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热气腾腾的“馒头慈善”为何没走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热气腾腾的“馒头慈善”为何没走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材展示】

春节过后,郑州市二七区一家杂粮馒头店香窝窝店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店主和环卫工人亲如一家的温暖互动曾感动全城。然而最近,“免费领馒头”的爱心招牌却被店主摘掉了。坚持了两个月的行善做好事,为什么戛然而止?停送馒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014年2月7日,刘梦华看到环卫工加班加点扫雪铲冰的新闻后颇为感动,决定自费献爱心,免费为环卫工人送馒头。从2月8日起,环卫工凭工作证可在刘梦华的馒头店里免费领五个馒头。

从2月初到3月下旬,这家小小的馒头店共送出16 763个馒头,按每个八毛钱计算,折合13 000多元,这对于小成本的馒头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老板娘李如娜说,这些经济上的压力他们能够承担,不能承受的是一些人的误解。3月23日的一场争执更是让李如娜彻底灰了心。李如娜说,当天有三个工人拿了环卫工作证来领馒头,但是他们以前的组长告诉李如娜,这几个人已经辞职了。3名已经不再是环卫工人的群众领馒头遭拒后,与店主争吵起来。“他们说免费馒头是公司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了我们店里钱,我们不给馒头就是自己扣下了,甚至有环卫工人不要馒头,直接要求换成现金退给他们。还说了好多难听话,这太让人寒心了。”店主妻子李如娜感慨,“我们献爱心不求别人感谢,但也不能因为这招别人骂啊。”

刘梦华说:“出了这个事,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事先也没规划好。等过了这阵子,我们再想别的方式献爱心,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毕竟还是热心肠人多,我们的社会需要爱心。”

【思维延伸】

1.道德考量

在我们的社会中,仿佛存在着一种病态心理,这种心理认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做好事、当好人,人人都在追名逐利,做好事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里面。在这种病态心理的驱使下,很多人往往就会对好人好事产生不解和误会,不图回报献爱心、做好事就会招来质疑和嘲讽,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饱受争议的“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有些时候,该不该、敢不敢弘扬这些美德却成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令人彻骨痛心、扼腕叹息。

2.心态平衡

由于当下不少“个体式慈善”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一般对受资助人背景的审查并不十分严格,使得一些“坏穷人”有机可乘,结果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仅打击了行善者的热情,也令其他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一同遭殃。西方社会之所以慈善事业如此发达,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信奉基督教的人们普遍把行善视作向上帝赎罪,而非恩赐他人。既然行善是为了自己,那么就算遇到几个不像话的人也不影响个人的“公德”,这样就很容易保持心态的平衡,并使善举一直坚持下去。

3.细化方案

一些具体的慈善做法有必要进一步细致化。目前,国人行善普遍存在“大开大合”的问题,这显然并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爱心馒头”为例,虽说刘梦华有委屈,但为什么非要摘牌收场呢?不能采取“精确打击”的方式,对个别贪得无厌、不懂感恩的人进行“拉黑”?这样也不至于“误伤”其他虽然贫困但朴素善良的环卫工人。

4.爱心接力

弘扬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该当雷锋的时候还是要当雷锋,该搭把手的时候还是要搭把手。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别人帮了我们,不能觉得是理所应当,更不能不明就里地产生误会和埋怨,以免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寒了心。对助人为乐者要感恩,并要把这份感恩化作自己助人为乐的动力。政府和媒体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支持好人好事,积极宣传正面典型,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净化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学雷锋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适用话题】

感恩、善举、平衡心态、感恩图报、社会良心、诚信式微、道德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