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疯妈”叶丽萍的海上育儿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疯妈”叶丽萍的海上育儿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垠的大海就是学校,每一座岛屿和码头都是教室,没有同学,只有各种肤色的玩伴。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了8年,我们看到一个精通三国语言、对星空和大自然如数家珍的“非主流”小姑娘。

为了帮助丈夫走出抑郁症,十二年前我们关掉了在台北的补习班,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悦彤,把家搬到了海上。这段普通的漂泊之旅给了我意外的收获:丈夫摆脱了疾病,我们看到了世界,而悦彤,有了一段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 与众不同的课堂

教育影响孩子一生。把悦彤一起带上船时,我们就严肃思考过如何教育她的问题。仅是挑教材我们就挑花了眼,而且开补习班和上早教课是两个概念。一直到出发前,我们才订下了美国卡尔弗特学校的函授课程、自学教材和教师手册。由此,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磕磕碰碰的学习之旅。

两个“老师”包揽了所有课程。丈夫江浩哲教德语和生物知识,我负责中英两门语言课和其他所有课程。课程安排也和学校大不一样:英语课霸占了整个上午,整整三小时里我只会和悦彤说英文;之后就是无拘无束的中文交流时间,我们说中文,写中文;期间再插入“德语课”:会用德文给她念故事、听儿歌,做习题。听上去很复杂,可其实就是变相地玩:不到三岁的孩子能学什么?游戏形式地听儿歌、讲故事和唱诗歌就好啦。

这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也不存在假期。环境的特殊让我曾焦虑于“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陆上、让悦彤进入真正的学校,万一她跟不上怎么办”之类的问题,为此我做出规定:除了有事待办或晕船太厉害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要坚持学习。

可孩子小,玩耍是她的本能。在多次和我据理力争、说自己也有学习疲倦想多休息的时候,我终于决定给她放个长假: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都属于你自己啦。 跳出教材来授课

学校制度由我们说了算,渐渐地,教什么,我也不再满足于教师手册上面的文字。手册说:应该每早让悦彤唱美国国歌,向美国国旗敬礼,还要知道美国总统生平。这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洗脑嘛,让悦彤的脑海里刻上这些东西对她没什么用,还不如给悦彤讲一些咱们中国经典故事。转念一想,讲老祖宗的故事似乎也是“洗脑”啊。

挑你自己喜欢的故事去读就好了,我对悦彤说。吸引她的故事才能让她养成自行阅读的习惯。

只是天天一个人上课,孩子也会寂寞的。教师手册上可没说像我们这样的“老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悦彤怎么高兴,我们就怎么来。

一个人的课堂太单调?悦彤搬来一大堆洋娃娃当“同学”,让它们轮流“回答”问题;后来她还学会了分配任务:一部分娃娃负责回答正确答案,一部分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差生。天天听父母讲中文故事、念德语儿歌也枯燥,我就买来记忆卡片和女儿玩游戏。

当然,中国人最擅长的题海战术,我们也小试过牛刀:江浩哲念完了故事,就会给女儿布置习题作业,理论结合实践嘛。 该去更多的“教室”啦

悦彤再长大些,自然课程里多了天文、地理、生物等内容,学习时间也增加了下午的两个小时。长年累月航行在大海中,大自然就是悦彤最好的教室。

自然课里有部分是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判断航行时间。江浩哲先让女儿看天文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设置好夜晚观察月亮变化的时间,再结合悦彤自己画出的盈亏图来加深印象。观察世界各地不同的植物习性也是“作业”,每到一地,我们都会带悦彤看当地植物,一边讨论,一边加深她对书中知识的印象。

学习认知能力要培养,动手能力也要培养。有一天,悦彤突然问我:妈妈,我们驾驶的这艘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自由前行呢?江浩哲显示出了德国人强大的动手能力,带着女儿一起制作了一艘模型船,画好简单的动力驱动图对她进行讲解。

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也许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让悦彤兴致盎然。我们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期间,遇见了一群调皮的海狮,它们会爬上我们船上的夹板,还常在我们睡觉的时间里闹腾。江浩哲和我商量:亲爱的,这可是难得的自然课机会,我们能不能把海狮变成课件道具?

我们决定走进海狮们的老窝、和它们亲密接触。登上海狮生活的岛,悦彤却露出害怕的表情:站在自己的地盘里,她一点都不怕那几只频繁骚扰我们的动物,可面对密密麻麻的海狮群,她紧紧拉着爸爸的手不肯接近。

随着我们的航程越来越远,接触的动物越来越多,袋鼠、黑颈鹤甚至是白蚁,都成了悦彤的朋友。她还把所有的动物朋友都写进和画进自己的日志里――写日记、周记是我给她布置的长期作业。

一幅简易猎户座星座图,一轮橘色新月的简笔图画,加上一个英文单词“Red-tailed tropicbird”(红尾热带鸟),这也许是最简单的日记,却装进了悦彤眼里的整个世界。 社交这门课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同伴。6岁以前,悦彤对自然的兴趣超过对同伴的需求,短暂相处后离开了也容易忘怀。可之后,我常常感受到她的寂寞。离开新加坡前往兰卡威的旅程中,她问我:“妈妈,我们每次离开一个地方,我的朋友就永远不见了。”她一脸无奈,看着仿佛不像一个童稚天真的小孩。

于是每当靠岸,我们都会寻找她的玩伴;遇到说相同语言的孩子,无论性别年龄,都会让他们认识。但肤色、文化的不同,让悦彤的社交课遇到不少挫折。一次在马达加斯加靠岸,女儿顺利和一群当地孩子打成一片,没过几天,她却和一位金发小女孩闹起了矛盾。小女孩一起玩涂色游戏,悦彤按照自己的长相,把图中人物的头发虺闪撕谏,“你不能把她涂成黑色!”她的玩伴尖叫起来,“黑色是肮脏的颜色。”

类似的事在其他地方也发生了。在查戈斯,我们结识了一些生活在当地的欧美家庭,大人们一起去购物、修理船只,孩子们则一起玩耍。没过几天,悦彤就告诉我:一个法国男孩拒绝和黑色或棕色皮肤的人交往,“说他们脏脏的。”种族歧视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如此明显,我吓了一跳。我开始引导悦彤远离用种族划分人群的观点,让她慢慢只和航海家庭里的孩子做朋友,因为相同的生活状态能让他们相处得更纯粹。 让我骄傲的成长

记得离开开普敦前,Johnson一家送了悦彤两本英文儿童百科。从开普敦到圣赫勒拿的十六天航程中,悦彤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了。一天浩哲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只紫色僧帽水母,八岁半的悦彤纠正爸爸说:“它不是水母。是群居的水螅!”然后她进船舱拿出百科全书翻给我们看。我惊异于她的阅读能力,觉得船上的图画已不再适合她,可是,船上根本没有适合她年龄的故事书。

回想起航时,我找出一本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当做悦彤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作业。真到该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作业她开始很抗拒,我得边说边解释给她听;后来她自己勉强愿意自己读,不过还是需要我解说一下;最后,她欲罢不能,自己能将一系列成人科幻小说在空闲时间看完。

2013年,我们回到陆地,十岁的悦彤成为一名德国小学生。入学测试结束后,老师骄傲地告诉我:你的女儿很棒!

她很快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适应了学校的教育,把三门语言玩得出神入化;凭借地理、科学以及超龄的阅读速度,在期末考试拿到每科全A的好成绩。

这些都告诉我,那些曾经的焦虑是多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