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赤字”有所缓和,但逆差仍旧明显

“软实力”理论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有很好的前景,理由有两条:一是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对西方一直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会逐步扩大。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国际贸易的第一大输出国;2010年中国海外投资上升22%,达68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投资国家。同时,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一大国、电视剧年产量世界第一大国、动画年产量世界第一大国,电影年产量排世界第三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历经10年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如果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进出口结构上来看,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文化部数据显示,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和5%,而我国仅为4%,位列第五;而且,其中大部分为依托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获得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属于内容和创意的“软件产品”则比例不高。由此看来,在文化“走出去工程”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所谓“文化赤字”更多的是指向内容创意产业,而非文化制造业;文化输出的根本价值是在于内容产业如何通过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等的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主流社会消除摩擦、提高共识、建构信任关系,不仅仅是依托文化制造业而形成的不断被扩大的经济顺差利益。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十年依然没有解决我国文化输出面临的核心问题,即文化赤字状况尽管有所缓和,但仍旧逆差明显。

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反思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为何未能发挥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天然优势?按照以影视产业为代表的内容产业的既有研究结论,共同消费品(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和国内市场规模的相互作用是获得文化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这一基于美国经验样本的研究却无法解释我国当前“文化赤字”的困窘。

为何我国超大国内市场规模未能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构建的天然基础?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市场政策目前是以文化集团方式强化行业与区域垄断为价值取向,区域各自为战,在国内交易不充分的背景下直接参与文化国际贸易,相互杀价,恶性竞争,最终形成“大国市场规模,小国经济实现条件”的“诸侯经济”模式。我国目前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和文化立市的省级区域已经超过30个,区域分割与垄断最终消解了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而以研究国际竞争优势而著称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却表明,一个国家中有竞争力的产业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集群而不是集团是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模式。上述文化产业政策面向国际市场价值取向和面向国内市场的价值取向相背离,最终导致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成为无源之水,在创新能力培育层面效果不甚理想。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第一输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何我国国际贸易的已有竞争优势无法向文化内容产业扩散?我们认为,我国现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主要源于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一优势抵消了区域分割的负效应,而且掩盖了这一危机的存在。但是,如前文数据显示,这种资源优势在文化制造业这一文化硬件生产中得到延伸,在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内容产业却无法发挥作用。内容产业繁荣所需要的是以创新创意能力培育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而非基于低廉劳动力模仿复制的低成本优势。很显然,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文化价值输出,而非简单的经济收益。我国现有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扶持政策大多是由其他一般性经济行业照搬到文化行业而来,这也是为何过去十年我国文化制造业国际贸易成绩显著,而内容产业却依然逆差明显的主要原因。因此,文化内容产业实际上还担负着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转型探索的重任,即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前不断被消解的情况下,我国国际贸易如何从既有的劳动力资源依赖转向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对政策扶持的效用期待过大。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扶持被认为是实行追赶战略的关键,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经验总结。《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也显示,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政策正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在15个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中,我国政府行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3位;其中,涉及文化产业政策的“透明度”、“健全性”和“科学性”三项指标得分均为最低。目前,动画被认为是我国实行后发追赶战略中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文化产业。我国动画产业经历过去10年政策扶持,年产量增长超过了50倍,位居世界第一位,比居动画国际贸易首位的日本年产量的2倍还要多,是欧洲的6倍,美国的3倍;而且动画产业还率先实现了国际贸易顺差,2009年进出口金额比例甚至达到了1:34.8。动画产业政策扶持模式是否代表了我国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的理想模式呢?据2010年对219家动漫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关税收、财政、土地、人才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支持作用并不明显。动画进出口的顺差更多是因为晚间黄金时段对海外动画节目的严厉限制导致的海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收缩。而我国动画出口金额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过半销往了国际非主流市场。因此,作为后发赶超型战略的引擎,我国文化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能把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简单化为政策的扶持。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责编/杜凤娇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