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教育新观察:从就业导向到人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教育新观察:从就业导向到人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职业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坚持在兼顾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的基础上,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精髓,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8-0060-04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现实需求和理性面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以就业为导向”并非职业教育的最高追求,职业教育并不等同于就业教育,它还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等职能。职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人求知、提升人的职业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层面。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建校30余年来,一直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精髓,在兼顾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学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张扬个性,凸显个人价值。学校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服务于昆山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一、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现实面对

(一)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不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保持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也要共赢,学校提供课堂,企业提供车间,探索“引企入校”、“进厂办校”新模式,只有“双赢”的合作才能长久。笔者所在学校先后与6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与交流、学生见习实习与就业等多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一是开好校企联谊会。学校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校企联谊会,与纬创资通、微盟电子、仁宝电脑等6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生顶岗实习率达100%。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学校与苏州工业园区脉慧特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机电、电子、光电、汽修专业实验班,引进德国双元制先进办学理念和模式。与南京永创兴联科技有限公司结成永创教育联盟,合作开办美术设计(动漫方向)教学班,采用“学历+职业技能+就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实践技能鉴定和考证、定向就业等方面开展服务。2003年与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达成项目合作协议,并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复核通过,成立了县级市中唯一一个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项目。该项目中新双方合作招收机电、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学生,由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学生进行机电、电子技能培训和英语培训,由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颁发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和英语培训证书。国际技能证书的取得,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重视技能培养,打造实用型、操作型人才

努力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训水平,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为切入点,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企业实践并重,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相配套,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学校每年从企业聘请一批高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到校从事技能训练工作,重点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同时,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以熟练技能,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前沿信息动态。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1%,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名教师13人。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技能硬件水平。学校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所有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与示范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训场。除了有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外,还创建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实习实训室37个,建成了电子、机电实习工厂与汽车实训车间。学校被认定为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电子技术应用基地建成为江苏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电子技术应用(光电方向)基地成功申报国家级实训基地。

强化技能大赛,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学校积极开展师生技能竞赛活动,组织校园技能“天天训、月月赛”和校园“创意金点子”、“技能节”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辛勤付出得到丰硕回报,在历年的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职业学院系统职业技能比赛和各类创新大赛中,我校师生均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2件作品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金奖。

(三)结合区域需求,科学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学校针对地区支柱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特点调整和设置专业,紧贴区域人才需求。学校根据昆山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时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工作,改进传统专业,在机电、电子技术应用等主干专业基础上,分别延伸出机电类的精密机械加工、数控、加工中心,电子类的电子检测与控制、光电、物联网等专业链。依托地方新兴产业,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动漫设计、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对接花桥国际商务城、昆山出口加工区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参加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评选活动。2011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苏州市职业学校精品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被认定为苏州市职业学校优秀专业。2012年,新设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专业——园林技术,完成全部专业的省级合格专业建设。2013年学校建成2个省级特色和品牌专业。

学校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理实一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建设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创建省级精品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努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近3年来,学校创建市级精品课程6门,建设校本教材24部,其中《计算机绘图》通过省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2010年,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二、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在日常管理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2012年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检查工作中被评为“优秀”。以教研室为单位认真做好“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在全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中,2名教师获得“示范课”,1名教师获得“研究课”。学校单招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12届共有58人参加普通高校单独招生高考,32人录取本科院校,本科录取率55.17%,其余全部录取专科院校。

教学督导处以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为切入点,师徒结对,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设计教案、教学公开课、课后评课、现场点评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以昆山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为重点,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2012年,10名教师通过技师资格考试,4名教师被认定为昆山市优秀“双师型”教师,1名教师为苏州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名教师为昆山市学科带头人。

科研部门积极创设良好的科研平台,加强教学研究,制订了《教育科研二级量化考核办法》、《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处效益成果考核细则》等文件。推进教科研的网络化管理,注重校本研修,强化课题研究,推进,加强资源建设,“科研兴校”进程进一步加快。学校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制订了《校级课题管理与实施方案》,为校级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保障。2011年,张国翔校长主持的课题“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社区教育为提升市民素质服务的研究”被省成教协会立项为“十二五”重点课题。近五年,我校教师承担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270多篇。

学校注重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形成德育工作特色。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常规管理考核的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校风校纪督查,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形式多样的主题月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全了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机制;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各项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星级班级”创建工程,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德育导师制度和德育学分制,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各项安全法制教育,减少了学生违纪违规现象;三级教育网络的构建,确保了零犯罪;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的创建,巩固了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平安校园”、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和江苏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加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创新创业创优素质的养成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职业教育要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把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创优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要日益重视人格教育以及关键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实现由“等饭碗”变为“找饭碗”和“造饭碗”。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创优指导委员会,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生理和心理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批有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创优意识的毕业生脱颖而出。蓝图工作室带动大批学生参与创业行动计划,形成了广告设计、电脑模具创意等多个成本低、风险小、易操作的创业基地,成为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的阵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一批学生从这些基地走出去成为创业的佼佼者:黄志远带领5名同学创办了昆山新眼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张俊创办昆山易斯达办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在校期间就注册公司的陈登云毕业不到两年就把苏州天启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办成了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企业。2012年度,我校3件作品获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大赛一、二等奖,2名教师获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在江苏省第三届、全国第八届“文明风采”大赛上,我校获得江苏省最佳组织奖、全国优秀组织奖。2013年度我校组织6件作品参加第二十四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展,其中2件作品入围第二十四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三)突出超前引领,培养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要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本行业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理性思考“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20年后的我在干什么”,确立努力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克服自卑、自私心理,懂得坚毅、乐观、平和。学校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教育,让学生明白:缺乏竞争意识只能是被社会淘汰。适度竞争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同样,适度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学校连续4年开展“花桥国际商务城”杯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设计大赛,通过创业培训、专题讲座、职业能力测试、校友访谈、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创业就业政策、行业企业信息,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技巧、模拟面试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设计自我、规划未来、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文化建设:职业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校园文化精彩纷呈,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周周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大合唱比赛、校园社团活动、校园达人秀、金点子创意创新大赛、班徽设计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优秀学子成长事迹报告会、德育特色展示等10余项活动富有特色,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发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先后获得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昆山市“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女子管乐团、打击乐队、周周演已成为校园文化三大亮点。

(二)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提高师生素养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组织开展“践行教育行业精神,做人民满意教育工作者”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和师德承诺活动,引导教师以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师表形象;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通过自评、互评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表现作出客观评价,引导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012年,学校共表彰校级师德标兵12名、爱生模范10名。学校多种途径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形成高等院校、境外机构、行业企业共同培养,教师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多元培训机制。2012年学校选派1名教师出国培训、116名教师参加全国继续教育远程培训、31名教师参加江苏省级培训、13名教师参加苏州市级培训。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积极实施“多证制”。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加强学生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积极为企业培养更多的“蓝领人才”。二是在培养机制上,结合专业发展和企业要求设置课程,为学生获取“多证”创造条件。三是在考证鉴定上,会同劳动部门及有关主管部门共同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参加考证提供便利条件。近三年,我校毕业生获“双证率”逐年增长,取得四级以上证书者占96.2%,其中获得三级或两个四级证书者超过30%,所有毕业生都要通过教育局组织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测试、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和社区教育

学校依托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开展针对在职从业人员、退役士兵、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012年,我校开展计算机、英语、会计上岗证、助理物流师、物流员、机械制图员、数控车床操作调整工等培训考证4228人次,与昆山公交公司合作开展班组长培训26人次,与昆山市住建局合作开展园林绿化培训193人次,满足了社会需求。

学校还组织开展市民素质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市民学习在线优秀学员座谈会、数字化学习星级学员评比等活动,成效显著。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已成为昆山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广大市民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到2012年底,平台注册人数已达670486人,拥有课程2095门,月访问学习量达1003223人次,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学校于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