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巨人能否再进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巨人能否再进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悉,索尼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成立索尼影音公司,随身听、家庭影院系统、蓝光设备等含有视频音乐等部门都将划归到索尼影音的旗下。索尼影音的CEO将由高木一郎担任,高木一郎是索尼公司的前高级副总裁、视频与音乐事业部部长。本次重组的最大目标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对内部混乱结构的整顿,作为科技领域的巨人,索尼能否凭借内部的整顿而完成再次进击呢?

内乱外忧之下的索尼

连年亏损、不断裁人、内部拆分、出售业务及资产……作为亚洲科技领域曾经的代表品牌,依靠“匠人精神”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的索尼近年来却在不断收缩,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众多科技硬件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索尼却不断亏钱。苹果、微软、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不断在各科技领域挤压着索尼的发展乃至生存空间,而小米、乐视等后起之秀也在不断蚕食着索尼原本的市场份额,虽然移动互联时代让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并创造了不少赚取财富的机会,但原本拥有资金、技术优势的索尼却在变革的过程中不断“瘦身”,以至于盈利成为其最迫切目标。

相比外部竞争对手,不少市场观察者乃至索尼自己都承认无法高效整合内部资源是其发展的极大阻碍。庞大的产品线不单为索尼制造了无数竞争对手,也让其内部山头林立,各部门互相之间缺少必要的配合。以技术起家的索尼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乃至自大,这就是为什么索尼在很多技术标准上都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的原因,而这样的企业风格也影响到了各个部门,最终导致内部沟通出现严重问题乃至混乱。 小米这类新兴企业也在不断蚕食原本属于索尼的市场份额

One Sony之殇

熟悉索尼的人对“One Sony”计划多少都有一些印象,有着芯片、传感器、屏幕、音频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和生产部门的索尼,却很难看到一款充分融合了索尼自家技术和配件的产品出现,同样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索尼早在2012年便提出了旨在加强索尼各部门合作,集结索尼在各领域的技术与内容资源,加强索尼产品的“One Sony”计划,但作为“One Sony”计划的核心产品,智能手机的败退最终让索尼在2014年宣布“One Sony”计划的失败。

“One Sony”计划的推出,几乎可以看作是平井一夫维系索尼帝国的最后努力,但平井一夫并不具备帝国需要的铁血和强势,整个战略计划的执行需要企业内部跨部门的融合与创新,虽然有利于企业整体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但对于企业内部各“诸侯”而言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儿。缺乏绝对强势的领导层和独断专行的决策层,注定“One Sony”计划只能淡然收场。不得不说,如果索尼能够以帝国的形式完成“One Sony”计划,必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凭借内部资源的高效调配,完成企业整体的复兴,但“One Sony”计划的失败,意味着索尼已经无法完成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无法向市场推出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同竞争对手展开厮杀,让各“诸侯”彻底独立出去,通过市场抉择筛选,或许还能上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故事。 手机无疑是“One Sony”计划最好的载体

时代更迭下的拆分潮

科技企业的活跃性通常优于其他领域,技术及产品创新往往能让一个小企业快速成长并通过并购完成高速扩张或产业链的构建,但相比小企业的成长,人们往往更喜欢将注意力放在哪些正在或者计划进行拆分的大型企业上。多样化经营原本就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多元化企业扩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拆分成为其进一步在细分领域赢得市场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在整个时代正在变革的时候。

科技硬件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拆分和并购的重要战场,除索尼外,惠普、eBay和飞利浦都进行过拆分瘦身,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细分化发展需求。拆分后的企业,能够更专注地在某一个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在全球采购和制造的今天,拆分能让企业更轻量化运营,对于索尼这样发展遇到瓶颈的大型多元化企业而言,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各个独立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分享做得好,完全可以综合提升整体竞争力。

迎合时代的战略布局 拆分是科技领域的常态

拆分很容易给人收缩和防守的感觉,但实际上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索尼并没有放弃利用本身技术及产品优势,在新兴领域寻求发展的希望。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索尼在2014年便启动了内部“种子加速项目”,除赋予传统家电产品智能外,更以众筹的形式推出了众多创意型产品。而智能手机虽一直都没能为索尼做出贡献更一度成为其盈利的拖累,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时代,索尼在智能手机产品上的坚持更多是对完善产业链闭环的战略布局。

以目前火热的无人机领域为例,索尼本身在大数据分析、摄像头元器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和其他无人机乃至机器人企业的跨界合作,完成在无人机领域的战略布局,从而在未来的新兴市场完成战略布局。此外,索尼还以在线教育为方向,成立了在线教育公司,从产业链宽度上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利润增长点。雄厚的技术和资金积淀,加上一定的创新,索尼这些针对未来的战略布局一旦成功,便有在未来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抢占先机,从而分享领域高成长的红利。

B2B领域的机会

纵观索尼、惠普、AMD等努力寻求复兴的科技巨头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容易引发大众市场关注的消费类市场产品往往是其企业整体增长的包袱和拖累,无论是拆分还是战略转型,个人消费电子都成为了企业要重点改革的对象。相对追求技术和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商业用户,个人消费用户对产品性价比的追求无疑容易将企业拖入红海竞争的泥沼,这样的大环境下,索尼、夏普、东芝等日系科技厂商纷纷将企业中心和战略专向相对竞争偏蓝海的B2B领域,收缩彩电、手机等B2C领域后,索尼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游戏和部件业务上,正是得益于这类偏B2B业务的增长,索尼2015财年首季净利增207.5%。良好的发展势头让索尼决定继续加码B2B领域,无论是电池还是音像,或者是其软件、内容等领域,都是如此。B2B业务无需受到千变万化的消费者需求影响,更加稳定,只需抓住那些数量不多的大客户即可。索尼也可以继续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尤其在基础研究上更能发挥其强项。 索尼已经宣布成功研发了该公司的首款航拍无人机

写在最后:无奈的战略收缩

索尼今日的困局让笔者想到一句“祸起萧墙”,虽然索尼内部各部门“诸侯”还不至于相互倾轧,但内部沟通和资源调配的不合理,很难让索尼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依靠综合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从电视业务的拆分、VAIO PC业务的出售到今天影音公司的成立,所以在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布局,以谋求帝国在未来的复兴。把拳头收回来,打出去的时候才更有力量,虽然战略收缩会让索尼和其拥护者在一段时间内感到无奈和难过,但为长久考量,唯有大刀阔斧的改动,才能让这个看上去进入垂暮之年的巨人重新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