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看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看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率不断增高的问题已愈益为全社会所关注。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现,暴露出高校多年来生命教育这一领域的缺失,高校应加强生命教育的灌输,让大学生更好地珍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自杀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仅以2011年为例,国内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就报道了40余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2011年1月5日晚5时30分许,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男生公寓5号宿舍楼,一名男生从4楼跳下身亡;2011年1月19日,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触目惊心的事件使人感到震惊、痛心之余,不得不引起深刻的思考,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这种轻视自我生命的做法,暴露出了多年来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缺失。在高校,尽快构建起和谐有效的预防大学生自杀事故的生命教育体系刻不容缓,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生命教育领域开展现状和重要性

大学生美好生命的陨落,不能说是教育之罪,却一定有教育之失,除了事件本人自身的原因以外,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反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偏差。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是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使得个体生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伟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要求教育工作者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但是,现实的状况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远还没有完成,与之相适应的西方以实用为标准的功利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持续涌入,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把握、运用等实用功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精神领域引领的需求的偏差。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但过分强调为经济基础服务,则使教育丧失它应有的独立性,偏离自己的本位。“当今之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教育活动中心似乎只是实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我们看到,学生从幼年时期就被引导,成功是奠基在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上而不是精神收获上,学校只教导学生如何在物质上成功,而不教导他们如何才能获得做人的成功,不教导学生关注并了解人生的真正需求、关注自己对生命的疑惑和如何化解,关注如何才能健康地生活,以健康的心态应对成长中的一道道难题。这样偏重实物而忽视精神的做法其实就是生命教育领域的确实表现。

据调查,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在当今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特别是不良意识形态如潮水般涌来,并以极大的冲击力甚至破坏力冲击着青少年薄弱的精神世界的情形下,生命教育领域的研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者意识到,青少年在精神领域里获取正确教诲引导的重要性已经不能再被忽视,“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事业”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生命教育这项工作作为高校教育重心也应当被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是一套教育系统,它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渐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即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生命教育指向了人的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也成为了教育的最高追求。

二、高校应构建和谐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

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自杀,表面上在于无法解决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矛盾,不能超越自己,不敢直面现实,而更深刻的根源在于:无法洞悉和掌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以引导大学生从理想走向现实、并在现实中经受磨炼,提高对生命的认识,直面生存,勇敢生活,使之真正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为宗旨。

1.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悉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个体对生命、生命意义的探索往往存在一定盲区和曲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具体的对象施与不同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生命充盈,发挥和表现自身的自足感自由感,是生命向死亡痛苦,向一切摧毁伤害自己的力量抗争的不屈感悲壮感。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于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教育者要通过自己的启发、传授来引导青少年明晰生命的这种意义。

2.引领学生探索生命的积极意义。“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给人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予了人在黑暗中探求人生真谛的慧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引领学生探索生命的过程中尤其应注重引导其探索生命的积极意义,引导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人文意蕴和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帮助大学生树立生命的目标。

3.高校应成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协会。应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命教育研究社团,组织学生研究生命及生命现象,定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在大学生中组织公开讨论大学生自杀、暴力事件等问题;组织对地震、海啸、洪涝灾害进行考察,使之感悟人类的生死,由此体悟生命的可贵;在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日子,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受到良性教育。

4.高校应建立独立的生命教育机构,除开展系列化的生命教育活动外,还应下辖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来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与预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不良心理倾向的救治。如从新生一入学就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和生理特征。平时注意对学生的言论进行筛查,对有抑郁表现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管。在毕业求职等自杀高峰时段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做好重点防范工作。除此之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高校应形成发散式、围网式的工作形态,在教职员工中应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引导意识,从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从分管学生工作的专职书记和辅导员到授课教师,都应主动肩负起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任。直接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等相关人员也应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进修,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周密的发散式、围网式、层层布局、细致周到的工作局面,从而有效杜绝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教育研究,2007.

[2]吴丹绮.关爱生命——教师角色的定位.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