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海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包括金、银、铁、铜、木、石等加工。其主要产品有藏、蒙、回、撒拉族、土等民族服饰、鞋帽、民族家具、金银首饰、昆仑玉饰品、金银铜器、民族刀具、皮革用品、唐卡、绘画、石雕、刺绣、堆绣、皮绣、排灯、藏香、泥塑、弓箭、标本制作、剪纸画、金、银、铜、玉和其它材料制作的各类民族工艺品、各类牲畜用具、民族宗教用品、工艺美术等几百种产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地方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一、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在青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海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手工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明确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发挥优势,广开生产门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手工制造业,恢复和重点发展具有青海民族特色的手工制造产业和地方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特别是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民族手工业产品”。在生产资料供应、税收、工商注册、土地征用、银行贷款、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了较为优惠的政策,使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更好的扶持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201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青海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在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强调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带动民族手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发展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止2015年12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达600多家,资产总额近16.5亿元,产品种类730个,实现产品销售额113000万元,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3.6%,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企业规模较小,微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6%,就业人数4万人,文化程度比较低,除个别技术工人外,多数就业者均为小学文化,平均年龄在20周岁。

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工艺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目前,在全省各地区县已形成了特色产品生产区域。

黄南藏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藏传文化艺术,同仁县是热贡艺术之乡,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县的吾屯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绘制唐卡、雕像制作也非常有名气;曲库乎、年都乎两个乡以制作堆秀而闻名天下;保安镇以铜银器加工而闻名;泽库县和日乡等地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热贡艺术手工制作,主要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唐卡、堆绣、刺绣、泥塑、藏式木雕、藏式地毯、藏香、石雕、金银铜器、和砚加工等,泽库县泽和石源石材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石雕艺术品多次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河南蒙古自治县少数民族主要以牛、羊绒编制各种蒙古族和藏族生活用品为主,产品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

黄南州热贡画院、同仁县刚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布达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唐卡、堆绣、刺绣名扬海内外,同仁县仁俊热贡艺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佛像、泥塑以精湛的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黄南州旦正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制作的藏式木雕深得少数民族群众喜爱,同仁县热贡神工金属手工艺品传播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银铜器饰品以精细而闻名,同仁县赛雄热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藏式手工地毯供不应求。由青海省藏医药博物馆珍藏的全长618米的彩绘大观唐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在制作的全长1300米的唐卡即将刷新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整合民族手工艺品的挖掘和科学发展,黄南州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工业,他们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2010年成立了青海热贡文化保护与开发有限公司,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黄南州热贡艺术品的开发与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藏族群众不仅是一个热情奔放、非常好客的民族,也是一个心灵手巧、善于创造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藏民族发展过程中,大多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藏族男人基本上都会绘画、刺绣、堆绣、雕刻、泥塑等基本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术,称为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全州专门从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从业人员近1000余人。唐卡、堆绣、藏式雕刻、泥塑、手工织毯、刺绣、民族服饰、藏靴和传统金银首饰等产品非常热销,供不应求。除满足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内地城市。目前黄南州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5个,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称号的3个,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2个,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称号的7个,获得中国艺术奖称号的1个。这些艺术大师不断传承和创新民族手工制造业,又带领了数以千计的热贡人走上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尖扎县制作的唐卡、绘画、敲制铜雕、刺绣、藏香、弓箭、藏式家具、民族服饰、五谷画制作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生产的石雕艺术品、羊绒画、“娜迪娅”民族被褥、伊斯兰民族服装、鞋帽、藏式服装、藏香制作、唐卡制作、木质雕刻等也非常有名气,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玉树藏族自治州生产的黑彩陶、唐卡、藏族服饰、安冲藏刀、泥雕像、铜金银制品、藏式家具、标本工艺品、玛尼石等,深受游客青睐。

互助土族自治县生产的土族盘绣、各类佩戴挂件、剪纸画等工艺精湛。

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南藏绣”,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刺绣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也是藏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海南州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并逐步走向产业化,基本形成了“布绣嘎玛” 和“贵南藏绣”两个商标品牌。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趋于返朴归真,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高涨,民间刺绣等手工艺品开始走向市场逐渐火爆起来,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传统手工艺术正在世界范围茸咔巍J止げ匦迤废允境鼍薮蟮目发潜力,具有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藏绣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青海藏羊集团公司生产的手工地毯、挂毯;昆玉集团生产的各类昆仑玉饰品;巍巍昆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等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

二、民族手工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民族手工业制造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手工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3.6%,在青海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促进和发展青海省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必将对青海省工业结构的调整、补产业结构的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民族地区的稳定、扩大就业以及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工程将产生长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积极促进和发展青海省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利好形势

1、国家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激活了民族手工制造业快速发展。

2、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有效拉动,带动了民族手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一些信奉佛教团体及人员来我省考察旅游增加,随着交流的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投资成倍增长,特别是国家对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摆在国家发展战略之上,这些利好因素对我省大力发展民族手工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纯手工制作的产品,为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改革开放加快了我省与周边省份及沿海、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特别是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带动了我省地方民族手工产业的迅速成长和发展。羊绒、牛绒纺织品以及手工地毯、民族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已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东欧和整个欧洲。

4、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和发展了民族手工制造业,为脱贫致富,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规模较小,未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量的传统手工业者仍然采用传统家庭式作坊,没有规模,故难以形成产业优势。

2、旅游纪念品市场虽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但是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仍然又很大差距。

3、品牌意识淡薄,商标注册和产品包装滞后,满足不了市场消费者需要。

4、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向银行贷款又面临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强,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少,抵押担保率较低,可贷额度非常有限

五、促进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和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发展地方民族手工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2016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国资监管工作会上省经信委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工信和国资系统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力促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把握好“五个坚持”,“四个结合”。

我省是国家资源储备重要的战略接续地,又是发展民族手工业产品原材料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手工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是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环保、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青海民族手工业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既要增加产品种类,更要稳步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注册商标专利申请的工作,加大产品宣传的力度,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小而全”“小而散”现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民族手工制造业创新步伐。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理念,树立大市场意识,不能把市场仅仅局限于本地市场,加快制定青海民族手工业制品的行业标准,使民族手工业逐步向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开拓销售渠道。建立起相对固定的销售网络体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增强青海民族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青海民族手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4、大力宣传,促进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发展。建议:一是2016年手工业联社准备通过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电视台、中华全国集体经济杂志社等部门合作开展青海民族手工业产品万里行宣传片制作活动;二是对为民族传统手工艺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手工艺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是省联社拟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胜利宾馆合作,在胜利宾馆设立我省民族手工艺品陈列馆,展示青海地方民族传统手工艺,扩大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四是以北京工美合作,每年举办一次青海地方民族手工业产品展,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五是帮助企业建青海省轻工业联合会,发挥联合会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指导企业发展、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自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宣传、法律援助、招商引资、项目策划、项目论证等方面更好的服务企业作用。

5、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抓大不放小,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骨干促协同。建议启动实施“百户民族手工制造产业领军企业打造工程”,培育若干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主业突出带动明显的优秀民族手工制造企业。带动一批延伸型、配套型传统民族手工艺产业。重点以黄南州地区、玉树州地区、循化县、互助县为传统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产业园集中区建设。

6、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保护与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变民族传统手工艺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是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民族传统手工艺大师和行业艺人,为他们的艺术创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组织企业负责人、能工巧匠、带头人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艺术品味,提升组织带头能力;三是灵活办学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和资金,遵循贴近实际、满足企业用工要求的原则,举办各类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班,帮助广大年轻手工艺工作者尽快成才,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

7、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微小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微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在微小企业的组织管理、产权重组、产品研发、项目筛选、投资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建议设立促进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发展我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产业。

8、努力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之路。即企业和艺人可安排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创作一批纯手工精品,供各级政府、陈列馆和个人收藏,以达到抢救、继承传统手工艺的目的。同时,推进技术改造,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的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满足出口日用产品消费需求。用精品的声誉为大众产品树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其打开市场销路,实现经济效益。让企业和艺人们有能力培养人才、创作精品,以市场化的产品养工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