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借”细品,美不胜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借”细品,美不胜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号:G40(2016)23-04-01

坡的诗词文赋多因其丰富的内涵、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仅有85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许多师生却颇有异议。不少人认为此文“太浅显”、“太一般”。其实只要认真细读就会发现,区区85个字,有情节,有悬念,有美景,有情思……个中滋味,颇有深意。只要巧借细品,便能美不胜收

一、巧借变形,品出结构层次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只有一段,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厚。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时将文本三次变形,让我们体会到文本的结构层次之美。第一次变形是二分法,将课文划为二段,一事一情,有叙有议,先叙后议,景情相生;第二次变形是根据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进行三分法,文章脉络清晰,思路明朗;第三次变形是根据起承转合将文本进行四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起)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

如果前两次是从表达方式入手的话,第三次则更多注重古诗文创作的笔法。起,写事件的背景;承,写寻友的情景;转,写韵致的月景;合,写复杂的心境。通过三次文本变形,原本形式单调的文本顿时充满趣味,层次的丰富之美、行文的跌宕之美立现,令人赞叹。

二、巧借比喻,品出意境空灵之美

东坡写庭下景色,惜墨如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8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空灵之境。最妙的是比喻句,作者将静谧的庭院、银色的月光、疏朗有致的竹柏写得虚幻缥缈,相映幻化成一个空旷澄澈的世界。是物境,也是心境。在这个世界里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脱,浑然忘了现实,忘了自我。仿佛我即自然,自然即我,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这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三、巧借“闲人”,品出情感微杂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相与漫步中庭,悠闲自适。可惜一个“盖”字拉回现实。特别是“闲人”一词,情感丰富。表面上是自嘲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之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自洁自傲。清风明月,翠竹松柏,本常见之物,但是能在月夜,与相得之友人,以此平淡闲静之心共赏,又能有几人呢?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罢了。透过“闲人”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既有无奈感伤,又能随缘自适,既有自我排遣,又能旷达乐观,“闲”字不闲,意味丰瞻。

通过以上的巧借细品,我们看出《记承天寺夜游》行文上跌宕起伏,层次清朗;写景上妙用比喻,空灵澄澈;抒情上似闲还愁,微妙复杂。 堪称“神品”。

(作者单位: 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