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色小镇要避免“百镇一业”“遍地开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色小镇要避免“百镇一业”“遍地开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示范点,初步形成“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小镇发展格局。

一、主要做法

今年初,重庆市正式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主要做法有:一是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市政府将特色小镇培育作为2016年新型城镇化工作重要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以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城乡建委等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三是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特色小镇建设。四是培育打造一批市级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市特色小镇建设。

二、特点与效果

一是立足区域实际,确定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将特色小镇定位为城乡联动的重要纽带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完善城镇体系的“末端”和“短板”。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遵循“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资源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人口和功能走”的理念,突出发展重点,形成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格局。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二环以内的区域原则上不布局特色小镇;都市功能拓展区二环以外区域以补充完善都市区功能为导向,布局旅游小镇和服务小镇;城市发展新区突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主战场地位,重点发展产业小镇、旅游小镇和服务小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依托旅游景观和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小镇。

二是立足“产、镇、人”深度融合,强调“三特色、三集聚”。“三特色”:特色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产业,避免“百镇一业”;特色风貌,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融入自然风貌,建设“高颜值”小镇;特色功能,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与产业配套、文化体验等专业特色功能有效融合,产生叠加效应。“三集聚”:空间集聚,发展空间向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集聚,资源要素向核心建设区域集聚,避免“遍地开花”;产业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引导相关配套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人口集聚,吸引与区域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就业、居住和旅游。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探索适宜特色小镇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用地、投融资、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机制。完善地票改革,支持特色小镇拓展地票功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PPP模式参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运营。探索农村资源资本化,巴南区天星寺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退出机制,户均获得“四权”退出补偿资金53.57万元。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四是注重整合资源,形成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合力。市级层面“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示范点。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要素向特色小镇示范点倾斜,市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优化原有对市级中心镇每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0亩政策,专项下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区县层面,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小镇。如武隆县仙女山镇,已形成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疗养、演艺娱乐、运动体验的“旅游+”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接待游客1730万人次的旅游小镇,成为我市“休闲旅游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