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地理德育目标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概括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1986年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要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全球观念以及有关国情国策的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雄心壮志”。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21世纪初,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明确要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纵览地理德育目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地理德育已深深融入到地理课程之中,成为地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结合地理德育目标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地理德育目标主要包括国情乡情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环境伦理教育、思想学风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地理德育的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魂、育人之本,它更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根基所在。地理课程资源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成为地理德育的根基,统领着地理学科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开发与评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地理德育目标应主要包括:国情乡情、国际理解、思维学风、环境伦理教育等内容,它们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分别对应着区位分析、整体性、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等地理思想,体现在地理课程的具体内容当中。
三、以核心地理思想解构地理德育的关键路径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核心地理思想—区位分析、差异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观等解构地理德育的关键路径。
1.区位分析的思想。地理学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即运用区位分析的思想,认识国情乡情,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国梦的美好信念。通过区位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思想。以区域差异的视角,认识世界,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通过对于各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了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国与国的差异和特点。使学生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各国、各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诉求。地理德育通过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路径研究,能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理解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从而增进学生对于不同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理解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以实现地理德育的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倡导的平等、公正、诚信、友善、和谐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新时代接班人。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综合的、全面的探究地理问题,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思辨批评的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地理课程内容“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通过循环运动,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等等,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增强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4.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到新阶段的认识,它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坚持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在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上,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意识-形成观念-增强责任-养成习惯”,从而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遵守“环境道德”“资源道德”和“人口道德”。由于地理学科的性质,地理德育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好奇心、兴趣、科学态度、审美情趣、关心、热爱”等方面充分关注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地理德育在观念上的巨大飞跃。地理德育目标,影响到地理课程设计、开发、教学、学习等方方面面,地理课教学中的德育成效,更是事关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关乎着祖国建设与发展的未来。
作者:方小培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