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动人心,才有生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动人心,才有生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BQ=《北京青年》周刊F= 冯远

BQ:你怎样看自己从事的美术职业?

F:美术是个好职业,但要做好很不容易。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比起历史上近现代画家使得各方面条件都要好。这是一个给艺术家更多自由创作空间的新时代。今天,可以说凡是稍微有点名气的画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这是当年在东北农村耕耘稼穑的我所不敢想象的。作为艺术家,应该尽可能多地留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东西,关键还要是社会和民众满意的作品。但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创造的精神财富,作品的生命要远远长于艺术家的自然生命。

BQ:艺术和你的人生经历的关系是怎样的?

F: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都得源于艺术,最后的光阴又终将复归艺术创作,还有比这个更充实的、更令人愉悦的吗?

BQ:你理想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F:思想性与艺术性、学术性、技术性、个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不同时代审美品评的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难以要求一件作品能够跨越并代表所有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但它必须能够打动人心才有生命力

BQ:你创作主题的来源是?

F:深邃的思想和高妙的技术是不矛盾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丝毫不会制约艺术家才情的发挥。好的主题思想,贯穿着人文精神和对真、善、美追求的主题内容,丝毫不能也不会对艺术家的才情形成桎梏。那些打动人心的主题应该会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热情。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既有深刻洞见的思想,又有犀利的笔锋、到位的描述,他把深刻、尖锐、惨烈、血淋淋的事实和人世间的众生相,尽情剖解给你看,这确实能起到使人警醒、奋起的作用。我觉得人类社会大同、世界大同、人性的高级阶段处,一定是对真、善、美的升华礼赞和描述、传播。

艺术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形式如何统一可以讨论。作为艺术家的自我反省,我前20年的创作受机械反映论的影响多了点,后20年的情况有比较多的改变,直观描摹和表象的直译超越,这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当然,我也很清楚多年来存在的局限性,主要的一点就是画得偏紧,这多少与个人风格秉性有关。要从这种“紧”中“松”出来。一个画家的观念是逐步变化的,特别是在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以后,画风会在深思熟虑中自然变化,由“紧”而“松”是一种状态的升华,这个过程是可以由精心预设到主动追求的,实际上是解决技术层面的刻意而为之到自然流露的变化问题。这个变化中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激发,进而形成自己新的目标追求。

BQ:你的创作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面貌十分丰富的印象,完全没有一些艺术家特别是一些中国画家固守的一种风格,“结壳”的问题?

F:这是我一再反对和自我警惕的。历史上很多名家高手,形成自己的面貌以后,常以风格特色自诩,反复用同一种语言形式体系来结构画面。在其作品中体现不出来不断创新变化的艺术基本理念。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在面对有特定内容承载的创作的时候,作品的语言形式都是从零开始,这中间不存在形式上的通借,不宜使用同一种语言形式去套任何一种主题内容。中国画技法的变化是不会制约笔墨发挥的,当然这种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变化是小有区别,不是天壤之别,就作品的连贯性可以看得出小有变化,但相对的一致性还是有的。你不可能每一张画都是南辕北辙,大起大落的变化。当年我也经历过,今天是具象写实的,明天突然想来个抽象泼墨的,那是一种变革尝试。一个风格成熟化了的画家,一定有相对固定的题材,相对稳定的风格和小有变化的独特面貌。如何处理好你的下一个作品,与你的风格特色问题,这是一对矛盾,但却是需要解决好的。

BQ:你认为传统和当代的关系是怎样的?

F:传统和现代水墨技法应兼容并蓄。但传统技法在多大程度得以发挥?现代意识如何尽可能地融入?传统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挖掘体现?现代绘画的基本要素、理念有效融入并达成和谐?这是很纠结的问题。对我们这代人,早已不是20~30岁的年轻人,既要继承传统精神、又须结合现代要素和理念创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兼容得好,就是新的平衡。成败就在于能否把继承创新的问题解决得妥当,在传承中建立,又在视觉形式中解决好现代要素的融入。

艺术上你不能任意贴上“中国特色”标签,但就个人的创作而言,应该有个人面貌,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该逐渐形成相对来说完善的个人风格语言。例如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严谨的造型结构、精湛的表现技法,力求丰富的精神内涵等等。今后的创作我想还会有变化,变则生嘛,究竟怎么变,当然还不好预测,但基本路向是明晰的,关键是要靠作品说话。

BQ:对这次个展有什么期待?

F:展览的名称是“笔墨尘缘”。我是人物画家,画出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画作品,约有100多件。作品的面貌还算丰富,不显单调。丑媳妇终须见公婆,艺术真是一门奢侈的爱好和一个充满遗憾的职业,孰优孰劣,有待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