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人教版v―t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人教版v―t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们知道,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有数学公式法和图象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如果仅利用运动学公式和数学极值法去解决运动学问题往往事倍功半,而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又叫v-t图象则可以使问题一目了然。一方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速度变化的情况,即加速度;同时,它还包含了图线与时间坐标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但这些内容的教学编排并不是一节课完成,而是分布到各章节,可以说v-t图象的教学编排跟以前有很大不同。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如何备课上好每一节有关v-t图象内容的教学?如何把握教学深度?这就是值得我们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课堂实践谈几点有关v-t图象教学的想法与做法,以便我们教师参考,促进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v-t图象、困惑、策略、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新人教版教材中v-t图象的教学呈现

在这个学期我任教了高一物理,采用了新人教版的教材。经过一个多月的新教材教学,我结合教学大纲完成了对“v-t图象”等内容的教学。发现新教材对“v-t图象”内容的安排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旧教材是学习完匀变速直线运动后用一节课专门介绍v-t图象;而新教材分章分节由实验慢慢过渡引入,循序渐进,安排得很有特色。下面是我从现行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新人教版中涉及v-t图象的位置与教学内容做一次归纳性的呈现,列表如下:速度时间图象课程编排5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某同学手拉纸带运动;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描点作v-t图象1.5《加速度》从v-t图象看加速度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判断小车运动性质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由v-t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大小等于v-t直线下面的面积二、v-t图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实践

从教材编排中感觉v-t图象已成为新教材中一种重要的元素,其出现的频率与广度明显较老教材多。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教学。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与体会:

首先我在第一章书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侧速度》教学中首次提到用图像表示速度,介绍了什么叫v-t图象(实验前教会学生如何建立v-t直角坐标然后描点连线得出v-t图象)。之后,让学生知道由v-t图象看出某时刻的速度和速度是如何改变,这样学生就能初步地认识v-t图象了。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v-t图象,所以,我认为此段教学不能拓展。

第二,在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中又出现v-t图象,学生有了之前v-t图象概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v-t图象,能从v-t图象看出加速度,学会了用斜率表示加速度。我认为此时可以练一些求解加速度的习题,如课后的练习题.

第三,我在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作v-t图象找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求加速度。我用电脑wps验证了学生作的v-t图象是直线(如下图甲),这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能使学生体会到用图像的方法能发现运动规律,为后面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还有,在教学中我适当地进行一些归纳总结并拓展(如下图乙),例如要求学生能从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画出v-t图象;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获取信息。

最后,我在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会学生由v-t图象求位移,要求学生能够由v-t图象导出位移公式。这使学生体会到v-t图象的功能。至此,教材基本上完成了对v-t图象的教学编排。我认为最后的这些总结拓展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v-t图象:一方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速度变化的情况,即加速度;同时,它还包含了图线与时间坐标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

三、存在的困惑及对策

尽管新教材的编排突出了探究式教学,但v-t图象知识点教学零散,分布到各章节中,很难把握教学重难点。我发现,不同老师上法完全不同,比如就有老师直到第二章才开始讲v-t图象,完全用旧教材的上法。经过课堂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遇到如下的一些困惑。

我们知道新教材v-t图象的教学编排是循序渐进的,直到第二章才学习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教材还未要求拓宽和加深的,但教辅资料就提前出现不少练习题,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于把握重难点,也使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加重。新教材的编写思想是: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做教师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用课标驾驭教学。我的设想是:加强课标研读,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处理,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谨慎适当补充。同时,要坚决地将那些课标未作要求而教材却有呈现的知识技能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删去。组织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学情的练习作为学生的作业。

四、v-t图象教学的案例

新课改要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所以在v-t图象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主要策略:

1.引导学生数理结合,加强作图方法指导

教学中发现有两个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1)当直线穿过时间轴做反向匀加速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成速度在减小,要注意“+”、“-”号只表示方向。另外,此时,加速度方向不变,但速度方向已经改变。

例1: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前物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 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2)当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学生很任意理解成速度在减小,在这里理解时引用博文里面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水龙头给水槽加水,槽子里的水量代表速度,水龙头里流出的水代表加速度,首先将水龙头开到最大然后逐渐关小,说明加速度在减小,但最终的结果是水槽中的水量依然增加。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或者采用v-t图象结合数学举例子法,例如:如某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1s末速度为4m/s,2s末速度为7 m/s,3s末速度9 m/s,则第二秒内和第三秒内的加速度分别求得a1=3 m/s2,a2=2 m/s2。这就是加速度减少的加速直线运动。

v-t图象学习的难点是如何通过物理图象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学生轻易地把图线理解为物体的运动轨迹。所以,应结合数学直角坐标采用对比方法讲解,使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轴、距、斜率、面、点、线”等量的物理意义。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使其充分体验速度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景。所以在图象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识图,也要让学生学会画图。

尽管在新教材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课堂时间难控制、备课难、实验设备落后跟不上等等,这难免一路困惑,一路艰辛,但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对待,一切都会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一线教师和新课改的实施者,我尽量每节课都写些教学反思,不断地在教学中总结提高,为我们广西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

[2]任志鸿.高中优秀教案物理必修①.南方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