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如萍:好家庭培养好孩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如萍:好家庭培养好孩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如萍简介】

1988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系,1991年获得家政教育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教授。授课领域为家庭发展、婚姻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方案设计、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学等。研究专长为代间关系、老人与家庭、婚姻教育等。主编《祖孙关系教育手册》《牵手练习曲――婚姻学习手册》《婚姻不必靠运气:婚姻教育民众自学手册》《幸福拼图:婚姻教育民众宣导手册》《家庭教育代间方案工作手册》《婚前教育手册》《婚前教育课程规划》等。

林如萍是家庭教育专家,对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有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感受孩子的感受

记者(以下简称记):林教授,据说您的儿子已经上大四了,作为母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最重要?

林如萍(以下简称林):当然是与孩子的交流最重要,但交流不是简单的对话,还包括心灵交流,即父母要听到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感受。

记:这方面,有什么趣事与我们分享吗?

林:我儿子3岁以前跟奶奶一起生活。当时我非常忙,顾不上他。他3岁那年,我把他接到身边,送他上幼儿园。他很安静,个子小小的。第一天送他到幼儿园,他一直拉着我的衣角不肯松手。我就对他说,妈妈要去上课了,下课来接你。他不哭不闹,就是不肯松手。晚上接他回家,我用尽各种方法跟他讨论幼儿园,可他就是不开心,也不开口说话。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后来送他去幼儿园,他反复问我,你会记得来接我吗?你会记得下课来接我吗?一个刚从奶奶身边离开的孩子,最没有安全感。我灵机一动,就找来一张纸,画了一个时钟,指向4点,还让他带着爸爸妈妈的照片去幼儿园。那天,老师说他适应了一点点,还是话不多,他不时拿出那张纸,与墙上的时钟对照,看4点到了没有,还不时低头看一眼爸爸妈妈的照片。就这样,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他越来越适应。当然,老师也在不断安慰他:“妈妈肯定记得,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每天接他的时候,我都问他在幼儿园里有没有高兴的事,有没有伤心的事。他说最高兴的事是妈妈能准时来接我,永远都是。终于有一天,他说最高兴的事情是他跟老师、小朋友一起画图。我喜极而泣,他多不容易啊!后来,他不再带那个画有时钟的纸,爸爸妈妈的照片也不带了。我再去接他的时候,他对我说,妈妈你来得太早了,游戏还没有结束呢。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现在很多家长苦恼于怎么教育孩子才有效,其实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我对儿子说下课就去接他,对他的意义非同凡响。我对他说我不会忘记,对他来说是个重大承诺。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在亲子互动中体会孩子的感受。

记:对许多父母来说,体会孩子的感受可能是亲子互动中的一个盲点。

林:是的。最近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中国人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如果父母没有功劳,那么孩子非常苦,因为父母一直在孩子的“不需要”上努力。如果父母没有觉察到这种无效劳动,又怎么能帮助孩子成长呢?

记:那么,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林:父母“是什么”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有研究发现,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家庭培养出来的。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如果一个孩子认为父母的管教是出于爱和关怀,他跟父母的关系是比较好的,父母的管教再严格也不会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差,换言之,父母管理孩子的行为是有用的,但是这种管理只有建立在融洽的情感关系和孩子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有效。

记:有点深奥,请举例说明。

林:比如,父母逼孩子读书和父母爱读书,哪一个对孩子的阅读习惯更有帮助?当然是后者。父母爱读书,家里不一定要买很多书。父母读书的样子,孩子会看在眼里,父母读到重要的地方,用笔做标记,读到有趣的地方,会露出笑容,于是孩子就会凑上来,他想知道书里写着什么,然后他会发现书里的世界。反之,如果父母不读书,却逼着孩子读书,孩子肯定会不情愿,甚至把读书当成父母对他的惩罚。

家庭关系的奥秘

记:您的研究方向是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请谈一谈家庭关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林:现代型家庭与传统型家庭在功能和关系上有所不同,但一些父母没有意识到,才导致了许多矛盾。传统型家庭,妻子要求丈夫“身高比我高,学历比我高,赚钱比我多”,如果夫妻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双方父母、亲戚会出面主持公道,婚姻以养育孩子为主。妻子生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孩子的妈”,婚姻在家庭中就退位了,只剩下亲子关系的轴线。现代型家庭则不同,妻子要求丈夫协助做家务,参与家庭教育,还要历久弥新的爱情。

记:这样的改变会导致什么样的矛盾呢?

林:有一个丈夫,事业有成,与妻子关系却不和睦。他问我:“我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没做,她还有什么不满意。”所谓该做的,就是赚钱养家,所谓不该做的,就是有外遇。他的妻子告诉我,丈夫在一个创业研发企业,整天在工作场合激励自己的员工,带领员工,陪伴员工克服困难,可是一回到家,跟她说话只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好”,第二个字是“哦”,第三个字是“啊”。妻子希望做丈夫的员工,被激励,被支持,被关心,不满足丈夫只把钱带回来。这个案例的本质就是传统型家庭观念与现代型家庭观念的矛盾。

记:家庭教育方面,您提出“共亲职”的概念。请问,共亲职的主要内涵有哪些?

林:所谓“共亲职”,就是指父母双方共同履行长辈的职责。其内涵主要有以下4点:

第一,夫妻共同管理家庭。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主轴,双方都要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多陪伴孩子。现在总是听到妻子抱怨丈夫不管孩子,其实丈夫们也有苦衷。我有一个学生,妻子生了孩子后无暇照顾,因为妻子是校长,于是他就请假回家带孩子。他告诉我,第一天他带孩子到游戏广场,在场的妈妈都远远地看他,心里想这个爸爸大概是带孩子来玩玩儿。第二天去的时候,大家看到他更好奇,到第五天,有人跟他聊天,安慰他失业没有关系。他能说什么呢?只能苦笑。华人社会,无论大陆还是台湾,企业对家庭不够友善,只要求员工辛苦工作,社会文化也非常崇尚这一点,甚至以舍家为荣,所以中国的丈夫太辛苦了。

第二,夫妻要看重对方的重要性。提醒妈妈们注意,你的丈夫不共亲职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拒绝。“这个你不会做”“这个你不懂”“这个你做错了”,这些话你是不是常说?你说这话的时候,丈夫的信心就被打击,他还肯做家务吗?在家庭中,夫妻一定要看重对方的贡献,看重对方不可取代的角色,给彼此机会。要知道,父亲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母亲。

第三,夫妻要尊重对方的判断。有时候妈妈说了一个意见,爸爸猛摇头,有时爸爸还没开口,妈妈就泼冷水。这种时候,被否定的爸爸或妈妈,在孩子面前哪里还有尊严?

第四,即使离婚了,也要合力教育孩子。我从不责难离婚的人,但我会忠告他们,虽然做不了好夫妻,也要做好父母。为了共同的教养责任,离婚的夫妻要尊重彼此,要有好的沟通。在许多国家,比如美国,夫妻离婚前都要上几堂共亲职的课程。这方面,中国的父母还要努力追赶。

记:夫妻吵架,多半是为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夫妻总是不能达成一致。这方面,您有何高见?

林:父母共同教育孩子,最难的就是保持一致。比如,傍晚,父母要带孩子出去散步。妈妈要孩子穿上外套,孩子急着出门,不肯穿。这时,爸爸拿着外套,对孩子说:“穿上吧,天冷。”爸爸的做法,方式是重复,性质是对妻子的支持。如果孩子坚持不穿外套,爸爸说:“我们要玩好一阵子,天黑了以后会更凉,而且我们等下还要去吃好吃的,还是穿上外套吧。”方式是补充,性质还是支持。如果爸爸自己穿上外套,对孩子说:“帅吧?你的衣服跟我一样是红色。走,我们去踢足球。”方式是诱导,性质仍是对妻子的支持。丈夫以上三种行为,都是与妻子保持一致,都是值得赞许的。

记:不一致的行为就是与妻子唱反调?

林:对。孩子不肯穿外套,妈妈唠叨不休,这时爸爸说:“外套不用穿了,好麻烦,外面不冷!”这是对妈妈的直接否定。如果妈妈接着说:“最近感冒正流行,还是穿上外套吧。”爸爸反驳道:“据研究,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感染所致,穿外套没用。”这是就事论事的否定。

记:看到父母争执,孩子会怎么想?

林:孩子一直在观察,在解读。他不只是学会了穿衣服与否这些事情,他看着父母的互动,他在学习沟通方式,他得到的信息比父母想象的要多得多。如果父母积极互动,主动配合,孩子就得到了正能量,以后与人打交道也会积极主动;如果父母相互拆台,孩子就得到了负能量,处处与人交恶。这不是危言耸听,父母的行为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了。

学习是看见机会

记:看来,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要从自己做起,首先做好家长,经营好家庭

林:没错。好父母才能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好家庭才能培养好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秘密和要诀。我给父母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婚姻不仅是契约,而且是盟约。不能不开心就说散,不能遇到困难就说离,夫妻要相互支持,给彼此机会犯错、改过、学会、变好。

第二,用更好的方式跟对方沟通。婚姻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青春不再,夫妻彼此吸引只能靠内涵。所以,夫妻沟通需要更有效、更深入。离婚的夫妻,多半是沟通出了问题。夫妻之间不怕吵架,怕的是回避矛盾,冷战。那些谈不得的问题,多半是核心问题。如果夫妻回避冲突,等于错过了解决冲突、改善关系的机会。亲近的关系中,我们不应该害怕冲突,应该转换冲突的结果。有一个研究认为,婚姻有四大杀手:轻蔑、不屑、冷漠、不再互动。当然,好的冲突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维护亲密关系的核心能力是学习能力。

记:学习哪些内容?

林:内容太多了,都很重要。我在大学里教的是婚姻家庭课程。有一天,一个学生听课的时候突然流下了眼泪。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多么希望我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听课!”孩子离开家以后就比较成熟了,再谈婚姻家庭,不是谈他的未来,而是回过头去看他的原生家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承诺,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感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父母说希望改变家庭现实,其实是在抱怨对方没有改变,为什么不从自己开始改变呢?幸福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创造的。

记:看来,做父母也是一个挑战。

林:是挑战,但更是机会。有一个妈妈对我说:“我好怕教孩子,教着教着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我妈。”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都与原生家庭有关系,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成为我们的本能,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如果没有学过婚姻跟家庭的经营,没有学到教育孩子,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常常是不自觉地的条件反射,这便是我们原来被教养的经验的投射。这也是机会所在。我们有必要对好影响和坏影响加以甄别,区别对待。

记: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改变吗?

林:当然可以!虽然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18年,但是别忘了,我们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一页。学习,就是看见一个个可以改变的机会,而受益者,不仅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