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金融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

1.完善金融配套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几年来,郴州市、县两级政府均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行量化的考核和评价;郴州市政府出台了《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关于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郴州市标准厂房建设贷款贴息及奖励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产业集群。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不断满足了转移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力支持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以及兼并重组的信贷需求。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市与金融机构建立结算关系的转移企业近300家,其中建立信贷关系的转移企业124家;全市金融机构承接产业转移类贷款余额30.08亿元,同比增长20%;1-12月累计发放44.05亿元,同比增长32.5%;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53.2亿元,比年初增长7.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园区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成标准厂房360万平方米,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70多个。

2.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郴州连续引进埠外金融机构进驻,引进了浦发、光大、交通、华夏、华融湘江等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成为全省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证券、期货、保险公司竞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和稀贵金属交易所等新型金融机构虽然不多,但来势较好。深入开展创建省、市级金融安全区活动,2010年,宜章、资兴、临武分别被评为省市“金融安全区”。2011年6月,郴州市获得“中国最佳金融生态创新城市”的荣誉称号。2012年郴州辖内的资兴、嘉禾等4县市的金融生态评估结果入围全省30强;辖内人民银行成功将辖内村镇银行接入中小机构征信平台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和放贷效率。

3.完善金融服务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近年来,各金融机构主动谋求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提高金融服务针对性。各商业银行均成立了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力争为转移企业提供一站式流程服务。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全市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金融产品和产业项目推介会,为银行和转移企业增进了解和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到位内资270亿元,分别增长19%、19.5%。三是提升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辖内人民银行通过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和境外投资登记方式创新,为全市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的外汇管理和服务环境,有力的推动了外贸进出口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2.5倍。四是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主动谋求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加强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抵押方式等的创新和推广,较好地解决了转移企业的融资难题。其中,信贷产品方面开办了有色金属质押、国内保理业务、商品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质押、林权抵押、仓单质押等40余项特色金融信贷产品。

二、金融支持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挑战

1.信贷总量有限,较难满足信贷资金的新需求。按照郴州市“大干新三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到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14.5%以上。而2011年,郴州市的GDP为1346亿元,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462亿元,如果按照2011年每百元GDP所需信贷量来计算,三年时间GDP增量约1000亿元,需要新增信贷资金约400亿元,2009到2011年三年郴州市新增贷款为238亿元,则下一个三年需增长68%,年均需增长23%,但信贷总量的增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幅度增长面临很大困难。目前,由于各商业银行均是实行扁平式管理,大额信贷授权都上收到省一级分行,对贷款的总量和投放节奏控制严格,对郴州市超额的信贷需求,较难满足,这对郴州市的各类金融机构无疑是个大挑战。

2.服务手段有限,较难满足金融服务水平的新要求。按照郴州市的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就要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把郴州建设成为中西部向南开放、对接粤港澳、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所引进的转移企业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体,这必然要求金融服务的对象,由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转化,则相应的金融服务要求也要发生变化。特别是产业转移中的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等新型企业组织模式,需要加深转出转入两地金融机构间的联系,掌握企业的融资信息动态。目前,由于转移企业在原属地的资信评级结果和信用信息不能共享,郴州市以联合贷款、银团贷款、集团授信等方式为转移企业的提供信贷支持的不多,截止2012年12月末, 郴州市联合贷款和银团贷款只有2起,贷款金额为18亿元。

3.产品创新有限,较难满足转移企业的资金需求灵活性。目前郴州市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跟不上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未能为转移企业发展各阶段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未能根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贸易、生产、技术改造等不同需求灵活创新金融产品,产品仍较单一。信用证打包、押汇、应收账款质押、出口信用担保融资等贸易融资手段未能有效展开,外向型企业缺乏防范外汇风险的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套期保值等避险产品等。对转移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深度也不足:同质化产品多,特色化产品少;开发的产品门类多,推广应用的品种少;内部流程改造的多,实质降低门槛的少。据调查,全市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仅为36%,67%的转移企业反映银行手续多、门槛高;56%认为银行创新产品少,鲜有针对转移企业特点信贷品种,机制也没有沿海地区灵活。60%的转移企业所需的信贷资金,银行不能全部满足。

4.融资渠道有限,较难满足转移企业融资需求多样性。郴州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有承接平台建设、转入企业营运的资金需求,转入企业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等,如承接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和产业链整体转移、研发中心、孵化基地等产生的中长期资金需求等,这些资金需求量大面广、有的还有风险性,需要多渠道融资,仅靠金融机构难以满足。而现状是,2013年1-6月郴州市完成各类融资79.6亿元,是2008年全年的2.5倍。其中:市内银行56.06亿元、外部银行4亿元、住房公积金4.2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亿元、BT合同1.5亿元、私募股权1.82亿元、融资租赁3.6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4.36亿元。全市75.45%的融资是靠金融机构来满足,融资受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大。其他如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地方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缓慢,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尤其是直接融资仍无起色,全市仅有郴电国际一家上市公司。这显然难以满足转移企业融资需求多样性,需拓宽其他融资渠道。

三、相关建议

(一)鼓励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对接沿海先进产业和技术转移

近年来,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社会资本积累日渐雄厚。数据显示,2012年,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033.9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5.86%;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市个人存款余额883.11亿元,占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达67.2%。建议适当降低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的行业准入门槛,制定出台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和规范中小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增资扩股、债权融资等形式对接沿海先进产业、先进技术转移,推动我市民间资本向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二)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的社会融资体系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和加快发展,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引进,产业转移企业的资本需求不断增加。很显然,这种融资需求单纯依靠银行中长期贷款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建议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给予的“郴州先行先试34条”政策优势,适度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和放宽准入政策,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不断拓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租赁融资、BT合同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直接融资渠道,通过构建起多层次的社会融资体系,提高筹融资能力和效率,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对中长期资本的需要。

(三)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建立健全银行机构组织体系

目前,由于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信贷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郴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产业转移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能力普遍欠缺。建议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针对中小微型产业转移企业,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授信额度;大力引进发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来郴州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尽快组建郴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

(四)强化工业园区金融服务规划,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从战略高度早谋划、早行动,努力寻找与国家、省内信贷扶持政策的对接点,及时制定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金融服务规划,从营业网点建设、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信用环境建设、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为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配套环境。一是加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搭建园区金融服务平台。二是加强金融环境建设,优化园区金融服务环境。三是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强化园区金融服务手段。四是强化外汇管理平台建设,畅通园区外汇结算渠道。加强政策和产品宣传,适应出口形势需要,通过出口信贷、信用证、保函等传统业务,对有市场、守信用、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加工企业,积极予以流动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范方志,张立军. 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升级研究[J]. 金融研究,2003,( 11) 。

[2]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 学术界,2009(5).

[3]张谋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0,( 03) 。

[4]王恕立,张云. 产业转移实证研究述评[J]. 中国集体经济,2011,( 02) 。

[5]冯海华,张为付. 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FDI 区位投资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