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东东营石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东营石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东营市石化产业是东营市最大的产业,目前面临着规模小、产业链较短、布局不合理、原油保障能力差等问题,但东营市发展石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因此东营市的石化产业应当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石化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外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同时政府在政策等方面加以支持。

【关键词】石化产业 发展对策东营

东营市的石化产业是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东营市最大的产业,同时在国内的地方炼油业中也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山东东营石化产业发展概况

2006年底,全市共有石化企业5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共有8家。全市石化企业原油加工一次加工能力已达1590万吨,约占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的1/3。企业主要以石油炼制为主,有催化裂化产能450万吨(约占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催化裂化产能的30%)、联合加氢产能220万吨、焦化产能260万吨、气分产能130万吨等,主导产品涉及汽油、柴油、重油、沥青和液化石油气等。2006年全年加工原油889万吨,占全省加工量的23.9%,汽油产量9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8.2%,柴油191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亿元,利税28.1亿元,利润15.2亿元。

但是在发展中,东营市石化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规模较小,未实现规模经济。炼油行业是一个规模性的行业,规模化是世界各大炼油企业发展的方向。目前世界平均炼化规模已经达到600万吨,国内的平均规模为180万吨。我国《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10年,国内企业炼化平均规模要达到570万吨。而东营市炼厂平均规模仅150万吨左右,最大的装置规模综合能力550万吨,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规模差距较大。

2.企业分布过于分散,浪费资源。东营市境内的50家石化企业分布在东营市的三县两区,在这五个县区中,每个地方都有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全市来看,企业的布局分散,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利于原料和配套设施的综合利用,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较弱。东营市的石化企业多属于燃料油型炼厂,单套装置规模小,初级产品及副产品达不到加工规模,难以进行精制和深加工。仅生产部分丙烯和聚丙烯,无乙烯生产装置,产业链下游延伸受到制约,无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原料等高附加值石化产品。

4.原料油保障能力差,装置开工率低。自中国石油行业重组后,国内石油被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所垄断,这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基本供应本公司内部,导致地方石化企业原料油供给严重不足。

二、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东营市的石化产业发展到现在,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东营市北邻京津塘经济区,南连胶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东营市在交通运输方面,建成了纵贯南北的东青高速公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网,改造东营机场和东营市火车站,启动实施东营港扩建工程,东营港扩建工程完成后,原料油进口能力达到1000万吨,具备了近期石化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双重功能,可形成便捷的海上原油通道。这些为东营市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自然资源。东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盐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石油资源。东营市境内有胜利油田,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5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67.2亿立方米,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有85%集中在东营市境内。

3.土地资源。东营市共有土地面积80.5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地为30.7万公顷,未利用率约为38%(全国土地的未利用率为25.5%)。同时由于黄河不断填海造陆,使东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城市。在这些未利用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盐碱地,不能进行农业耕种,但为工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人力资源。由于东营市境内有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两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单位,使得东营市的人力资源优势突显。东营市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10.3人,比山东省平均水平多2.8人;现有各类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达3万人,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东营市的石化企业大多为本地区内的骨干企业,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企业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人。

5.基础设施。东营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东营市电厂和输变电设施超前建设,电网完备可靠。黄河横贯东营市全境,淡水资源十分充足,是整个山东地区供水最有保障的地区。

6.产业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东营市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与石化产业相关的盐化工、精细化工、橡胶轮胎、机械电子等产业也变成为东营市的主导产业。

三、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1.加快东营市石化行业的整合。东营市地方石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些企业在东营市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竞争,这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快对石化行业的整合。对于规模以上的石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支持,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于小型的炼油企业,在市场中通过自由竞争进行淘汰。通过整合后提高土地、原料油、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2.加快石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的形成在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的合作。中国石油行业重组后的十年,中国的石油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较激烈的竞争。中石化将继续稳定山东市场,中石油要加快进入经济发达的南部市场,而中海油要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同时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也在努力打开中国市场,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对山东境内的地方石化企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东营市的石化行业可借此机会选择与国内外的大型石油公司进行合作。

4.加强政府对石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对产业的支持会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应当改变过去简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从以下几方面共同支持:一是加强产业引导。政府应当对企业加强产业引导,引导企业积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发展,如石化企业今后要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现象较多,因此政府可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方面加强力量。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鲁开垠.增长的新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