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类型学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类型学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建筑类型学的起源与原理,并从新理性主义与新地域主义方面对建筑类型学进行架构,最后以成都锦里为例分析其建筑类型学的运用。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类型学;原型;重组
建筑类型学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观点,它从类型学角度出发,用类型学方法对建筑领域进行研究分类,不同于以往传统建筑观点。
1、类型学与建筑的关系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人类的理智活动在根本上有分类意识和行为的特性。人们在原始的意识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使事物简化、更加容易迅速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是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多维视野的。这种分类意识和分类行为使人类可以正确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并凭借着分类网架进行艺术创造。
从本质上说,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是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入手点。在新理性主义发展过程中,类型学理论逐渐赢得了一批遍及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的倡导者和追随者,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需要类型学设计方法。
常言说:物以类聚,就是类型之意。建筑类型学(typology)建筑的类型学理论是一种认识的方式和思考方式,并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的操作。建筑间个别的枝节问题在建筑类型学研究中被刻意忽略。类型学所分析的是广泛的、空间的整体性,并非某个特定的空间或建筑。在建筑中使用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作分类处理的方法,因而产生了建筑类型学的持续发展。
对类型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阐述与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建筑领域内,我们可以运用类型学帮助建筑设计进行拓展和创新。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可以在阅读城市文脉、分析城市设计、认识建筑的方法、建筑创作方面应用类型学。
2、建筑类型学的原理
建筑学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类型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又不只是方法论,它还依托于一定的哲学观。例如,黑格尔基于他“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观,将建筑分成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也就是说,将理念与不同的形式结合之后,产生了不同艺术类型。
如今,类型学已经发展成为指导城市建筑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和理论。在探讨建筑与城市时,类型学主张我们从布局、形制、风格、尺度几个方面进行。建筑类型学的出发点是社会文化与历史传统,并且主张通过具象一一抽象一一具象的步骤对建筑以及城市进行解剖和分析,因此可以辩证地解决城市与建筑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人与环境互相塑造是有内在规律的,这种规律潜移默化地融于建筑之中,建筑类型学可以帮助找到这种规律并最终将其还原于现实场地。
3、建筑类型学架构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
新理性主义是从历史中寻找原型。新理性主义是一个采用了古典原型的现代主义,所以从根本上讲,它仍然是古典主义。新理性主义没有使用现代的结构和材料等技术,而是使用了更加自然和传统的材料,同时将这些材料和现代的技术与结构结合起来,以此追求现代的“古典美”。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个概念更加关注现代城市的空间,试图解决现代概念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所以,一方面新理性主义希望复原旧有的物质状态,另一方面重建城市生活和历史之间关联。. 新地域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在现代建筑中融合本地的民俗和文化,是现代建筑具有某些特定的地方特色。它是一个具有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流派亦或者是创作倾向。因为这种概念来源于当地特有的文化或者是民俗。新地域主义的关键点在于本地建筑特点和其他区域建筑文化的差异。和前文提到的新理性主义类似,新地域主义首先要有一个想强烈表现的原型,这个原型可能是具有实体的当地居民,也可以是不具有实体的当地民俗或者是信仰,甚至是与当地特有的环境或地理特点相关。总之,选取的建筑原型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同时能够使用人们印象深刻的价值观念与建筑的结合,是这种建筑的概念深入到周围的环境中,所以应该具有人文特点。
4、成都锦里的建筑类型学分析
成都作为历史上的西南重镇,七朝古都,其文化底蕴深厚、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都依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对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发展,形成了现在许多具有特色、地域主义鲜明的文化历史街区,其中以文殊坊、锦里、宽窄巷子、大慈寺为代表。本文从类型学角度研究锦里古街。
锦里与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东侧一墙之隔,古街呈南北走向,蜿蜒曲折近400米。锦里曾经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而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在秦汉、三国时期闻名全国,但由于遗迹原有建筑、街巷已荡然无存。改造重建后的锦里主要依托的还是相邻的武侯祠所承载的三国蜀文化。“锦里古街”由旧民房改造而来,是一个建筑、风俗、民生高度融合的佳例,对于旧城改建重建和城市功能再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类型学发展过程中,我们知道类型学的设计方法过程可以总结成为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包括:1、辨别提取2、类型转化3、形态重组。其中,前两个阶段辨别提取、类型转化是分析及研究城市的过程,而第三个阶段形态重组则是创造的过程。形态重组是在原型基础上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使特定的传统文化和人们脑海中存在的形象在重组过程中被接纳、呈现。整个过程运用如下:
(一)类型的辨别和提取
著名学者罗西认为“类型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持久性,具有高于本身特性的逻辑关系”。在他看来,类型不仅仅包含普通意义上对于事物的回忆,更重要的是“集体的无意识”。后面一部分主要指的就是对于文化、生活、历史、宗教和习俗的记忆等,这些构成了原型。原型的提取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有逻辑性的阶段,分别是感官、理解和抽象加工。
a.建筑形式
从屋顶形式、色彩、材料和建筑高度四个不同的方面对成都平原的本土建筑和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到能都代表本地特点的“原型”。
b.空间肌理
构成传统四川民居的空间建筑类型主要有四个空间,分别是街巷、行列式多层、院落和无序的院落空间。
(二)类型的还原和转化
“原型”具有不可复制和重复生产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原则,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这这个原野衍生出自己理解的多种多样的作品。这些在作品在表面上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实质上它们都具有统一性。从根本上讲,“原型”是一个最基本地底层元素。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对要使用的“原型”进行一定的变换,使之能够与当地的本土文化和传统的环境相协调。
锦里建筑高低错落,层高只有一二层,一黑、白、灰为主色调;青砖铺地,尤显古朴、典雅。作为历史古街的缩影,锦里的空间格局相对简单:临街建筑围合成2-4m宽的线型空间。街道从入口处由南至北延伸。
在中部集散广场处分为平行两路,于街区北端交汇,形成套索状的总体平面。
四川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锦里建设时汲取的原型。锦里古街以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为特色,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茶坊、餐厅、酒吧、旅游工艺品、四川特色产品等经营项目。古街定期举行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行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
(三)重组建筑形态与空间形态
一个城市具有复杂多样的建筑形态和城市肌理,表面上来看是没有秩序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一个有序合理的整体。所以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的重组在设计方法上可以看作是“加法”。
从平面布局上看,锦里采用“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的整体线性发展完成商业空间的营造。总的步行路线约350米,街道空间艺术效果丰富多彩:建筑布局前后错位,沿街建筑不同的界面表达和高低搭配,横跨街道的骑楼,分隔街道纵向空间的门洞、马头墙及牌坊,街道侧向空间的收放与透漏;古街主要分为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牌坊、骑楼、酒吧、茶楼、回廊等坐落其间;采用清末明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主题风格一致;装饰上用大量木材和小青瓦,青砖铺地,更加古朴、真实;建筑全部为一至两层;立面主要采用黑、白、灰等搭配;清一色川西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棕或黑色木楞门窗、马头墙、歇山顶、飞檐角、二楼飘廊、木板墙、木墙裙……街铺排列错落有致,很好地提取了川西建筑与建筑群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在整体规划与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