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背影》中家庭美德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背影》中家庭美德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中学生的行为举止实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厌恶学习、逃课上网吧,甚至离家出走等。一起又一起此类事件让家长们彷徨无助。为什么一次小小的误解,一点点委屈,学生就会产生如此过激的反应?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具体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他们对自己遇到的困难,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以致陷于苦闷之中难以自拔。如此种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损伤极大,而且后患无穷。教师,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作为语文教师,笔者逐渐感悟出:语文教学,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更是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作为学生,不但是学习使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内因决定外因,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学生的思想决定着他的外在行为。学生思想的培养则依赖于学科教学,因此学科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点点滴滴的德育滋润下健康阳光地生活与学习。那么怎样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借作者初渗透

作者写文章,一般是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所以课堂伊始,挖掘作者资料中有意义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可以把学生带进作者的思想深处,去感受作者的心灵颤动,从而获取理解课文的钥匙,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如《背影》一课,笔者在介绍作家作品时告诉同学们,朱自清的散文最为出名,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例如:《春》、《荷塘月色》等。作者的《背影》一文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就是因为里面蕴含着和谐美好的家庭美德。这样,学生的心一下子就沉浸在家庭美德之中了。

二、巧设导语再渗透

精妙的导语,犹如人的眼睛,能打开人的心灵之窗。如果在导语里紧扣德育内容并巧加渗透,那么一堂课就会在浓浓的感情氛围里流淌。设计导语的方式很多,如情景导入、故事引入、激情语言渲染、图画引入、诗句导入等。笔者在《背影》一课里用了“激情语言导入法”。笔者说:“人常说,母爱如水,柔而舒,我却说,父爱如山,重而厚,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中浓浓的父爱深深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里,去体会让人难以忘怀的这份人间真情吧。”这样的导语设计,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那份至真的家庭美德之中,为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巧用教材深渗透

教材内容里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如果在教材内容上巧加渗透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层面上更进一步。有的内容直接抒情很容易看出,有的内容语言委婉含蓄,这就需要深入教材,抓住关键点、关键句,进行揣摩分析、归纳综合。在学习《背影》一课时,笔者抓住了三个关键点,在学习的同时层层渗透家庭美德,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把家庭美德教育深深刻在脑海里。第一个关键点:“背影的刻画”。抓住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反复朗读渲染,然后让学生圈画出“走、探、缩、倾”等动词,揣摩并体会父亲艰难的动作中饱含的爱意。与此同时,并用“我忘不了父亲的背影,因为背影里藏着()的父爱”这样的句式,轻叩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去感受这种家庭美德。第二个的关键点:“我的流泪”。让学生找出我的四次流泪,分别是:悲伤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笔者问道:“泪是人情感的流露,情到深处才流泪。朱自清先生体会到父亲的爱,同学们体会到自己父亲的爱了吗?”这样的反问让学生去自悟,去留心,去营造家庭的美德。第三个关键点:“父亲四句朴实的话”,如“进去吧,里面没人。”等。通过让学生去读,去品,去说,去悟,从而使他们深深眷恋这份父子情。这样的教材理解,这样的巧妙渗透,学生的感悟当然会很深。教师利用教材内容,清晰地理出情感脉络,不仅教起来游刃有余,而且能够针对重点内容,让学生学起来轻而易举。

四、巧妙小结衬渗透

文章讲究首尾圆合。在文章结尾处再次点题、照应导语会使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回味无穷。笔者是这样小结全文的:“父亲的背影里有爱,‘我’的泪里也有爱,这是一曲深情的父子情歌,这是一种家庭美德的宣扬,愿同学们都能在和谐的家庭里感受到这种人间真情!”这样的小结,不仅荡气回肠,而且给课堂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让学生在回味的同时,能够受到家庭美德的熏陶。

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犹如润物无声的细雨,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总之,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生如果有才无德,才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相反如果有德无才,对社会的贡献也不会很大。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能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就像斑驳的树叶筛下的道道金光,时时给学生的心田撒下阳光的种子,终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张伟 江苏丰县实验初级中学 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