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都市彝人族群的婚礼变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都市彝人族群的婚礼变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婚礼习俗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特别是婚礼中的非言语行为。在这样的多元文化时代,意义的表达远远超过了语言的边界。文章旨在通过传统彝族和现代都市彝人族群婚礼习俗的文化对比来体现在现代多元文化时代中的文化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自我不断发展与变迁

【关键词】彝族;婚礼;文化;变迁

文化与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一个人们共同体在自身的生产活动与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共同的文化并形成了民族;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发展中必然也要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世代影响着该民族群体及其每个成员,而一个民族群体又靠这种传统文化紧紧凝聚在一起。融入都市的彝族人存在着特定的民族性格,即该文化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他们作为一种特定族群的形式而存在,当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特定环境中以及与外族通婚过程中,婚礼变成了别具一格的多种文化的融合的标志。

都市彝人族群的婚礼体现了彝式婚礼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其彝式婚礼的中西方化,中西式婚礼的彝式化,都在说明婚礼的形式在变迁,是婚礼文化的丰富,是彝式婚礼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多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当多种不同的文化碰撞时,就会迸发出绚丽多彩的火花,一方面再度激起新的矛盾,一方面会化成亮丽的星光。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当今全球环境中的真实写照。它融合了多种文化,思想和价值的故事,一个神秘与通俗的故事。这些故事将世世代代绵延不绝。而婚礼文化只是现在文化百科中的一个分支。所谓文化,是一种矛盾的复合体。文化间可以相互渗透,也可以相互排。文化相对论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求对对任何一个社会的习俗和观念都应当客观地加以描述,而且必须和那个社会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机会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融入都市的彝人族群在与本民族与外民族通婚时,彝族婚礼文化也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进行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从婚礼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彝族婚礼文化的变化。婚姻选择上,从仲媒婚姻逐渐转换为自由婚姻,都市彝人的婚姻是十分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展现是人性自然的发展,是完全由人的自然倾向和自由选择所把握。男女在日常社交生活中相遇上,自然地被异性所吸引,在互相追求到互相依恋。由恋爱发展到难舍难离的爱情高峰,因而甘愿将自我完全地奉献给对方,在相互承诺的婚姻关系之下,一同组织家庭并为未来的共同理想生活而努力,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生活的改善而贡献而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婚礼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围绕着婚礼,在特地的环境下,与不同的民族通婚,形成了蕴涵着自己的文化和新的民俗特色,婚礼上的婚服、婚照、婚宴、婚俗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

都市彝人族群的婚礼保留了传统婚礼的娱乐性,遗弃了冗长的婚礼程序,例如从喜背新娘变成了用轿车迎接新娘,而轿车的数量的多少代表着一种财富的象征,很多保留了泼水这一传统的习俗,而新娘只是象征性的背一下,婚礼和婚宴合二为一的在酒店里举行是最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新郎和新娘在酒店门口穿着本民族的婚服迎接亲朋好友,婚礼服因婚礼出现,伴随着婚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而演变,而且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会有不同的婚俗文化,当与不通的民族相互通婚时,婚礼的礼服成了都市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当送礼的亲朋好友就席而坐后,大致是:新郎新娘A登场、司仪宣布婚礼开始并朗读结婚证书和祝福词、随后新郎新娘交换代表忠贞幸福的结婚戒指、新郎致谢、新郎新娘接受大桌、姑舅礼。随后新郎新娘在向来宾敬酒,在娱乐方面,除了在婚礼时,男方和女方的亲戚唱歌跳舞祝福新人之外,还会请一些比较熟悉的歌手唱歌助兴。婚礼结束后,还会再组织一场娱乐节目。一般是新郎、新娘的亲戚和朋友同新郎、新娘一起去KTV唱歌、跳舞。或者预定一个酒店房间和亲朋好友一起闹洞房。

彝族婚礼的形式和程序,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变迁。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变迁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织纷扰是每个社会都正而临的重大课题。植根于彝民族传统的文化而形成的彝族文化模式也随着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变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模式。婚礼文化,然而,它不是静止、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或新文化的进入,或缓慢地或急促地发生变化。作为历史产物的文化模式,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交往而得以发展变化的。

参考文献

[1]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苏虹(1988- ),彝族,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彝族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