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锦辉:大爱献给贫困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锦辉:大爱献给贫困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2岁高龄的“香港金城营造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锦辉,是一位心怀大爱的企业家,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先后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捐资兴建了118所希望小学,累计捐出的建校及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善款近亿元人民币,为众多贫困地区家庭的农家娃创造了学习机会与条件。

寒门之子辍学谋生,艰苦创业成就香港富翁

王锦辉1923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石排镇一户贫寒之家,自幼聪慧,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想方设法将他送进学校,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王锦辉知道父母送自己上学不容易,因此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就在王锦辉勤奋学习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广东战乱四起,百姓本就艰难的生活每况愈下,王锦辉家也不例外,无奈王锦辉只好辍学打工贴补家用。他先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当货郎,后来卖过土特产、开过杂货店。尽管他不论做什么都非常努力,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意始终没有多大起色。万般无奈,35岁那年,王锦辉想到了香港:“那里是商业大都市,经济发达,工作一定好找,如到那里打拼,或许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窘境!”有了这个念头,他立即着手准备,不久便怀揣手头仅有的20元钱闯进香港。

可到了香港后,王锦辉发现,事情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香港,正值劳力过剩时期,加上他年龄大、没学历,工作很不好找。后来,在好心人点拨下,他到建筑工地做了一名什么杂活都干的小工,每天干的都是力气活。王锦辉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经过一番思考,头脑灵活的他开始有意识地跟老师傅们学习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几年下来,王锦辉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在机电设备安装方面的水平已不亚于工地技术员,收入也有了提高。

1963年,有了一些积蓄的王锦辉,发现香港工程安装市场有很大潜力,于是毅然辞职创业,成立了以经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电力设备安装为主的“金城营造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在业界显得很弱小,王锦辉深知自己的处境,他认准一个道理:要想干好就得玩命付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每一个机会。为了找到项目,他每天早出晚归,奔走于香港各写字楼间。一天他获悉,有一项新界大尾笃电站工程,因工期紧,造价又比较低,加上时逢雨季,一直没有公司愿意承接。王锦辉马上测算了一番,觉得只要用心干,不至于赔钱,便毅然抓住这个机会,揽下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王锦辉每天吃住在工地,白天和工人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紧张劳作,渴了到水龙头上喝口自来水解解渴;累了找块阴凉地方席地而坐稍事休息接着干;晚上工人们休息了,他还要挑灯研究图纸,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忙完这一切才合一会眼……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王锦辉带领工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如期完成了工程,甲方质检人员认真勘验后,给出了“优”的评价。王锦辉用汗水赢得成功,攫取了第一桶金。这一业内许多人认为很难接受和完成的工程结束后,王锦辉和他的“金城营造有限公司”名声大震,迅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时间客户慕名找上门来,如海洋公园的电气安装、汇丰银行的提款机安装、迪斯尼乐园的设备安装等各类大小工程纷至沓来。每接一项工程,王锦辉都认真对待,精心组织施工。没几年,便将业务拓展到整个东南亚,公司迅速发展为拥有上亿资产的“香港金城营造集团”,王锦辉就此成为香港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有了积累回报社会,花甲之年投身慈善事业

生意获得成功后,伴随着财富和年龄的不断增长,王锦辉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和自己当年一样念不起书、每天为了温饱而日夜奔忙的贫困者,如今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些事。他认为: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些积累,只有将它反哺社会才更有意义!于是62岁那年,他毅然决定退居幕后,除大事上把把关外,将集团公司日常业务和管理全部交给留学加拿大回国的儿子王国强打理,自己腾出时间投身慈善事业。

王锦辉是那种认准了的事情,会全力以赴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人。决心下定后,王锦辉很快安排好集团公司相关事宜,开始专心做起慈善来。几十年的经商经历,王锦辉养成了每做一项事情都认真计划、扎实实施的习惯。做慈善伊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将善举做好、做得长远,不至于像昙花那样一现即谢。一连几天,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锦辉脑海中。琢磨数日,王锦辉觉得做慈善光有热情,或遇见谁有困难就帮一把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其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于是,他在集团公司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并订立一项制度,即集团公司每年从获得的利润中,按比例提取一笔资金拨给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以保证善款来源。

慈善事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成立了基金会,制定了相关制度,组织机构有了,资金来源有了,但总不能像撒胡椒粉一样面面俱到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面对这个问题,王锦辉想起了自己因家庭生活困难,有书不能读,被迫早早辍学打工的童年。回想着这件在心里留下深深烙印的往事,他决定把重点放在资助那些因家庭贫困读书遇到困难的孩子和教育事业上。于是,随着香港与内地交往的日益频繁,王锦辉在关心、帮助香港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同时,也关心、帮助起家乡因家庭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和教学设施落后的学校。香港回归祖国前,他就陆续捐资300万港币,资助家乡东莞“石排镇中心小学”、“石排中学”,以及“东莞理工学院”等东莞六七所大中小学的建设,并捐赠了100万港币在老家石排镇设立了“王锦辉奖学金”,激励家乡学子发奋读书。为家乡多所学校建设捐款后,经常有人问王锦辉为何如此专注捐资助教,每每王锦辉都会微笑着回答,“以前一个人没读书,只要勤快点就能找到事情做,如今时代不同了,找工作,老板首先会问你有没有文凭,可以说,如今一个人没读过书就意味着未来没有希望,所以我要帮助那些因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要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在石排镇的父老乡亲们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走进漂亮的校园安心读书时,都齐口称赞王锦辉“为家乡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王锦辉爷爷的一片心血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