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同课异构展风采,听课评课促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课异构展风采,听课评课促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才时兴起来的一种教学交流形式,它是不同教师选用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实际。他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展示教学者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发教学者智慧的碰撞。同时,使听课者在比较学习中感受不同设计的优劣,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培训和提高的作用。

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校语文教研组于10月11日下午举行了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由谭靖、黄兴春两位新老师执教《散步》,全体语文教研组的教师齐聚一堂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提问以及针对叙事散文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当天下午初一的两位教师谭靖、黄兴春展露的教学风采各有千秋。每个听课老师都是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听课评课的,因此,整个评课过程可以说是热烈而又有序。每位老师各抒己见,在对两位老师给予肯定的基础上,结合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有效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了叙事散文课题研究的反思和探讨。众人拾柴火焰高,本次活动就叙事散文的教学基本模式作出了初步的梳理和整合。

首先许多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的体裁特性对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制约,而了解叙事散文的特性是实施教学的前提。针对叙事散文的特性,教语文的张校长认为叙事散文的切入也应该有落脚点,他认为在尊重散文的个性之下,文趣、理趣和情趣在叙事散文教学中是不能舍弃的。而教师在解读这类叙事散文时也应该追问三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文趣、情趣、理趣在哪?就《散步》课文具体执教过程中,谭靖、黄兴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立足了三个着眼点,在“大词小用”和对称句的品读上、亲情的品味上、生命和责任的感悟上均有了一定的涉及,而这恰恰就是三个“趣”的体现。

其次,听课老师指出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非常重要,提问应该要有延续性、系统性、针对性,切忌过于随意笼统。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问题,同时很关键的是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否合理并有价值。而本次两节课都主要体现了问答式,师生的对话非常遗憾没有连续对答,大多是形成了一问一答,没有充分展现生生探讨和师生多方交战的精彩。教研组要求各位老师能掌握类型课文的特性之外还能多参考类似的文献,还要多观摩各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能很好地针对此方面形成一些系统性的课堂模式。而各位老师在深思之余也得到了很好的启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丁少军、薛爱民、陈余等多位老师的精彩评析。他们提出两位年轻教师虽然有意识地运用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品悟文章。但是在开头时直观的感悟上仍嫌不够充分,也就是缺少了入境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家写散文,营造美的意境是其用心所在;读者阅读散文,须入这个“境”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才能得其滋味。入境意味着读者与作品“无隔”,仿佛是眼前之景,亲历之人事,情从肺腑中出,文字从笔端而下。而张校长就认为联想和想象是打开文境之门的钥匙。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三种方法可以借用。其一,创设与文境相应的情景氛围,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谭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讨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文本。其二,设计引导式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思维导向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有的问题直接导向形象思维。如具体执教过程中黄兴春老师借一个“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能理解爸爸的决定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转化成局内者的视角,与文本情景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和交流;其三,通过美读创造情境。散文是一种适合涵咏的文体,随文思起伏、与文情跌宕的美读以声造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在第一节课中老师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及针对细节的反复品读让学生在氛围中直接产生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但是仅有对叙事散文的感受和体验是远远不足的,学生还需跃出文境,对散文进行理性的品悟和赏析。如,挖掘散文所蕴涵的价值,欣赏散文不同的风格趣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交汇和碰撞。“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是散文阅读思维(或心理)的完整过程,“入乎其内”是感受,是体验,是沉潜涵咏。“出乎其外”是沉静中的回味,是思想感情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这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又进行了很多理性的思考。真是收获颇多。我校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绝非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是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更是一次让我校语文教师深入的职业反思。面对同课异构, 我们不仅要同中求异,更要在异中求同,从个性的教学流程中提炼出共性的内容,形成对自我教学能力有益的补充。

(作者单位:重庆云阳宝坪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