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段时间,我对课改以来农村初中语文学的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听到了一些教师提出的疑惑和意见。针对这些,我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科内涵,明确学科教学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应首先了解什么叫语文,我们才能懂得语文教学该教什么,该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否则,我们的教学可能是盲目的。

其实,“语文”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首先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建议将过去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他的这一建议先被北方地方政府采纳,随后推及全国一直沿用至今,由此,语文课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解释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这个解释采用了语文指语言及其文化的说法。因为文化的内涵要丰富些,外延更广泛些,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这些文化现象。但是,我认为这个解释的前半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不太准确的,既然语文是指语言文字及其文化,那么,文学或文化都是抽象了的社会现象,这是不能直接作为工具使用的,只有语言和文字才能作为工具用于交际。我认为,语文就是用语言和文字形式来表达的文化,它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文化。如兵马俑是文化,它是用陶俑来表达的;北京故宫是文化,它是用建筑形式来表达的。综上所述,“语文”的内涵应表述为:语文是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一门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字来表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和传承人类文化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语言和文字准确表现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简单地说,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掌握学科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施教

作为学科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而没有哪一门学科会像语文这样,讨论了多少年,各有各的说法,诸如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要加强情感培养,要进行思维训练,要发展智力,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这是其他学科都应承担的,并不是仅靠某一科能完成的,各门学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侧重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在,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目标归纳为德育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行为品质、情感理想等方面,它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学的方向;知识目标包括学科所应学习和掌握的各知识点及其联系等,是教学的基础;能力目标包括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德育目标和能力目标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之上,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整体。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不管是教学重点的确定,还是教学时间的分配,都要做到科学安排,不能有所偏废。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德育目标积极向上,知识目标无限发展,能力愈强愈能实现人生理想。)

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教法服从学法。德育目标应重在引导学生以充沛的感情在领悟文章思想内容中实现,教师不宜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解灌输。情感也好、思想品德也罢,我们要将其当作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促进剂、催化剂;知识目标重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不断积累,该记的要记住,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必须理解和掌握,但也绝不是由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能力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加强训练,不通过训练是难以形成能力的,教师要设计精选一些练习题目或安排一些有益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练习和锻炼,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听、更要多读、多说、多写。

对于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得非常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并掌握其精神实质,按照课标要求施教。

三、懂得学科自身特点,有效选择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了解所教学科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我们才便于根据其特点,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语文学科有哪些特点,按照其特点应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语文具有工具性特点。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各种文体)的积累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语文能力训练必须立足于语言和文字训练,舍此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我曾听了一堂初中的《奇妙的克隆》,还受邀听了一堂小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他们对课文内容都讲得很清楚,课堂气氛也很生动活跃,但他们都未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一堂纯粹的科普课和一堂纯粹的情感课。赚取的是一种热烈的气氛甚至是学生的眼泪,却没有把课文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落到实处。还听了一位老师上《海燕》,课件中既有男声女声示范朗读,又有海鸟在大海中活动的图像,学生整堂课几乎都是在听、看或者朗读,对散文诗本身的语言意象的解读几乎没有,教师只是充当放映者。像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收益是不大的。

2、语文具有情感性特点。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的产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往往愈浓烈、愈真挚。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无论哪一种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无声的文字传递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的真挚而深沉的感受。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热情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但不能如前所说,为激感而抛弃知识传授。

人,本身是有感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感情来。如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制作一些音像课件让学生观看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教师无需讲解文中寄予了什么感情,可以设计一些讨论,并不给出什么“标准答案”,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

3、语文包容的知识很广泛。一方面,语文教材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极其丰富,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古今中外无不包容。另一方面,它包含各种体裁的文章,小说、散文、诗歌、科技文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先深入分析各种类型课文、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特点,恰当选用资源。例如在小说《孔乙己》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录像或VCD,把《孔乙己》电影作为教学参考材料,选择重点片段在课堂上放映,帮助学生理解;在《荷塘月色》、《安塞腰鼓》等散文教学中可以把VCD片子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其形象性。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钱梦龙先生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中,他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教授,乙班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个班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的优秀率答卷占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是对课文记忆的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深度,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这充分说明,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更牢固的。

四、完善执行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过去对教学常规归纳成了“六认真”。也许是新课标实施后,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讲课”不大符合时代要求了,“六认真”提得不怎么响亮了。这大可不必片面理解“讲课”,只是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罢了,而且,我们还可根据课改新要求,在“六认真”基础上提出更多的“认真”来。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课堂完成的,建立课堂常规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课前备好课,必须带教案上讲台;预备铃前到达教室,准时下课,不随意拖课;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间的民主交流。不得在课内将学生逐出教室,不挖苦、讥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把握好课堂纪律,注意保持课堂安静;上课期间,教师不得接听手机,不得无故离开课堂,不得在课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要注意个人仪表,穿着打扮整洁大方,不穿戴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衣饰、挂件等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