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今天各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收益出发,分析了目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教师 教学 质量 收益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扩张,在校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2500多万人,毛入学率已达22%,已达到了大众化标准。在高等教育迅速扩招的同时,大学教育质量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收益

一般认为高校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知识传授、知识生产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的这些功能也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知识传授功能主要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本,这被认为是经济增长中报酬递增的源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以29国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25%归功于教育的作用。而在《报酬递增的源泉》一书中,苏尔茨(2001)进一步指出专业人力资本才是报酬递增的源泉。而高等教育所形成的正是专业的人力资本。知识的传授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的过程,而在于知识的接受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形成具体的能力。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除了教育年限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它认为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劳动力中认知能力的差别是导致劳动生产力和收入水平差别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两个学生在天资、家庭环境和教育年限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的教育质量有所差别,就会导致认知能力的差别,因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教育质量从两方面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一是在某一学历层次上通过提高认知能力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二是间接提高人们对教育进一步投入的可能性,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认知能力。

二、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学校也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学校的投入包括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设施等,而学校的产出主要是学生在认知等能力的提高。教育生产函数就是投入与产出的一种数量关系。教育生产函数的一般公式可以表示为:

Gt代表一个学生在时间t所取得的学业成绩,Tt代表教师的投入,St代表学生的投入,Ot代表学校的投入。从这个生产函数可看出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投入、学生的投入以及学校的其他投入要素。

这里指的教师的投入应包括教师投入的数量、教师业务水平及教学技巧。目前各高校教师的投入数量比较充足。而对于教师业务水平来说,现在在高校上课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位,所以从业务水平上讲,这些老师也是胜任的。那么对学生学业成绩来讲,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注重科研,弱化了教学

教学与科研并举是许多高校追寻的目标,所以教学和科研也就成为高校教师两大任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科研为导向的高校发展模式,淡化了教学的重要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在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评职称中,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科研摆到了首要的位置上,科研成果成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最基本指标,而教学能力由于评价技术的原因,则沦为少人问津的鸡肋,使得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处于边缘状态。对教师本身来说,教师不得不疲于、专著,以学术谋求生存。这样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只能用较少时间去研究教学改革等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生源素质在不断下降。但是,在高校普遍实行的教学排名和学生评教,无形中给教师在教学上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怕给学生造成反感,以免造成学生教学测评中给的分数较低,影响教学排名。

2.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现代的教学手段,脱离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现在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就是在短时间能提供大量的信息量,可以利用大量清晰动感的画面、图表等形式进行教学。由于课时量少,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这就造成教师在用多媒体教授知识的时候,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停地记笔记,没有真正听老师讲课。另外老师在用多媒体讲课时,缺乏板书的运用,殊不知,板书是学生加深印象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西方经济学的讲授中,老师用板书的形式和学生一起画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边看边画,一边听老师讲解,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现在自从使用多媒体以来,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只写1或2个字,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注重理论讲授,忽略了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交流是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往往造成填鸭式教学,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能按照教师的进度走,在课上,学生们不停地记笔记,只是理解和记忆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课后把精力主要放到了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不会花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了,这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平时又不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的讲授,和实际缺乏联系,使得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理论能干什么,所以学生学习完后,往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差。

4.在对学生知识的考核上,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缺乏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的考核上,很多老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考试方法比较单一,都是固定的考试题型,在考试的内容上,过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考查中,有的老师考查的是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它们包括哪些政策工具,而不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找现存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政府究竟在具体的政策中使用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使用这些政策,所以在导向上就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使学生认为只要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记住,就能考高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在教学经验的交流上,缺少平台,教师各自为营

现在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完成了学校所安排的课时后,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支配。虽然名义上有教研室活动,进行教学交流,但目前教研室的存在,只起到一个例行布置教学任务,进行听课检查和学期末向上级进行汇报总结的作用,很少认真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所以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上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管理模式。教师们只能孤军作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有些刚进高校的博士们,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缺乏有经验教师的指点,往往自己在教学上要走很多弯路,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一个团队,使得教师在教学上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路

1.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促进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更好的完成教学的本质工作,而且还能引导老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制定上一定要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可持续的原则。所谓持续的原则是指要保证评价制度的连续性和公平性,对所有的老师一视同仁。二是激励的原则。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评价中的奖励和惩罚应有一定的限度,在教学测评上,学生的评教虽是一方面,但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创新,教学的改革也应是一方面,不能片面地依据学生的测评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排名的依据。

2.教师应多广泛学习,积累教学素材,充实教学课堂

高校教师的能力应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为此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所理解,另外,还要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的知识、新理论,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给学生。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避免光讲理论,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的现象。还有教师还应不断对自己学习得来的或通过实践形成的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和改进,逐渐形成一套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3.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兴趣等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对教学进行设计,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也要使用传统的版书教学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时,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是学生难学的课程,而且理论性很强。如何上好这门课,除了教师讲授比较经典的理论外还应配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把理论简明扼要地讲完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例如讲到效用论,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是否有效用递增的例子,讲到弹性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谷贱伤农、薄利多销等具体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理论有较深的理解,而且可以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增加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4.应建立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而教学团队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水平较高的教授负责下,由不同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构成的团队。建立教学团队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中教学的准备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学团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准备能力。因为教学团队是由不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教师构成。从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来,都具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从知识结构来看,这些青年教师一般专业知识较新,思维活跃,但由于新上讲台,对教学重点地把握,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能力都较弱,而这些正是老教师的优势,老教师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知道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知道怎么才能采用学生能较好接受的方法进行课堂设计,所以建立教学团队能进行优势互补,老教师能向年青的老师传授教学方法,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而年青的教师能向老教师传达一些新的理念,从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教师营造好专业发展的环境

高校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是内外诸因素综合影响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校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文化,但当前高校管理的重点就是重视制度化管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缺乏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缺乏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给教师。例如在教学中明文规定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不论什么理由;在学校排课中,有些老师家住得比较远,但被排的课是每天都要到学校来上两节课,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只能用较少的时间去备课,搞科研。所以学校应给老师一些宽松的环境,在安排工作时,应以老师为本,应考虑如何才能让老师更有效率地工作。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学校应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根据学科的发展,安排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通过召开教学专题研讨会、开设教学交流的论坛,提供教学交流的平台,使得教师之间能彼此分享教学的经验,提供互相支持和协作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总之,学校应通过政策制定等方式来积极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artinCarnoy编著,闵维方翻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乔恩.R.卡恩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成绩优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刘洪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科技信息,2009,(3).

[4]刘桂莲.教学学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视角.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