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培养兴趣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激发学生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处处离不开学生心理,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运用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作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证明:激发学生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学习之母,也是开掘和发展智力的窗户。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因素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问题和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几乎可以说都达到了“入迷”的程度。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据达尔文的父亲回忆说,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由于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可见,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时,他就会怀着愉快的心情去积极的进行学习,而且把这种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享受,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常常是质量高,记忆牢。与此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或者由于某一外力强迫他们去学习,这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东西不透彻不牢固,而且容易疲劳。所以,对阅读课的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
而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我们在授课时,必须结合这一门学科的特点,让课堂充满人性之美以及趣味性,使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受到熏陶,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当前,中学生普遍对阅读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方法不当,不善于引导,造成了学生这样一个错觉:认为阅读课不外就是认几个字,背几个词语解释,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背写作特点。把这些枯燥无味的、零星的东西背熟了,也就“学好”了课文。在学生的心目中,课文只是若干生字新词,若干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等东西的集合物。于是,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没有了,作者跳动的脉搏没有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失去了。总之,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丰富多彩的课文变成了令人憎恶的文字,或者说成了一具尸体,学生上课只是按教师的指点作尸体解剖而已。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不感兴趣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应从我们教师身上找原因,单纯埋怨学生是不客观的。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总要想方设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带着迫切想知道的心情去学习课文。
兴趣可分为两种:(1)直接兴趣;(2)自觉兴趣。所谓直接兴趣就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而直接引起的兴趣。教学内容的新颖而又引人入胜,教师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或者原来虽然不会,后来自己明显提高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自觉兴趣则是比较稳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自觉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起来。至于培养学生的自觉兴趣,可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从他们的直接兴趣入手。首先,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富有理趣,只要我们去开发、利用,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哲理的启迪,开拓其胸襟,增长其智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语言情感的感染。教师的简洁、生动的语言,辅之以外部的丰富表情,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心理鼓舞和影响,迅速激励、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再次,要善于引导学生每课都有所得,有“得”才能促进深化有“趣”。
总之,语文教学处处离不开学生心理,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直接和自觉兴趣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运用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