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骞:一双脚改变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骞:一双脚改变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奥古斯都时期开始,罗马人就迷恋上了丝绸。公元1世纪意大利哲学家普林尼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在《自然史》里,摆出道学家的面孔抱怨说:“半透明的丝绸让妇女们看上去就像赤身,实在有伤风化。”光有伤风化也就算了,还那么贵!据说价格高的时候,一磅丝绸可以换一磅黄金。普林尼估算:来自遥远的赛里斯的“丝绸一年至少会让罗马帝国流失一亿赛斯特斯。”他还说:“赛里斯人都是红头发、蓝眼睛,嗓门粗糙,没有语言。也不与其他民族交往,只是坐等买卖的上门。

赛里斯就是中国。古罗马人在说到中国时,往往容易出错。但也没有像普林尼这样没有一句说对的。中国人不仅不是红头发、蓝眼睛,也会彼此说话,而且并没有“坐等买卖的上门”――至少在普林尼的时代没有。事实上,丝绸之路最早就是由一个名叫张骞的中国人开辟出来的。但它最初被开辟出来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战争。

张骞的探险

汉朝初期,由于打了多年的楚汉征战,国力很弱,对于北方匈奴人的入侵,只能采取十分屈辱的和亲政策,也就是送钱送物送公主,以求得到一时的和平。但到了汉武帝时,汉朝已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和匈奴人放手一搏了。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在公元前133年爆发的。但在此之前,汉武帝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在战争爆发前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38年,他从一个匈奴降人口中,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以前有个叫大月氏的部落,一度非常强大,后被匈奴人击败,匈奴单于杀了大月氏王,并用他的颅骨做了一个酒碗。月氏战败后,逃到了西方,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大月氏人一直仇恨匈奴人,想要杀回来报复,但是苦于没有盟友。汉武帝马上就意识到可以和这个大月氏结盟。于是,他决定派人去联系大月氏,与之结成夹击匈奴的联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骞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主动要求作为使节出使大月氏。关于他的身世、背景以及应招的动机,史书上都没有记录。我们只知道他当时是个郎官,此外我们还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他有极强的冒险精神。

这个旅程是非常危险的。先不说路途遥远,中间可能发生多少艰难险阻,首先第一关就很难过。当时去往西方和北方的通道都掌握在匈奴手中,要去寻找大月氏,就必须穿过匈奴的领地。他要去和大月氏商量什么事?不用猜也知道是要和大月氏结成夹击匈奴的联盟。那匈奴人又怎么会同意汉使穿越他们的领地呢?但是张骞没有别的选择。他带着一百多名属下,从陇西离开汉境,进入了匈奴的领地。从那以后,他就和汉朝失去了联系。

果然,张骞他们很快被匈奴人抓住了。一行人被带到单于面前,单于说:“大月氏在我们的北面(其实是在西南面,可能他当时也不清楚,大月氏的具体方位),汉朝怎么能派使节去呢?我要是派使节去南越的话,汉朝能同意吗?”不过,单于倒是没有杀掉他们,只是把他们扣留了起来。张骞在匈奴一待就是十来年,但他的处境似乎还不错,不仅娶了一个匈奴媳妇,还生了孩子。张骞本身也是相当有人格魅力的,用司马迁的话说是“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这么好的人缘,还在当地成了家,有孩子了,匈奴人对他也就放松了警惕。谁料有一天,他忽然带着几个昔日手下,向西逃走,目的地仍旧是去寻找大月氏。

张骞等人先是逃到了位于现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亚历山大帝东征时,最远就打到了这里,在这里建立了一座亚历山大里亚城。亚历山大死后,从马其顿到大宛,万里疆域上出现了十几个希腊化的小国。如果张骞能够提早三十多年来到这里,或许能遇到大宛的希腊统治者。两种伟大的文化如果能够在这里发生直接的碰撞,也许会改变世间的很多事情。但是他来晚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已将古希腊人彻底从这里赶了出去,现在张骞只能看到希腊文化留下的一些遗迹。

张骞对大宛王说,只要将我护送到大月氏去,汉朝政府一定会非常满意,送给他很多钱财。其实,大宛王不该听信张骞的花言巧语,就该上去一刀砍了他,这样二十多年以后就不会有多得不可胜数的汉军兵围国都,逼死大宛王了。但是他听了。在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之后,张骞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大月氏当年被匈奴人赶出故土,辗转迁徙,在张骞到来的时候,刚占领了大夏王国,盘踞在巴克特里亚一带。这里曾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重镇,相当富庶。汉武帝得到的情报,虽然基本正确,但有一点小小的错误,那就是大月氏人已经不想找匈奴人报仇了。因为他们刚刚过上好日子,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人来,要他们联合一个一万多里之外的国家,去砍翻当时北方的头号强国,杀回贫瘠的老家去,他们怎么会听?

大月氏王不肯听张骞的提议。张骞在那儿待了一年多,始终得不到准确的答复,只能离开大月氏,回国复命。

回去的时候,张骞没敢走老路,而是换了一条路走,但还是被匈奴人逮住了。这一次,单于也还是没有杀他,也还是把他拘禁在匈奴。一年多后,单于去世,匈奴发生了一场内战。公元前126年,张骞趁乱带着妻子和一个名叫堂邑父的属下逃回了汉朝。至于他在匈奴生的孩子,史书上没有交代他们的下落。

从张骞出发到他返回长安,已经过去了13年。去时的一百多人,回来的也只有张骞和堂邑父两个人,而且也没有和大月氏结成联盟,按理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旅程,可实际上它一点都不失败,相反,它是汉朝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外交活动。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他的使命,却把一个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就叫――天下。

凿空西域

在张骞离开的这些年,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起来。其时,双方都在酝酿下一步的决战。就在这个时候,张骞回来了。他不仅向汉武帝提供了西域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力劝皇帝联合乌孙、大宛、安息等国,共同对付匈奴。这还只是针对匈奴的外交战略,等张骞说到后来,目光已远远超出了匈奴。他建议汉武帝同时开拓西南,打通去往印度的通道,这样汉朝就等于全面打开了通往西方的大门。从长安到费尔干纳,到药杀水,到咸海,到印度,甚至一直到伊朗和罗马,他给汉武帝描绘出了一个无比壮丽的未来:“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据说汉武帝的反应是――“悦”!

公元前121年,著名的河西之战打响,汉朝军队斩敌数万,从匈奴人手里占领了河西走廊,断匈奴右臂,为汉朝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两年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再也没有匈奴人能抓捕他了。他带着三百多名随员、数量巨大的财物,来到了乌孙,又派出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这次出使,标志着汉朝和西域的外交联系正式确立,司马迁称之为“凿空西域”,所谓“凿空”,也就是开通之谓也。

自此,张骞的名字成为了汉使的标杆。他曾被封为博望侯,在他去世之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也大多都称博望,以此来取信于各国。

成百上千的汉朝人沿着张骞的道路来到西域,使节的后面,就是商队。丝绸之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首蓿、石榴、葡萄,也经由这条道路传入了中国。许多人都赚到了利润,尤其是作为交易中间人的安息等国。但是对汉朝政府来说,经营西域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直到东汉,每年用在西域的固定开支,还有七千多万钱。至于说靠经营丝绸之路来以商养政,那是我们现代人的思路。而对于汉武帝来说,这无疑是个古怪的念头,而且事实上也难以做到。汉朝政府眼里的丝绸之路从来不是摇钱树,而是个赔钱货。

汉武帝开拓西域是有另外的目的。当时汉匈之战已经初步有了眉目。匈奴实力其实远比汉朝弱。只是由于匈奴地域辽阔,机动能力强,才掩盖了其自身的弱点。汉朝在战争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对付它的办法,比如汉朝每次都会选择在春季进攻,用骑兵突入其腹地扫荡,逼着匈奴人在牲畜最虚弱的时候长途迁徙。虽然这种攻击的方法“几近恶毒”,但它确实管用。经过几次大战,匈奴的经济几乎崩溃,一代青壮年也死亡殆尽。

可是只要攻击停止,假以时日,匈奴总有恢复元气的一天。因此汉武帝还想从西方包抄匈奴,彻底切断它获取资源的所有通道,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这时汉武帝的思路已十分清晰,那就是夺取河西走廊,打开西域的入口,这是第一步。深入到现在的新疆腹地,破楼兰、陷车师,然后将军事亭障延伸到玉门关,这是第二步;越过整个新疆远征大宛,然后将军事亭障延伸到新疆腹地的轮台,这是第三步。从这个次序就能看出,讨伐大宛不是汉武帝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其大战略上的一步棋,只是由于其过于宏大,而显得有些疯狂。

再下一步的战略,自然就是跨越大宛深入远西之地了。但是人力有时而穷,到了武帝统治晚期,社会承受不了重压,开始出现骚动。而汉武帝本人又经历了巫蛊之变的伦常惨剧,遂于垂老之年幡然一悟,公开向天下人忏悔,下罪己诏书,中止了继续开拓西域的大战略。

但是丝绸之路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政治策略变化不定,而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一旦确立,就会长久得多。它由帝国的外交战略而创始,但它比帝国活得更久,等匈奴灭亡了,等汉朝倾覆了,甚至等它最大的客户罗马帝国也崩溃了,丝绸之路还在活跃着。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和经卷,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奔流不息,它们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缀结为了一个天下。

非常之人

司马相如曾经说过:“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这句话里折射着一个时代的自信。西汉王朝是一个相当严酷的王朝,但它却是个开创的王朝,而张骞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两千多年以后,在中国正和日本血战之际,西北联大的学者在陕西博望镇挖掘清理了张骞的墓地。在墓道中,他们发现了两个相对的石虎。按照当地的传说,这两个石虎遇水不没,不是人间之物。当年,张骞乘船探索黄河源头,一直进入斗牛宫,从那里带回了织女的石机,化为了这两个石虎。在人们心中,张骞就是这样一位积极探索极远之地的冒险者。但对这位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最好的纪念物还是张骞墓旁矮房上挂着的一双大鞋。这双鞋子长有二尺多,它纪念着一位生活在伟大时代的古人,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又到过大西南寻找过通往印度的道路,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