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30021吉林省长春市口腔医院

关键词 儿童牙科畏惧症 特点 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儿童患者241例,其中男130例,女111例,4~6岁160例,7~13岁81例。心理特征及表现:①恐惧心理,尤其以幼儿期和学龄期儿童多见。表现为不安、害怕、紧张、哭闹,不愿和医务人员交谈,不愿接受甚至拒绝治疗。疼痛仍然是主要因素。②依赖心理,儿童对家人有明显的依赖心理,依赖的程度取决于家长对儿童信息和要求反应的速度和满足的程度。反应越快,满足越好,依赖性就越强。表现为认生,不愿和家长分开、硬性分开反而不配合,难以治疗。

表现:①不敢说实话或说谎: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病儿,在家里喊牙痛,哭闹,当医生问他那颗牙痛时,他却说不痛,这种情形在儿童阶段,尤其以4~5岁儿童多见,这个时期的儿童语言能力强,会用语言来处理面临的应激,于是他选择说谎,以逃避钻牙。4~5岁的儿童没有强烈的善恶是非之分,说谎的目的是出于自我防卫。②抗拒行为:多见于年幼的病儿,表现为硬性抗拒治疗,不听家长的劝慰,甚至发脾气,抗拒行为在各个阶段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时是直接表现出来,有时是间接表现出来。③躲藏与退缩行为:多为学龄前,表现为到医院不肯进诊室,看见医务人员躲到家长的身后。需要家长和医务人员格外耐心,若家长大声训斥、批评反而加剧病儿的畏惧心理。④掩饰心理及行为:这类病儿多为学龄儿童,认知和思考的能力增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对看牙的畏惧并不直接表现为反抗和退缩,反而会掩饰这种心理,较为多见的是不断的提问。医务人员应认真对待他们所提的每个问题,不要回避,耐心细致的解释不但会减轻他们的畏惧心理,还会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对儿童畏惧心理的评估:根据儿童在牙科诊治过程中的表现并判断其焦虑的程度分为6级。①0级(自如):表情自然,能迅速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②1级(不自在):面部表情不自然,手不自然放置,愿意并能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有时屏住呼吸,胸部抬高,诊治紧张,但能配合。③2级(紧张):回答问题准确,但声调和速度有改变,有时沉默,有时紧张,但不明显影响医生操作。④3级(勉强):拒绝治疗,哭闹,手时常抬起影响操作,需用命令式语言,诊治困难。⑤4级(恐惧):语言交流尚可,持续哭闹,操作困难,偶尔需按压,诊治工作受到明显影响。⑥5级(失控):高声哭闹,完全不听话,用力挣扎,逃避治疗,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才能完成治疗。

牙科畏惧症的危害:①降低早期就诊率:因牙科畏惧症而未及时看牙者延误就诊的占40%~50%。②降低诊治质量:牙体、牙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所依据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病儿对现病史和各种测试主观感觉描述,如果由于畏惧.就可能提供不准确甚至错误是信息,导致误诊。治疗过程中,因畏惧而发生的躲避,挣扎等行为会影响治疗的质量甚至发生医疗事故。③降低工作效率:诊室内病儿间的恐惧情绪互相感染,医生,护士要用额外的时间进行安慰解释和其他处理,降低了单位时间的门诊量,增加了其余病儿的候诊时间。④恶化医患关系:牙科畏惧症严重者多不能和医生的诊治行为有良好的配合,为了使治疗进行下去,偶尔不得不采取命令式语言,强制性手段,如固定身体,使有开口器等。这会使病儿对医护人员产生反感甚至敌对情绪,从而更加畏惧,造成恶性循环。⑤导致不良的外延效应 牙科畏惧症一旦发生,不仅个人终身保留,还可能影响周围的人在社会上更大的范围内造成错误观念。

护 理

病儿在口腔科诊疗中的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合作型,即能积极配合,使诊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儿童;基本合作型,即经解释说明,示范体验等行为诱导手段,最终能配合完成治疗的儿童;不合作型,即需采取控制手段才能完成治疗的儿童。其中基本合作型为多数,不合作型为少数,经诊疗行为诱导,3种类型可以相互转化。

言语交流法:总的原则是避免专业化,宜采用简单易懂,具体形象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对幼儿患者尤为必要,医护人员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以给病儿传达一个信息。如医护人员面带微笑,投以亲切和善的目光,用手抚摸患儿,都会给病儿传达一种亲切友善的信息。反过来,即使病儿不说话,医护人员也可以从病儿形体表现中知道病儿对治疗的反应。

鼓励法:对病儿进行诊疗行为诱导,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交替使用。由于病儿情感发育的特点,在口腔科诊疗中,出现不配合的行为是很自然的。因此一开始,不要过多的指责,而要想法接近病儿,在和病儿作朋友的过程中找到原因,消除恐惧。对病儿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治疗进行下去。

示范法:给病儿交待诊疗要求和注意事项时应示范。例如制洞时,口不能闭,头不能动,痛时举手,尤其是咬合的示范比语言更重要。

适应法:儿童恐惧的医疗器械,应先口外,再口内,逐步适应后,方可正式操作。可先让病儿用手摸口镜,探针等。再把口镜方的口内,或用探针到正常牙上探一探,病儿确定不痛时才开使检查患牙。使用三枪时,应先在病儿的手上试一试,再往患牙上吹风或冲水。重要的是牙钻的试验体会。第1步开机,牙钻在喷水下转动,让病儿熟悉声音和喷水状况。第2步将牙钻在医生的手指边(不触到手指)转动,示意病儿不会产生疼痛。第3步在病儿手指边试用(医护人员固定病儿的手指,在病儿手指皮肤约5mm处转动)让病儿体验无痛的感觉。第4步在病儿口内的患牙上空钻,使病儿确信钻牙不痛。最后才开始操作,操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稳、准、好、快地完成诊疗。

无痛法:疼痛是导致病儿恐惧,拒绝治疗的最大原因,无痛操作原则在儿童口腔科中尤为重要。临床操作中,应从无痛开始,把有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放在最后,一旦病儿感觉疼痛时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