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及研发创新的相互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及研发创新的相互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知识基础的企业观出发,通过知识IPO的过程,对R&D团队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整合以及团队研发创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三者的关系模型。

关键词: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研发创新;R&D团队

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9—0015—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Divers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and R&D Innovation

[——Analysis of R&D Innovation Based on IPO of Knowledge

PENG Kai1,2, SUN Hai—fa1

(1.School of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2.Center of General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 From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knowledge diversity of R&D team,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R&D innovation through the IPO process of knowledge,and forms a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three factors.

Key words: knowledge divers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R&D innovation; R&D team

伴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知识基础的企业观理论(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开始出现。其观点认为,相对于一般的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具有更强的难以复制性和替代性(Wernerfelt,1984;Nanda,1996),因此知识及知识的创造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是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实体[1]。而Grant的见解更加独特,他认为组织对于知识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对信息化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更是对企业发展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即知识和对知识的良好管理是企业不断获得成功的根源所在[2]。作为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组织形式,研发团队(R&D TEAM)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研发项目如联想的“深滕6800”、华为的“3G”、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的“7302ISAM”、海信的“HIVIEW信芯”等均以团队为单位来开展[3]。

然而组织中的知识,特别是R&D团队中的知识究竟是如何投入,又经过怎样的流程,最终以什么样的构成方式进行展现?学者对此展开了一些探讨。Kusunoki提出,可将组织的知识能力(过程)细分成三种形式——知识基础(Knowledge Base)、知识构架(Knowledge Frames)和知识动态(Knowledge Dynamics)[4]。尽管这个框架对于组织知识的过程(能力)作了一些分析,但是并没有深入地揭示知识基础的来源、知识结构的组成途径及知识框架的具体组合形式,特别是没有针对R&D团队这个具体情境。所以本文拟通过一个R&D团队的知识过程模型(I—P—O),对知识的投入(Input)——知识多样性、知识的过程(Process)——知识的分享及整合以及知识(创新)的产出(Output)——知识重组三个环节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作为知识产出(Output)的R&D团队研发创新

1.创新的知识内涵

创新是R&D团队的核心任务,对于“创新”,野中裕次郎认为其实质上就是在组织中发现并定义问题,然后积极开发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哈佛大学教授Jim Botkin将创新视作运用想象力创造新知识的过程[5];MargaretJ.Wheatley认为,创新不仅是信息的积累和存储,而且是创造,即知识从以前没有的关系中创新性地呈现出来[6]。创新使得R&D团队的工作具有特别的、创造性的和非结构性的特点[7]。

2.创新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的作用及应用新知识的数量两个维度出发,Hall对创新进行了分类(见图1)[8]:

尽管Hall的模型展示了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创新的知识组成特点。比较而言Henderson和Clark提出的二维模型则更清晰地显示出创新的实质就是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知识重组(Knowledge Recombination)(图2)[9]。

在这个模型中,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作用——加强(Reinforced)/颠覆(Overturned)构成了第一个维度,知识的类型——元件知识/架构知识构成了第二个维度。这里所提到“颠覆”和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所谈到的破坏性创新具有相同的意义,意指对原有知识结构的破坏和重建[10]。Henderson举例说,对于一个室内电风扇而言,其元件就是电风扇的电机、叶片、控制器等,而架构就是这些元件是如何相互联系、组合起来的系统知识,通过元件和架构这个系统最终实现了带动空气流动的功能。对于一个成功的创新而言,既需要有丰富的元件知识来实现各个子功能,还需要有丰富的架构知识来实现各个子功能的联系和连接。对于Henderson的“架构”知识概念,有学者进一步做了扩展,认为架构知识是那些系统性的、整合型的知识,存在于组织的例行工作或程序中,具有一定的隐性知识特点[11]。根据以上的两个维度,Henderson将创新分成四种类型:激进型创新、架构型创新、渐进型创新、模块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