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终南文化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终南文化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终南文化的内涵、外延,终南文化的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关键词:终南山;终南文化;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46-02
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称“中南山”。据考证,“终南”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诗经》、《山海经》称其为“南山”。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祀太乙神于此,建太乙宫,故又名“太乙山”(也做“太一山”)。《括地志辑校》卷一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脯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雍录》卷五《南山》记载了终南山的地理范围:“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歧、、、长安、万年,相去且八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今天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终南山,是指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具体讲就是秦岭山脉的中段。终南山位于西安城南,近傍十三朝都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一、终南文化的概念、内涵与外延
终南文化目前尚缺乏清晰的界定,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来界定:终南文化是以终南山为载体的文化。它是数千年来活跃在终南山地带的人们创造的以自然地理景观为表征,以政治经济为背景,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以宗教文化为特色,以文化交融为特征,以民俗心态为内核的对陕西、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终南文化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它是对终南山地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总揽。就内涵而言,可谓博大精深,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宗教资源、哲学资源、民俗资源等,足以构建起一个专门学科“终南学”来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终南文化又是一个有着广泛外延的文化概念。它与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等历史文化,长安文化、关中文化、三秦文化等地域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尽管内涵不同、表现不同,但就本质而言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这几种文化虽有分野,但始终有一种共同性的东西蕴含其中,使得它们虽“貌”离,但“神”合。终南文化与这几种文化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终南文化从内涵上“统领”着这几种文化。
二、终南文化的定位
1.终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终南文化就本质而言它首先是一种地域文化。终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关中地域文化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中国文化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
2.终南文化是根文化、原典文化。终南文化带有深厚的根性文化特色,在许多方面构成其它几个大文化板块的历史底色,对整个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南文化具有原创性,几乎它的每一个组成都牵扯到中华文化的根。譬如:终南文化中的“隐士文化”。隐士文化很大程度上属于儒家文化,是不同于仕宦文化的一种隐逸文化。但隐士文化从思想的根底和精神的底色而言又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这是就其内在品质而言,就外在表现而言,隐士文化又和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见,终南文化蕴涵之丰富、影响之久远。
3.终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终南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终南文化与中华文化在起源上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和持续性,特别是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和核心。从中国文化的源流发展来看,炎黄神农后稷均活动于终南山一带,周公姬旦辅佐成王“制礼作乐”在终南山麓,《尚书》《诗经》等基本元典多处记载终南山,《道德经》则诞生在终南山。再加上更早时期的蓝田猿人,半坡仰韶文化,中华文化的起源之一就在终南山。
三、终南文化的特点
1.多样性。终南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它既有自然资源又有人文资源,既有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既有有文的文化又有无文的文化,既有显文化又有隐文化。自然景观构成了终南文化的外在主体。众多的宗教古迹和著名文人雅士的佚闻事迹、民间传说则又构成了终南文化的人文景观,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2.包容性。终南山地带是中华文化核心儒、释、道三家的重要策源地。西周建都终南山下,确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礼制,直接影响孔孟儒家文化。中国佛教的八宗有六宗都发源于终南山一带,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重要。终南山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老子在楼观台写就《道德经》流布全世界。从基督教来说,最早传入中国的空间遗迹在终南山大秦寺。从民间信仰来说,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和修道的地方在终南山,药王孙思邈长期活动在终南山,驱鬼逐邪的钟馗也在终南山。终南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堪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
3.交汇性。终南文化不同于其它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地理位置的交汇性。终南山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中部,横亘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它既是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代表黄河流域文明的秦陇文化与代表长江流域文明的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点。三种文化集于一身,这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值得探讨和研究。
4.兼融性。终南文化包容着各种文化形态、文化内容、文化样式。它涵盖和交融着帝王文化与民俗文化、官吏文化与隐逸文化、科学文化与艺术文化、宗教文化与哲学文化,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融通、彼此感应,共同发展,统一于终南山这一载体中。
5.模糊性。梁漱溟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化时曾说,中国文化一面明明白白有无比之伟大力量,一面又的的确确指不出其力量究竟在哪里。中国文化是这样,同样终南文化也有这样的特点。关于这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称其为模糊性或不确定性。终南文化之所以难以总结恰恰就在此。我们明显地能感觉到终南文化的存在,它是那样的强烈,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要我们说出似乎又不大能说得清。或者这正像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因为无声无形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就是“道”。
6.历史延续性。终南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终南山很早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括地志》、《秦风・终南》、《小雅・节南山》、《禹贡》、《左传》、《史记》等史书都谈到终南山。此后,历史一直延续不断,到了唐宋两代终南文化达到了顶峰。明清之后开始萧条,但一直没有中断。民国时终南文化特别是终南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空谷幽兰》更是将终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四、终南文化的研究要点
1.廓清终南文化所囊括的地域范围。终南文化是个地域性概念,但真的要认真推敲,其范围又似乎模糊不清。终南文化的覆盖面到底有多大,哪些文化可以划归到它的范围是大可研究的。由于终南山本身的地理概念就多有争议,因此,终南文化的地域范围也就更成为一个问题。在地域文化研究中,只有把地域性看作是贯彻始终的首要原则,才有利于充分揭示它的特性和得失。
2.找准终南文化的研究对象。所谓研究对象,也就是终南文化研究什么的问题。人是文化的核心载体,研究文化、尤其是研究像终南文化这样博大精深但又缺乏准确史料记载的文化型态,必须紧紧抓住历史上终南山地区的人的活动。正是数以千万计的终南山人一代代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终南文化。
3.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研究终南文化要有大思维。不要拘泥于一朝一代,一事一人的研究,而是要从各代互相继承、互相联系的角度去开展研究。要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终南文化与其它文化类型的异同,进而总结出终南文化的内涵特点。研究终南文化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史料的佐证和实物的支撑。因此,进行终南文化研究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研究角度的切入问题。终南文化研究要史论结合,史、论、人物、专题、资料全方位展开,但当下最重要是要对终南文化从学理上作一个统摄性的研究,使终南文化有一个大致的定位。
五、终南文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有关终南文化的研究目前显然是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和宗教研究这两个方面。另外,现有的研究只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人文资源的挖掘。客观地讲,目前的终南文化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是空白,有待拓荒。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视野下的终南文化,是地域文化学发展的理论自觉,是从文化比较和当代文化功效的层面,重新审视终南文化与华夏诸多民族文化关系的需要;开展终南文化研究对于解读终南山在人类文明史和世界文化大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彰显终南山独特个性与精神,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袁伟时.历史大转折中的迟疑――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岭南文化[A].中国现代思想散论[C].上海三联书店,2008.
[3]王晓如.宋代终南山地区文化资源研究[J].唐都学刊,2007,(1).
[4]赵馥洁.终南文化与关中精神[BD/OL].(2009-10-25).
http:///news.asp?id=3068.
[6]李利安.关于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地位的思考[J].艺术长安,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