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锦辉 30载助学 大爱无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留着又有何用?只有用来资助社会、反哺社会才心安理得。” ——王锦辉
辉叔,在香港商界叱咤风云,早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靠20元起家,40岁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建筑公司,事业蓬勃发展。凭着一股拼劲与一颗赤诚的心,成为了震慑房地产界的人物。但获得了成功的辉叔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贫穷,他开始在内心有了一个梦想。用自己的爱心谱响人生又一曲颂歌:他要在有生之年,将足迹踏遍祖国的万山千水,亲手创办100所希望小学。
1985年,62岁的王锦辉便退居“二线”,将公司业务交由儿子王国强打理。积极在香港投身社区服务,在香港和国内义务参与多项公职,全身心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先后捐款2000万港元19个省市自治区、45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69个县(乡镇)和香港地区,直接捐助贫困学生达400多人次,到现在已建了118所希望学校,行程50万公里,捐学近1亿,被称为“最牛助学老人”。
艰苦创业 心存大爱
上世纪30年代,正逢战乱。因家境贫寒,王锦辉念了四年书便辍学了。后来到广州谋生,担过“货郎担”,开过杂货店,挨村挨户收购过土特产,但不管怎样努力,生活依旧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的王锦辉,兜里揣着20块钱孤身前往香港闯天下。那时的香港劳力过剩,打小工非常辛苦赚得却极少。因为人届中年、没有学历、人生地疏,他只得到建筑工地打小工,历尽艰辛。但王锦辉“志存高远”,他忙里偷闲跟那些老师傅学习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王锦辉洞察香港工程市场,毅然跳出小本经营的思维,组建自己的公司——金城营造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土木、建筑、壕坑和电力架设。他以东莞人独有的勤劳和诚实同样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一时间客户纷至沓来:汇丰银行的提款机安装、海洋公园的电气安装、迪斯尼乐园、香港大游乐场,还有不少的学校电气设备等等,台湾的高压线铁塔基本上是由金城营造集团承建的。大大小小的工程不断,业务一直扩展到整个东南亚。王锦辉靠自己的勤奋和真诚,成为香港房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获得成功的辉叔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贫穷,他开始在内心有了一个梦想。
退居二线后,王锦辉全身心地投入慈善公益事业。除了长期关心支持香港童军运动外,他对香港的教育事业也非常热心,长期以来出任东莞同乡会学校的校董及校监职位。2000年,当王锦辉听说香港浸会大学欲兴建附属中、小学支持教育改革“一条龙”计划时,主动托人多次与浸会大学的高层联系,表示愿意无条件捐款港币1000万元赞助香港浸会大学与建附属中、小学。2003年初学校选址迁往沙田石门,建费增加, 王锦辉再增加捐款港币300万,以保证香港浸会大学的良好发展。
王锦辉历遍艰辛所深切感受到“少年有书不能读”、“吃过上不了学堂的亏”,兴学重教的信念和追求深深扎根于心中,从他在多间“希望学校”竣工典礼上的讲话中就能体会到这点。“同学们,我是王锦辉,饱尝了没有知识的苦烦,但我不希望你们再象我一样,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家乡穷貌,将荒塘变成‘甜塘’……”
王锦辉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人们亲切称他为“辉叔”,老人欣然笑纳。问辉叔为何钟爱捐学?辉叔笑着回答,“以前不读书,勤快一点就可以找到事做,现在年代不同了,老板会问你有没有文凭。没读过书就代表未来没有希望啊。”“数十年前,我从东莞来到香港之前,曾体会了贫困地区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去学习机会的苦楚。现经营生意比较成功,积蓄了一点资金,加上儿孙都积极支持,便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不多的资金贡献给社会。尽量以自己的能力为内地贫困地区儿童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辉叔太太说,山区的孩子和学校是辉叔的最爱,每每说起总是眉飞色舞。辉叔的儿子王国强理解并大力支持父亲:“反正钱是带不走的,最好多做一点善事,健康的时候,做多点善事,自己开心一些。每次,每间学校多了几百个孙子,很开心。我们非常支持他去做。”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不少港人对香港回归的前景产生怀疑,纷纷忙着移民。当时有人劝辉叔移民国外,辉叔却郑重的回答:“我是中国人,一定不会移民。”辉叔留了下来了,并选择回到家乡石排。开始帮助家乡,帮助更多的人。他认为:“取于社会,回归社会。不需要剩很多给子孙,剩这么多没用的。”
王锦辉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成为二十多年来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成为无私奉献社会和帮助他人的巨大的道德力量,他用无言的大爱诠释着自己对人生的信念和追求。
乐善好施 崇尚教育
几十年来,王锦辉热心公益事业,且乐善好施,参与了很多社会服务。曾先后在香港东莞同乡总会、香港童军总会、香港九龙乐善堂等二十多个社团体中任主要职务,所做好事善事数不胜数。
在香港,他积极参与筹划童军活动,除不断以数额不等的资金资助童军的事业外,王氏父子还曾资助了10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家庭贫困大学生。为东莞家乡成立一个港币100万元的名为“东莞市杰出高中毕业生奖励金”的基金,每年颁发东莞能考取全国前20名重点大学的杰出高中毕业生,以鼓励有上进心的中学生。
石排镇中心小学、石排中学、石龙中学、东莞理工学院以及燕窝小学、福隆小学等学校都得到他热心资助,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并捐赠100万元设立“王锦辉先生奖学资金”。1999年,王锦辉先生在南雄捐助第一所学校——珠玑下汾小学,此后十几年时间里,他对南雄教育事业的捐助活动一直没有间断,共捐助了黄坑中学,新城王锦辉中学,新龙金城中心小学,界址金城小学等8所学校的17个建设项目,总金额达587万元。10多年来王锦辉先生在南雄捐助的学校共让13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占全市学生总数的20%,据不完全统计,王锦辉先生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捐向于国内教育及有关福利事业的款项近1亿人民币。
2000年12月又捐款1000万港元在香港浸会大学设立附属王锦辉学校;在老家东莞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石排王锦辉中心学校;此外,还率先捐出1050万元修建东莞石排新医院,在他们父子的带动下,石排镇的海内外乡亲和企业家纷纷解囊相济,使资金得以顺利到位,目前石排医院已成为全国最大镇区医院;2006年给广东韶关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八条村三百零九户“全倒户”每户资助一万元重建家园,总额为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