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论赵孟頫的“古意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论赵孟頫的“古意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赵孟頫提倡的“古意论”,有复古之风,他构造了元代的简淡风格。他以简括率真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手法,把中国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古 意 古意 古意论 对后世的影响

一、何为“古”

何为“古”,即是传统之精神,是兼承前人的经验。虞和在《论书表》中关于钟繇、张芝、二王的一段:"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虞和释古与今为质与妍,言钟繇的字质朴,二王则妍美,即是两种审美。历代论古的延伸意为质、为朴、为素、为拙、为实、为静、为简、等。可见质与妍、实与华有古与今之意。厚古薄今,提倡古意,意在重质。所以尚古即是古代高人逸致,重质、重朴素即尚古,以今人论即是注重内在,去其外在和表面。

二、何为“意”

“意”即是意思、意味;心愿意向;品格、意境;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猜想、意料。在中国画论中,单“意”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是画家本身之意,即审美主体之意。如唐代王维《山水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画家笔下作画之前要立意,即进行构思,这里的“意”包括了思想在内的构思、取景、造型的准确与传神情节的安排、细节的描写,在心中完全酝酿成熟宛然如见。其二是所画对象本体之意,即审美客观之意。其三是画上之意,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统一之意。在历代画论中,批评一些作品“大意如是而意如是”“迹不迨意”等,主要问题出在审美主体方面,一些画家缺少品格、生活、文化、技艺的修养所致的。

三、何为“古意”

尚古意,来源于人文的崇尚,即是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从这个意义来讲,人是源,画是流,人是质,画为表,画意的根源来于人品,所以画的标准就是人的标准。因之,古意本于我国先民的美德。而古即是真,即是朴素,因而把朴素作为绘画之美的本质,朴素作为绘画的至高境界在春秋时期已经早为吾国先民所认识,到了魏晋时期,开始有"古意"之说,对魏晋人来说,朴素已经是远古之意了。因此,古意可以称之为古贤之意。

而赵孟頫,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他说,作画贵有古人的风范,如果无古人风范,虽工无益。今人只知用笔细长柔美,着色艳丽,便自称“能手”,殊不知古人风范既欠缺,各种毛病丛生,怎值得观览呢?我作的画,似乎简略草率,然有见识的人知道它接近古人,因此以为传。此可与有见识的人道,不与没有见识的人说呢。他所指的“古”,即是晋、唐以来的绘画风尚。而他反对的“今”,自然是南宋画院。

四、赵孟頫的“古意论”

﹙一﹚赵孟頫“古意论”的形成

宋代时期绘画容易陷入陈陈相因、繁琐浓艳的缺点。这种缺点到了南宋末年则更为严重,浓艳工丽的绘画风格主宰了整个画坛。太过“形式”必然会缺少“神似”,宫廷画家这种过于注重细节的写真,自然事物太过逼真就失去了灵性,成了客观事物的再现,而对于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家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能够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这种绘画趋势,加之对北宋末年宋庭腐朽的憎恶,赵孟頫很难接受。写实性的画风在宋代己经达到了高峰,一种绘画风格达到了极致之后,没有变化就不会有发展,最终会走向衰落,因此“古意”论的提出是对元代绘画理论的革新与发展。

同时,“真实”在宋代是一种忌讳,画家们很少去游走真实的山水,尤其是南宋的院体画,画家都是在一种思想的影响下,画着同一种思路的绘画,没有人去打破它,也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改变。画家的构图、笔法、观察方法、创作思路等等都如出一辙。他们技法完善到了极致,而只注重写实,将小事物无限放大的绘画风气,导致画家的情感不能够真实的流露,产生了与匠人一样的作品,逐渐的失去了艺术的本质追求。赵孟頫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倡“古意”,借鉴“古”的精华革除“今”的弊病,也就是师晋、唐而最终为了尽去宋人笔之墨。

﹙二﹚赵孟頫“古意论”的实质

赵孟頫提出“贵有古意”,提倡复古之风,构造了元代的简淡风格。赵孟頫以简括率真的绘画风格和各具特色的绘画手法,把中国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简率潇洒的画风相比于院体画的工整浓艳绘画风格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画家主观情感的抒发,通过简率萧散的笔墨,可以宣泄画家的真情实感。

他以晋唐时期那种淡雅、古朴的艺术思想,摆脱当时画院习气的刻板、工谨,同时以元代绘画中的“简率”来诠释“古意”论,使得古意论更好的表达气畅、高逸的品格和意境。赵孟頫的“古意”,即学习古人的笔法,又表现出文人的气质,因此我们可以说“简率之风”就是赵孟頫的“古意”论,它不仅表现出“古意简率”之风的气畅、高逸之意境,又把“古意”的摹古创新体现出来。

因此赵孟頫的古意论具有气畅、高逸的品格和意境、广收并蓄的风范和以复古为革新的风向。

﹙三﹚“古意论”解决了当时绘画之弊病

元代绘画,一方面继承传统刻意精工细雕,笔笔细致入微的画工画,另一方面文人画蓬勃发展,二者的极端发展致使矛盾尖锐。赵孟頫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晋、唐、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体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可以说赵孟頫的古意论在本质上是追求质朴的品格和意境,在绘画上是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优秀传统,摒弃了南宋绘画陈陈相因、琐碎浓艳的画院习气,融入了文人画的美学思想和笔墨意趣。

五、赵孟頫的“古意论”对后世的影响

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学生。作为学生,黄公望受到了赵孟頫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的影响甚大,是“古意论”、“简率”风格的追随着。元代画家中“董巨派”的追随者都是由于在赵孟頫“古意”论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笔法及思想为代表形成的画派的“元四家”,也是赵孟頫“古意”论广收并蓄的主要画派,他们同时继承王维的水墨精神,形成了简率、淡雅的元代画风。由此可以看出赵孟顺的“古意”论继承并发展了“董巨派”的画风,将元代的绘画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清文人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的有吴派的沈周、文徵明及其后继者;明末的董其昌等画中“九友”;清初的“四王吴恽”,“四僧”,清中期的“扬州画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以及近代的“海派”等,无不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和启迪。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