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基建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基建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基于高校基建审计的重要性,本文详细剖析了基建审计风险的成因,指出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及委托审计等各方面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而提出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健全审计机构、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等管理建议,以防范高校基建审计风险。

关键词:基建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致使高校各种教学资源稀奇, 进而引发了新一轮的高校基建高潮。而高校资金已从过去的财政投入转为现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为辅。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投入资金的效益,对高校节支增效, 规范管理, 保证建设质量,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高校廉政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基建审计成为高校内审部门最能显现内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点工作。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高校开展的基建审计工作而言,基建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随着高校基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审计风险日益加大。为应对高校基本建设的新形势,如何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防范基建审计风险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1.高校基建审计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

与外部审计相比,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所面临的基建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审计环境方面带来的审计风险

(1)高校基建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滞后导致的审计风险

2006 新修订的《审计法》颁布实施,但其中仅有一条涉及内部审计,即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未涉及基建审计,目前我国关于基建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的高校基建审计的需要,致使高校内审人员在开展基建审计时只能依靠经验辅以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各种具体事项,而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2)高校基建审计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基建审计工作,但在实践中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审计操作流程和规范,很多高校内审部门中专业基建审计人员紧缺,审计人员平时忙于应付日常基建审计工作,从未在审计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内部基建审计制度没有建立,或建立的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如基建审计制度中未明确界定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及审计部门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未规范基建工程审计的工作程序等,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高校内审定位不准,职能模糊,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

基于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日益重视,内审工作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随着部分高校“不经审计,财务部门不得付款”规定的贯彻执行,对于基建项目,学校往往要求内审部门全程参与监控,如起草招标文书、 参与考察施工单位、 做隐蔽工程记录、 事故处理等等,凡是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工作都要求内审部门必须参与把关。审计全过程参与监督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带来更多的问题,一是弱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使诸如基建处等职能部门对审计产生依赖性,甚至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处处请示审计部门,认为由审计部门把关可减轻自己的责任,即便出问题也有审计部门负责,致使内审部门成为某些职能部门失职的挡箭牌;二是内审部门过多地参与基建项目,也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无法保持对该基建项目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计工作面临巨大的风险。

(4)基建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风险加大了审计风险

当前,高校基建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管理不到位,对基建项目未开展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不完善,工程变更较多,现场签证多,致使工程实际造价远远高于中标价,工程造价失控等诸多问题。部门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未建立工程材料询价及验收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的欠缺未认真进行实地检查和验收,致使工程质量存在隐患。负责现场监督的监理方由于没有实行招投标,而是由项目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指定系统内的监理公司,其独立性与公正性难以保证,甚至有的监理公司与施工单位打成一片,现场监证缺乏公信力。更有个别建设单位将“生米煮成熟饭”的项目拿到审计部门来审计,致使一些问题无法弄清和纠正,也会给学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加大了审计风险。

1.2审计主体方面带来的审计风险

(1)基建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带来的审计风险

由于我国高校内审部门的设置更多的是国家的要求,而不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自身需求,因此有些高校对内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例如有的高校既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纪委、监察、审计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审计人员一人多职,工作繁杂,难以集中精力开展基建审计工作。有的高校未设立专门的工程审计岗位,由财务审计人员经过基建工程审计培训后兼顾工程审计工作的情况,这种培训后的审计人员很难深入地掌握基建工程各相关专业知识,审计中难以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有的高校虽设置基建审计岗位,但一般仅配备1―2名审计人员,而高校大量的基建修缮项目造成审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诸如此类的基建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基建审计人员相对紧缺与高校基建审计工作日益繁重的矛盾更为突出,增加了基建审计工作的审计风险。

(2)基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带来的审计风险

高校基建审计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既要懂技术、法律,又要熟知工程造价的构成及计价依据等,对工程图纸的识图能力、造价定额的套用、工程物资的适时价格等方面的精通程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学校由于基建审计任务的繁重漠视甚至是忽略了基建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致使审计人员对工程物资的适时价格及采购、工程图纸的识图能力、收费标准的计算、造价定额的套用等无法及时把握。现代管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基建审计时,还具备介入到工程项目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并对工程建设程序的履行情况,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对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及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以及科学性和遵循性进行审计的能力。但高校基建审计人员一般仅具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工程技术、管理知识的掌握远远未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有的高校内审部门还有一定建议或处理的权利,不仅要求基建审计人员具备一定专业能力,而且要有分析、论证和判断的综合能力。知识结构的欠缺致使基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质疑,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需要之间的差距将增加基建审计工作的审计风险。

(3)基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带来的审计风险

基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建项目的错综复杂要求基建审计人员的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度,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而由于基建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基建审计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稍有疏忽,就会致使审计结果产生偏差。如在基建项目现场取证时,没有及时让共同测量的业主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当场签字确认,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对所取证的项目进行取证拍照;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询价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记录和收集相关依据,导致结论得不到各方的认同等审计风险事件。二是由于高校基建审计人员的不足,致使一个基建审计人员长期审计同一施工单位完成的基建项目,由于与同一被审计对象的反复交往而产生经济上的往来,进而丧失独立性立场,这种情形将为基建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4)基建审计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

目前高校基建审计工作大部分仅是竣工结算审计,事前对招投标、合同的审计及事中对变更、现场签证的审计重视不够,并未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等整个项目工程建设做出有效监督和正确评价。由于事后审计的局限性,难以对建设工程前期和过程中确定下来的对造价有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有效控制。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变更已成事实,隐蔽工程已无法验收,经常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竣工结算审计由于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及事中控制,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浪费,只能事后算账,使得高校基建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1.3其他方面带来的审计风险

(1)过分信赖中介机构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聘请专业造价中介机构开展基建审计,但是聘请的中介机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个别开展有偿服务的社会审计组织,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有的社会审计组织在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制管理的同时,对审计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有的社会审计组织的人员素质差,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有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某些行为违反了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纪律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给作为委托方的高校内审部门带来审计风险。

(2)审计资料存在审计风险

基建审计人员手中的资料大多是工程决算时由基建部门或施工方提供的,其时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很难得到保证。如现场签证方面,有的施工方巧立名目,以少报多,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有的签证由施工方填写,监理方及建设方没有认真核实就签字认可,有的签证太简单,只写工程量没有图示尺寸,或只写金额没有详细内容,有的甚至没有变更,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作弊。诸如此类的串通舞弊审计人员很难发现,给审计工作带来审计风险。

2.高校基建审计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各方面存在的审计风险,高校内审部门应从以下方面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对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加以控制。

2.1正确进行审计定位,确保审计独立性,充分实现审计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应定位为校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开展审计工作,为校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找出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帮助各被审计单位健全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应注意保持审计独立地位,审计部门不是施工管理部门,更不是质量监督机构,审计部门与基建部门有各自的工作侧重点和职责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审计部门不应过多参与基建项目具体管理的有关活动,应与被审计单位部门保持相对独立关系。只有明确自己的定位,保持审计独立性,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类审计风险,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2.2健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高校应按照《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原则上高校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完善内审部门的科室建设。基于基建审计的专业性较强,应单独建立基建审计科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基建审计人员,并分专业配备,以满足高校日益增加的基建审计需要。只有审计力量足够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建审计工作。

2.3完善基建审计制度建设。

基建审计制度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硬性规定,也是对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规范性约束,因此,基建审计制度建设是有效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部门应制定《建设工程审计程序规定》、《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基建审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基建管理、审计、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化,使基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复核制度,通过严格执行复核制度,有效避免审计工作失误,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果,还能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防范审计风险。

2.4全方位提升基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也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决定因素。审计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基建审计人员来充实审计队伍,另一方面是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提升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是所有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共同要求,增强工作责任心,坚持以法律法规 、政策和事实为依据,坚持原则,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2.5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基建审计属于内部审计范畴,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共同的目的,即为学校实现增值服务。相同的目的性决定了审计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应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审计机构通过加强与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工程监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审查。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同行动,也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2.6整合审计资源,加强社会审计的监管

基于目前高校基建审计力量普遍薄弱,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加强高校基建审计工作也成为了必然选择。高校原则上日常的基建审计工作以自审为主,大型项目以社会审计为主。为防范委托审计出现审计风险,审计机构应加强对社会审计的监管,一是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事务所,建立一个资格库和一个备选库,基建项目委托审计由审计处在资格库中抽选事务所实施;二是制定审计人员专人跟踪审计;三是建立抽审复查制度,对有疑问项目从备选库中抽选另一家事务所开展复审,如出现审计风险,则由复审事务所取代原事务所获得资格库资格。

综上所述,高校审计机构为应对新形势下基建审计的要求,需要充实基建审计人员,加强基建审计人员培训,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监督基建审计,才能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真正实现增值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易贵民.高校内审部门基建审计风险探析[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15(3),p41-42

[2]程峰,李娜.论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基建优化,2007.10,28(5),p53-55

[3]张玲,柯贤辉,姚遥.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造价审计研究[J].中国水运,2008.3,08(3),p207-208

[4]戚进强.浅谈高校基建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5(3),p54-56

[5]吴武,邱正祥.浅议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及防范[J].经济师,2010.1,p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