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本身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从中找到规律或答案。另一方面是对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某些研究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解读。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建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意义重大。

一、创建良好环境,激发探究情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建良好的探究环境,探究性教学强调的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索,在活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性教学要求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不是老师的追随者,而是演员,是一个个有独立思维的探索者。教师的任务是思考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重点要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教师要做好辅导员的工作,是“辅”而不是“代”,是“导”而不是“教”,是用教材来学,而不是用教材来讲。探究的指向,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在感知问题情境信息的过程中,问题的冲突设置要层层推进,以免造成混乱,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寻找探究的刺激,让学生探索“真理”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探索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学习情感是学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和积极创新的重要保证,高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是活在真空中,他们也需要外在因素的助推和内在情感的有效驱动。抓住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内在特性,设置难度适中,逐步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观察、讨论,才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生活应用,激发探究的欲望

《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杜威更明确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数学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把学生拘泥在文本里,定位在“科学世界”里,应当让数学和生活圆融接轨,应当关注数学课堂,更要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他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热情,以达到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的目的。

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况进行调查:用他们学到的数列、函数等知识,解决储蓄升值一系列的利率、支付相关问题;用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关系解决高层建筑与采光问题等类型的研究;用函数与数列极限等知识解决漂洗衣服的问题;用概率研究中奖率问题;用线性规划研究解决如何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问题,等等。

如对分期付款购买家用轿车配件问题的研究片段:价格是三千元的商品,购买当天支付三百元,一个月后,这一天付一百元,外加利息,月利率是1%,如果他们支付三百元后第一个月算分期款的第一个月,问分支付款第十个月应交多少钱?全额支付后,买家用轿车配件一共花了多少钱?

探究性教学提倡打破常规,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倡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对同一问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猜想、推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多方式、尽可能向不同方向扩散,并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互相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的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学习难度,在新知识链接时,设置问题情境:“在山顶B出测得地面上A点的俯角为a,在塔基D处测得这一点的俯角为b,已知铁塔的高度,试求出的高度。”让学生先分析条件,后依题意进行作图,并结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内容,进行探究。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解题结果,对新知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二次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这部分内容。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动手,解决方案和经验,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问题,经过思考,能深入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善于创设学生操作和回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和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探究教学要想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要让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从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多个方面让学生由从浅入深,逐渐过渡到学生的实践,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