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 要 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二者相互独立又互有交叉,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树上绽开的两朵精神之花,表现方式虽有不同,但水融,殊途同归,体现着浓郁的东方特色。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中,长拳及太极拳等要求加入配乐,音乐与武术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中国传统音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武术的发展和推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武术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古典哲学

武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东方古典哲学的思想。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音乐就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是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烙有深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印记。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各种直接的、间接的以及内在的、外在的联系,表现方式虽有不同,但水融,殊途同归,体现着浓郁的东方特色,呈现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一种具象。

一、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文明是农耕文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农耕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植根于农耕文化,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一切人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其中“法”有效法的意思,也就是说人要以地的规则来,地要以天的规则来……最后归道于自然,起于自然,两者相生,同于一法。庄子《齐物论》中也有“天地与我并生二万物与我为一”的说法,追求人与天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君子”能“上下与天地同流”,表明人是自然万物之一,当遵循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是武术与中传统音乐的共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武术中最主要是体现在习武者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进行武术练习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练习时间、频率、方式等与自然界的昼夜、气候等变化相一致。例如《太极拳谱》中有“能人以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少林秘典《罗汉行功全谱》序言中有:“彼夫和风细雨,与雷霆而俱;长养滋培,复肃杀以为心。是天地之不能有文而武也,而人又乌可弗讲耶!且夫功行功短打,其道亦非浅鲜者,以乾坤交以离坎,既济未济,天地空位,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悉会于行功短打之内,是又武备而兼乎之事者也。”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表现为追求音乐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一致,音乐能够反映自然天地万象,能够抒发人“天”、“真”自然的情性。例如: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人籁、地籁、天籁”为音乐之本,其中“天籁”代表自然,表明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统一音乐观;阮籍在《乐论》中提到的“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说明音乐源于天地万物,自然界的一切可以以音乐作为载体,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天人合一”意味着不但人与音乐所反映的艺术对象融为一体,而且人在审美体验中跃身大化,与天地浑然为一,从对天地的积极响应和相融协调中伸张自我,身心节律与大自然默契契合协调,实现心灵的自由。武术中的“天人合一”则意味着习武者与大自然和谐相通,本体运动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顺乎自然,物我双方内外平衡,阴阳调和。

二、阴阳思想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易经》最核心的内容是阴阳学说,在《易经·系辞上》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显现。以阳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是“阴阳”最为朴素的含义,可引申表示为气候的寒暖,暖为阳、寒为阴,以及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与静等。

阴阳思想在武术中主要体现在虚实、动静、刚柔、开合、进退、攻守、收放等方面。例如:《庄子》中有“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并指出“奇巧”的要点是“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即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王宗岳《太极拳经》有:“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说法,说明练习太极拳的关键在于领会和掌握动静、开合等阴阳变化。中国传统音乐中,阴阳主要体现在动静、急缓、刚柔等方面。例如:庄子有“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之说,将音乐与阴阳、生死、动静练习在一起,表明音乐的运行需要按照动静阴阳的方式。

武术的创编与演练、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与演奏都深深的收到阴阳思想的影响。武术演练强调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虚实分明,如在套路演练技法中,遵循“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的动作路线规律;《中国武术拳械录》在通臂拳理中有“出手为柔,力到为刚……用柔之时,必要存刚,用刚之时,必要存阳”之说等。中国传统音乐在创作时强调的是组成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不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关系、动态,以及外在形态的相辅相成和内在精神的相反相成,形成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即形与神的统一。音乐在演奏中强调做到静中有动、柔中带刚、快中有稳、乱中有序,使音乐作品的演奏成为一个阴阳互变的动态过程体现。

三、气论

与西方的原子论相对,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整个世界是由“气”的构成的。如庄子所谓“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说明无形之气为有形之物基础,“气”是万物的本源。而其“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的说法,则是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之形成。

“气”在中国古代武术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武术的本根与原动力,是武术精微之所在。武术表现出的各种外在形态,如功能、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在武术的拳法、拳谱等著作中,有不少是以“气”作为武术本体的观点,例如:王宗岳《十三势歌诀》有云:“气遍身躯不少滞”,“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力者纯钢。”;《罗汉行动全谱》有“天地万物皆一气之所结而成,天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固不重哉。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尤为重。养气这道莫胜于十八罗汉与所谓罗汉短打者,诚能炼气归神。”的说法。历代武术家认为习武者可以通过“气”与自然界沟通,与大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尤为重视对“气”的修炼,并把养气、集气、运气、练气作为武术练习的基础。例如:长拳中的四种气息调节方法“提”、“托”、“聚”、“沉”;形意拳内三合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太极拳中有“以意调息”、“以意导气”之说。

与武术相似,中国传统音乐同样以“气”作为音乐的本体,认为“气”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精神、风采、情韵的总称。例如:《乐记》认为,音乐以“气”可以沟通人与大自然,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嵇康认为,音乐为天地万物之一,由“气”所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这“声外”就是生命,就是对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感受与把握,这是中国艺术真正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武侠音乐——武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武侠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音乐多采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武术基础上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是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例如:电影《黄飞鸿》系列中的配乐《男儿当自强》,改自中国古曲《将军令》,处处体现着武术刚劲雄健的特点,将雄壮威武的中华男儿形象传颂四方;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创作灵感来源与《乐志》中“大乐必易”,其主旋律是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反用“羽、徵、角、商、宫”,处处渗透着武侠世界的苍凉豪迈,有着原始东方的浓郁气息。

五、结语

武术与中国传统音乐,二者相互独立又互有交叉,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树上绽开的两朵精神之花。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传统音乐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全国武术套路竞赛中,长拳和太极拳项目要求配乐的加入,近年来举办的“中国武术套路王中王争霸赛”,更是将配乐加入到了所有项目,这些都将对武术的推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振.中国古典哲学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7-28.

[2] 李艳.试论中华传统武术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7:37-38.

[3] 于兆杰,许玲.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的渊源[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16-17.

[4] 郝薇薇.中国古典哲学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23-25.

[5] 吴亮,董立兵.浅析中国哲学对武术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35:176.

[6] 易薇.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哲学思想[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9-31.

[7] 张倩.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赏析[J].电影评介.200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