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美而死,向死而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美而死,向死而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追逐日光》 尤金・奥凯利/著

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定价26元

它是尤金・奥凯利的个人传记《追逐日光》,像一份秘密协定,2005年9月,奥凯利诀别世界,在那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他留给世人如何活着和面对死亡的启示:向美而死,向死而生

这是一部沉静之书。沉静常常是必要的。沉静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无法达到的地方,就像湖,蔚蓝见证了神性,就像浪,舒缓下来,化成水,感悟到了自身的深阔,包容,永久的梦想意义。

奥凯利,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拥有40亿美元资本和2000名员工,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2005年5月,他被一纸诊断书判决为脑癌晚期。奥凯利不得不提前同他所熟悉、陶醉其中的世界道别。在史无前例的挑战面前,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在107天的时间里,他将一位会计师和首席执行官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统揽全局、有条理和计划、快速应对突发状况。

首先,他拒绝了医生所提出的化疗建议,因为化疗会给他身体带来强烈的副作用――而这,或许可以让他多活几天或者几个月,却会让他身心俱疲,剩下的岁月变得更加风雨飘摇。他选择了清醒而有活力的度过短暂余生,而不是与病魔九死一生地痛苦拉锯。

然后,他坐在家中的餐桌旁,写下了最后必做的事:稳妥地解决所有法律和遗产问题;结束一段段人际关系;追求简单;活在当下;去营造,也去迎接美妙的时刻和“完美的时刻”;开始向新生过渡;为葬礼做准备。

死亡在斯时具备了全新的意义,它在命运的因果链上承载了一个普通人而不是超级富豪的价值。史铁生曾把命运比作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然而,当多舛的命运附加了爱、平静、从容、理性和内省,一定会呈现出异样的光彩――生命最后100天的积淀更胜过30载商场沉浮的历练所得。

“我真的很幸运。医生说我还能再活三个月。”《追逐日光》中以这样充满矛盾的话开篇。幸运的是,他从此了悟,濒临的死亡不一定是恶魔,或许是天使,给他的灵魂带来佛陀顿悟、耶稣复活般的瞬间升华。“还能再活三个月”,三个月是命运赐予的一份礼物,它直击心底并使他彻底敞开了心灵――对人,对世界,对自然,以诗人般的情怀抒写出“当下”的珍贵。

书中记录的一个《瓦尔登湖》式的际遇:当时我走在湖边的一个球道上,突然一只苍鹰在离我几米远处从天而降,叼起湖中的一条鱼,飞过我的头顶,然后消失在树丛之上的天空。这个细节的美妙无以言传,或许只是诗意的“偶然”。可是在世俗的隙缝中我们循规蹈矩、劳碌奔波、熙熙攘攘,何曾窥见过点滴?它放大在纸上,实际上是灵魂因热爱而获得的巨大的奖赏――超过金钱、权势,使泥胎充满激情,生命充满敬畏、谦和、微笑。我们知道,不论年轻人,还是长者,大家习惯活在将来,活在过去,而忽略了“当下”。这需要诚恳地皈依,被遮蔽掉的“美妙的一瞬”,总在你低头凝神的一刻突然璀璨。那一刻,就是当下。

此书还引发了对“欲望”的思考。人应该保留欲望,还是应该灭绝欲望呢?没有欲望,泥胎还是泥胎,草不发,水不流,万物难存;恶行灭尽善念不生,世界一样掉进了“魔鬼”的陷阱。历史上的庄子喜欢,那鲲鹏之姿的逍遥之游,虚静得可以――是一种无从想起的美妙。――但是,这已经动欲了,不过装饰得更为“奢侈”些罢了。看来还是要大大方方地保留欲望。而这种欲望,应该是对自己棒喝一声,主动去迎接那“美妙的时刻”(一种原始、简单的环境或者心理状态)莅临,乃至向新生过渡。

《房间里最精明的人》

(美)麦克莱恩埃尔金德/著静恩英杨励轩/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安然的轰然坍塌,不仅导致安达信的破产,也迅速终结了华尔街最大的牛市,这当不啻于美国股市的“九一一”事件。时过境迁,不同叙述版本也在试图还原这段历史,但是本书的存在无疑不可替代。本书作者之一麦克莱恩是原高盛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后来投身《财富》杂志。他不仅是最早公开质疑“最伟大公司”安然繁花背后的破败,而且更是与另一作者埃尔金德联手,经历十六个月的深度调查,还原一个最详尽的安然故事―――“无论你知道安然多少,但本书还是会让你震惊。”一个腐朽企业王国随风覆灭的悲哀,同时也是华尔街的失败,大时代的失败。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美)安迪・格鲁夫/著巫宗融/译

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版

这本书出版于1983年,原名为《高产出管理》,出版社更换书名大概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具体来说,本书是写给中层经理人看的。中层经理人承上启下,大多数时候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因此他必须具备同时处理数个管理活动的能力,同时还需要知道何时该转移注意力,把精力用在最能促进整个组织产出的活动上。科学家出身的格鲁夫将制造业的“产出”概念导入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核心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杠杆率”的管理方法,帮助经理人以最有效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当年针对中层经理人的管理读物比较少,此书出版后据说影响甚广。20年后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鲁夫的名头和这本书的实际效用都值得观察。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4版)

(美)蒂姆・科勒(荷)马克・戈德哈特/等著高建/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版

这本书英文第一版问世于1990年,历来受到财经媒体和咨询业人士的好评,由麦肯锡公司两位资深咨询顾问联合沃顿商学院教授共同撰写。它脱胎于该公司内部工作手册的《价值评估》,该手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了管理者对于价值评估和股东价值的管理应持有的观点,第二部分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现金流量评估,第三部分探讨了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的价值评估。这本书驳斥了如下流行观念:股票市场并不是一种可靠的价值指标,而经典的经济学基本法则在新经济条件下依然适用。长期的价值创造,永远都是公司管理者的基本职责。第四版新增的《新兴市场中的价值评估》一章,对中国读者意义重大。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

沈洪涛沈艺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版

1953年,企业社会责任被鲍恩在《商人的社会责任》引用并定义,从此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新的被各种思想、概念、技术填充注入,驳杂多态。最早流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际狭隘的社会责任着眼于寻求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责任理论则注重公司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公司社会表现”理论则把道德维度与管理维度相互映衬,进入21世纪,企业公民的概念更是忽如一夜,点亮全球。本书通过对近200篇原始文献的梳理,一一列举美国对企业责任理论的各种思潮流派的演进路径。不过,要求资本有道德的同时,我们更或许应该构建经济的自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