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格里高利圣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格里高利圣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欧洲中世纪,围绕着教会礼拜活动展开的宗教音乐构成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人们音乐生活的主体内容。其中,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为中世纪早期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格里高利圣咏的出现,中世纪记谱法、教会调式,乃至复调音乐皆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作为配合礼拜活动而唱诵的圣咏(chant)是一种由男声演唱的无伴奏单声部音乐形式,歌词为拉丁文,内容主要来源于圣经。圣咏的起源与基督教的礼拜仪式密不可分,早期教会的主教们显然意识到音乐可以有效地增强经文朗诵时的感染力,于是便产生了这种应用于宗教礼仪中的唱诵形式。因其朴素的曲风及唱诵时演唱者的肃穆神情,圣咏亦有着“素歌”(plainsong)的称谓。在中世纪早期,各地的教仪和圣咏形式并不统一。其中,形成于公元8、9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是应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中的音乐形式,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随着罗马教皇在西方教会中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罗马教仪及与之相应的格里高利圣咏亦一并被广泛传播至其它地区,并形成了自身一套标准的体系。

关于格里高利圣咏的诞生有着一则流传至今的传说。据称,公元590年至604年在位的格里高利一世在圣灵的启示下创作了圣咏。在保存至今的一些史料中仍可看到有关这则传说的文字记载及以此为内容绘制的图画。画面中,格里高利一世从象征着圣灵的鸽子那里获得启示,并将听到的旋律唱诵给与其一幕之隔的记谱者。传说,记谱者由于发觉教皇唱诵时往往会在乐句之间停顿良久,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向屏风后张望,于是便看到了上述一幕。故而,后世便将格里高利一世认作为圣咏的创作者,并以其名为圣咏命名。

尽管传说确然有迹可循,譬如有资料显示格里高利一世曾积极参与圣咏的推广,并致力于教会歌唱学校的整顿,但普遍观点则认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并非教皇一人之功,而是与包括查理大帝在内的几代法兰克王为稳固政权在其治下推行统一的罗马教仪这一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一种观点认为,在希腊记谱法早已失传,而中世纪记谱法尚未出现的时代,人们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将罗马圣咏传入高卢地区,并与当地礼仪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型圣咏,即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被广泛应用于组成基督教教仪的两大仪式――日课及弥撒之中。带有旋律的唱诵显然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音节只对应一个旋律音高是最理想的方式。这种圣咏风格被称为“音节式”。而对音乐加以修饰的需求使圣咏的唱诵风格逐渐向复杂化演变,并出现了两个到五个,甚至更多旋律音高对应一个音节的“纽姆式”风格,以及少则十几个,多则数十个旋律音高对应一个音节的“花唱式”风格。譬如,弥撒中的升阶经与哈利路亚(或特拉克图斯)即是“花唱式”圣咏的代表。这几首圣咏中的歌词较为简短,正需要通过“花唱式”所具有的相对复杂的表现手法以获取较为丰富的听觉效果。

在发展的过程中,格里高利圣咏逐渐形成一系列较为固定的音乐形式,主要包括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等。其中,诗篇歌调是最古老的圣咏形式,一般用来唱诵圣经中的诗篇,歌调主体建立在一个静止的吟诵音上。交替圣歌最初作为咏唱诗篇前后的叠句出现,以交替歌唱而得名,后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歌唱段落。而应答圣歌则由独唱者唱诵,唱诗班重复唱诵而得名,常被应用于最为精致复杂的仪式部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格里高利圣咏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为了便于记录与推广,记谱法逐渐形成。尽管最初的记谱法极为简单,也并不精确,但经过缓慢地发展,至11世纪时,中世纪音乐理论家、意大利僧侣圭多在前人的记谱基础上创立了四线谱,为五线谱的最终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改变了西方音乐创作及传播方式的记谱法在中世纪的出现及逐步成熟正是由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而奠定并促成的。

日益成熟的格里高利圣咏不仅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会调式系统及六声音阶体系,亦在后期实现了自身固有形式的拓展,产生了附加段、继叙咏,及宗教剧。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已包含了戏剧因素。通过这种扩展,礼拜音乐在内部悄然发生着变化,并不断衍生出形式及内容上新的可能。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不仅为中世纪音乐盛期的到来做出了必不可少的铺垫与准备,更是为其后整个西方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