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资格的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资格的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的定位和服务特种设备制造行业的特点,通过企业实践、行业技术培训、国外培训、技能竞赛等,探索了培养专业教师具有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资格的途径。

关键词:特种设备;技术资格;教师队伍;队伍建设

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即为江苏省特种设备制造业培养既从事能焊接操作,又从事能焊接工艺规程编制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特种设备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本文从多维度阐述了专业教师从事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资格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院焊接专业的定位决定了应具有什么特色的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专科层次的教育,从服务面上讲,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从发展道路上讲,是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从培养目标上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定位和作用。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逐步形成了专业办学定位,即为江苏省特种设备制造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本专业教师除具有国家电焊工职业资格之外,还应具有特种设备制造行业资格证书。

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特种设备制造业,培养能熟练操作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并维修和维护焊接设备;能开展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能检验焊接结构件的焊接质量并分析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能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安全、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身心健康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方面,教师要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获取职业能力,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不能只停留在了解职业资格证书上,而应把获取资格证书作为自己从业及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熟悉和掌握服务对象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知识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学生在掌握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之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了解特种设备制造行业的焊接技术实际操作过程,熟悉和掌握特种设备制造行业标准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内培外引的措施,与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定期深入到企业、车间,参与企业的建设和技术革新,加大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建设,把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资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1.通过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时间,丰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按照《教师企业实践实施细则》,专业教师递交企业实践申请表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书,经焊接教研室、机械系审批后报学院人事部门,到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时间。对于青年教师、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企业实践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1)具有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熟悉和掌握一个承压类容器生产车间铆焊班组的岗位工作过程,包括工艺流程、工作规范、标准、生产组织方式、相关岗位(工种)职责等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形成不少于0.5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收集形成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不少于2个;同年取得电焊中级工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或特种设备行业持证项目资格证书。

(2)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熟悉和掌握一个承压类容器生产车间的岗位工作过程,包括车间的工艺流程、工作规范、标准、生产组织方式、岗位(工种)职责等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形成不少于0.8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收集形成专业项目化教学案例不少于3个;同年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关于专业生产实践的论文,取得电焊工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特种设备行业持证项目资格证书或具备特种设备焊接工艺员技术水平。

(3)具有副高职称教师:熟悉和掌握一个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包括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企业机构及职责、车间的工艺流程、工作规范、标准及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完成不少于1万字相关专业建设的研究报告;编写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或完成本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开发或一本项目化教材建设;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参与企业科技研发1项或横向课题1项或科技成果转换1项;收集形成专业项目化教学案例不少于5个;同年取得电焊工技师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行业焊接责任工程师证书。

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形式为顶岗实践——深入特种设备企业的技术员、质检员、工程师和车间班组管理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涉及的国内外技术标准和电焊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深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企业培训的步骤和流程,参与了解岗位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关键能力定义、课程开发、教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校企共同课程开发,完成面向课程服务的工作岗位的分析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知识体系等;完成本门课程项目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内容。

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要完成教师企业实践手册,主要包括企业实践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周工作记录、企业管理结构图、企业调研、课程建设中项目设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项目等。企业实践结束后应带着成果返校,主要包括个人实践总结、企业对教师的实践鉴定、课程建设方案、专业建设意见等。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了解了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2.通过国内行业培训、取证,提升专业教师特种设备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教师参加了全国化工装备协会、江苏省技术质量监督局组织的焊接责任工程师、特种设备技术负责人、焊工指导教师、理化检验员、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及考核;江苏省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核,熟悉和掌握了《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等特种设备制造标准,形成与国家职业资格、行业资格相一致的专业教师队伍,于2010年通过了电焊工高级技师鉴定点的评审,2011年通过了特种设备焊工考核机构评审,并为企业鉴定了多批电焊工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通过学习、取证、评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特种设备技术的应用能力。

3.通过德国焊接技术培训,取得国际焊接技术证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院专业教师分二批三次共8人次参加了德国杜伊斯堡焊接中心(SLV)组织的国际焊工指导教师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及考评。德国杜伊斯堡焊接中心(SLV)具有完整的培训体系,能够培训国际焊工、焊接技师、焊接指导教师和焊接工程师等国际承认的技术职称。

指导教师参加的培训课程被细分为各种单独的培训模块,在每一个模块里,实训技能和理论知识将被系统地传授,每完成一个实训模块之后,培训人员将进行实训考核,并将按照EN287-1和ISO5817(B级)标准进行焊接质量的测试和考核,学院共有3位专业教师通过考核取得了国际焊工指导教师证书;专业教师参加的是由多个国家、英语教学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培训课程包括焊接电源、焊接结构、焊接生产、焊接工艺、焊接检验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结束后参加卷面考核和答辩,学院有2位教师通过考核取得了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

经过在德国的焊接培训,专业教师对焊接操作和焊接理论知识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焊接操作方面,技能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更重视焊前准备和焊缝的内部质量;在标准引用方面,专业教师进一步熟悉了国际标准,提高了国际标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组织方面,德方是按照下达任务、自行决定学习方案、方案实施、相互交流、逐步改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与我院开展的项目化教学一致,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

4.承办焊接技能比赛,提升教师实战能力。专业依托省级焊接技术及检测实训基地,承办了江苏省技能状元常州焊工选拔赛、江苏省特种设备焊工技能比赛常州选拔赛、常州市湖塘镇焊工技能比赛。

2012年5月,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的基本要求,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常州选拔赛焊工项目由我院承办。

为了竞赛的公开、公平、公正,我院邀请企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教师,成立了竞赛技术组,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焊工》高级工和技师要求,融合特种设备制造焊接标准,分别制定了学生组和职工组的竞赛方案、技术文件、竞赛试题和评分标准,针对竞赛参赛企业多(27家)和参赛选手多(81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分组比赛和现场保密措施。通过现场评判、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7月底圆满完成了本次竞赛任务。本次竞赛能顺利进行,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2012年我院分别承办了常州湖塘镇机电行业焊工技能大赛和江苏省特种设备焊工技能大赛常州选拔赛,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多次参加常州市焊工技能比赛的裁判工作。

专业举行的职业技能比赛,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当地企业的关注和兴趣,纷纷主动联系相关院系,赞助比赛,常州联合锅炉有限公司主动与学院联系,提出以企业名称冠名、提供奖金、选派裁判等方式,举办了“联合锅炉”杯焊工技能比赛,吸引了近60名焊接专业学生参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焊工技能竞赛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我院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规范了焊接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为专业教师熟悉应用焊接技术规范提供了实战机会,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应用能力。

另外,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学院,开展学术报告、焊接技术发展趋势讲座等,开拓专业教师视野;一方面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研讨、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实训,并在实践技能方面指导和培训教师。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对高职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生产经验、实践能力、教育素养、师德规范等众多方面提出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除了技术方面达到特种设备制造技术要求之外,焊接专业教师完成了“基于特种设备焊接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多项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参加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训学习,努力成为既有技术资格、职业资格,又有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刘勇.论结构型“双师”教师团队建设[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07,(10).

[2] 邓志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下的教师队伍发

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 刘峰,孙佩石.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J].成人教育,2007,(10).

[4] 王杰法.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战略[J].教育与职业,

2007,(33).

[5] 孙延娟.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途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6] 邓泽军.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及其分析[J].教育

与职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