,就不会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从什么地方来?对于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一类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和定理、公式的归纳总结,这是一些已经完成数学抽象加工的“成品”问题;另一类是要用数学知识,在非数学领域中的应用数学问题,如:日常生活、生产等一些“原坯”问题,需要将它抽象,转化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把握好这两类问题产生的源泉,利用各种手段,如:表、图、计算机等,对“成品”或“原坯”问题进行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构造成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展示出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应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如:看过几遍书后,可以问问此章节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对一些图形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对于课本中例题的解答,还能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吗?等等。其二,引导学生辨析错题,在辨析错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三,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新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根据条件,由学生重编新题等。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问题解决

斯托里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而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教学。大家都懂得: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和理解过程,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才能通过“问题解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概念规律的逻辑结构。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数学知识的结构,引导学生以旧引新,积极地进行知识迁移,达到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从而训练思维。如:教学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各种柱体、锥体的侧面展开图等,都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来源就在于对数学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进而把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激发获得新知识的灵感和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沟通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掌握知识。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变化以及与x轴交点的变化,让学生想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充分理解判别式与函数图象的变化关系,让

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既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性向多维性发展,又能激发学生把握知识规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2.形式多样,创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提供全方位的、准确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采用的形式可以多样,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式练习等;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集体抢答、小型竞赛、主讲答辩和问题园地等。鼓励学生多方位地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优秀学习品质。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作用,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特别是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诱导和点拨。因此,在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给学生比较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常用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白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