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市对外贸易工作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市对外贸易工作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孙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主要汇报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本市情和发展概况

市位于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全市辖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7万人。年平均气温8.5℃,降雨量500—700毫米,是全省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34.7亿吨,石灰岩储量30多亿吨,发展煤电、化工和建材工业前景广阔。年全市煤炭产量1600多万吨,发电量94亿千瓦时,水泥产量97万吨。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65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有等100多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年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增长12.6%,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元,增长24.2%,三年翻了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9亿元,增长27.4%;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15元和6485元,增长8.2%和9.5%。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

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以求实的精神发展和完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实干攻坚抓突破,块带经济齐发展。实干就是大力弘扬庄浪精神、杨晓明精神,既有吃苦精神、务实作风,又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形成工作合力。攻坚就是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在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全力攻坚。抓突破就是在培育特色经济,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小康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块状经济,就是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环境、人才开发等,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带动战略,进行板块式开发,培育综合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带状经济,就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经济带和以交通沿线为重点构建经济辐射带。具体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平凉煤电”品牌,不断增强能源工业新优势,把平凉建成全省最大的煤电工业基地。二是围绕草畜、果菜等特色产业开发,打响“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品牌,创造现代农业新特色,把平凉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效农业集中区。三是加强平凉城区和六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城市发展新步伐,把平凉建成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四是打响“崆峒山”旅游品牌,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新形象,把平凉建成积具活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五是加快县际公路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形成以平凉城区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实现交通建设新跨越,把平凉建成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六是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把平凉建成和谐进步的文明城市。这一思路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目前正在齐心协力抓落实。

2、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全局。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民营经济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以此来带动全局,推动整体工作。在项目建设上,坚持大小并举、各类并重,大的不放松、小的不放过,建立了领导包抓责任制,增加了项目前期费,加大了项目工作力度,使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企业改革上,按照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了全市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对改革程序、职工安置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市财政安排400万元专项用于企业改革。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围绕块带经济发展,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浙江、江苏、宁夏、内蒙、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了加快全市块带状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严格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有关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了草畜、果菜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初步形成了劳务部门、农口部门、教育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方联动的劳务输出合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从落实扶持政策、搞好服务入手,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参与企业改革,放宽民资进入领域,加大了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

3、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协调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抢抓国家扶持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实施了教育信息化、高中扩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大力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全国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特色文化名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发展已提上重要日程。

4、以机制创新促进工作落实。建立重点工作领导责任机制,组建了由四大家领导负责的七个突破性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听取一次汇报,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半年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坚持推行抓典型工作制度,对各级各部门今年抓建的291个各类典型(项目),实行手册管理,网上考核,10月份由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现场观摩评比,兑现落实奖罚。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3月中旬至6月底开展体现先进性、推动大发展“百日集中落实行动”。在3月底和4月上旬,市委、市政府采取召开项目建设汇报会和逐县(区)、市直部门分大口召开督查汇报会的形式,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市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9亿元,增长11.2%;前5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2亿元,增长63.9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06亿元,增长4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增长3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46.95元,增长67.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0元,增长8.01%。

二、全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外经贸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从改革开放后到1998年,全市仅有三家外贸企业,而且也只是为省上专业外贸公司收购、供货,没有直接出口创汇。1999年,我市外经贸公司首家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当年实现出口创汇13.3万美元,填补了我市没有直接出口创汇的空白;从1999年到年,出口创汇额以每年119%的速度递增,年实现创汇386万美元,外贸销售额1.6亿元人民币,出口企业由4户增加到26户,品种由苦杏仁、杂粮豆、山野菜、地毯等增加到杂粮豆、干鲜果、活牛、牛羊肉、机电、矿产、医药、轻纺、化工等七大类26个品种,产品出口到瑞典、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韩国、苏丹、尼日尔、土耳其、沙特、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计划出口创汇425万美元,外贸销售额1.81亿人民币。截止5月底,全市出口创汇完成191.87万美元,占年计划425万美元的45.1%,同比增长75.9%;外贸销售完成6892.13万元,占年计划1.81亿元的38.1%,增长23.8%。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是由单一的出口供货,向自营出口创汇发展。从1974年我市成立外贸公司到1998年,没有自营出口创汇。1999年实现了出口创汇零的突破;2000年实现创汇52万美元;2001年中美合资瑞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创汇146万美元;从2002年开始到年每年创汇增加100万美元以上。年计划创汇425万美元,我市对外贸易自己与自己比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是出口企业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市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逐年增加,目前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19户,外贸供货企业达28户,中美合资瑞华食品有限公司和泾川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近年来年出口创汇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大红碗、西开牧业、景兴肉食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相继建成。

三是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有较快发展。紧密结合我市草畜、果菜等支柱产业,培育建设出口商品基地,初步确定建设的苦杏仁、杂粮豆、牛羊肉、果品等四大产品出口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其中“平凉红牛”饲养量达到73.6万头,出栏27.9万头;“平凉金果”面积已达123.9万亩,果品产量达到30多万吨,产值4亿多元。年有3000多吨“平凉金果”远销欧洲、俄罗斯等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外贸发展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发展。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全市重要会议、下基层督查工作时,都把外贸工作作为强调、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到外贸企业调研,及时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各县(区)领导和主管部门都建立了领导联系出口企业制度,定期调研督查。二是人大、政协紧密配合。市人大每年都要专门听取外贸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加快外贸发展的措施。市政协把加快外贸发展作为每年重要的调研课题之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出口创汇龙头企业调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人大、政协代表还不定期的考察参观外贸企业,积极宣传外贸发展成果。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从年开始,市政府把出口创汇列入目标考核,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签定出口创汇、外贸销售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增强了各级领导的责任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市上还坚持每月通报工作进度,每季度召开外贸出口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工作。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资源、支柱产业发展的实际,经广泛调查研究,初步制定了年—2010年外贸发展规划。一是紧密结合我市巨型畜牧产业、优质果品产业等支柱产业,全力抓好苦杏仁、杂粮豆、“平凉金果”、牛羊肉四大外贸出口基地。苦杏仁基地以崆峒区、华亭、泾川、灵台、崇信县为主;杂粮豆出口基地以崆峒区、泾川、灵台、静宁为主;牛羊肉出口基地以崆峒区、华亭、灵台、崇信县为主;平凉金果”出口基地以静宁、泾川、崆峒区、庄浪县为主。并分别提出了目标任务。二是切实抓好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实施好“全省百户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工程”。根据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及农产品出口会议精神,初步商定,将崆峒区瑞华、景兴、佛明、雄风、荣康、凯沣、良友、普业、泾川县、恒兴果汁、华亭宏源、灵台红岩、静宁大红碗、四海、庄浪地毯十五户企业列入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工程”,制定具体扶持发展的方案,积极争取省上优惠政策,力争两、三年内在我市培育10户出口创汇在5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三是明确了发展目标。确定出口创汇每年以不低于40%的速度递增,年达到400万美元以上,2006年达到600万美元以上,2008年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2010年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外贸供货值年达到1.8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2亿元人民币。

3、落实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去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一次外贸工作会议,明确了外贸发展的目标、任务、责任及措施,经过认真调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决定》,从外贸发展目标、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重点、资金扶持、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企业保护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年薪制包底与创汇效益提成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凡出口创汇在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可向政府申请引进外贸人才年薪补助,年薪补助一般定为3万元,由财政补助50%,企业承担50%,创汇效益提成由企业和引进的外贸专业人才商定。市财政每年筹措50—100万元作为外贸发展专用基金,用于支持已有出口订单的企业,实行“打包借贷”,一单一清。各县(区)财政也在逐步建立外贸发展专用基金,用于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对年创汇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实行领导挂牌保护,未经政府批准,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对企业进行摊派、集资、随意检查,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市、县(区)都建立了出口创汇奖励机制,继续实行按创汇实绩每美元奖励0.10元人民币政策,县(区)属企业创汇奖励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对出口创汇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奖。这些优惠政策,受到外贸企业的广泛欢迎。

4、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出口创汇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外贸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层层落实责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崆峒区年产6000吨的景兴出口牛肉加工生产线基本建成,1000吨的西开牧业出口牛肉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泾川县4000吨出口牛肉罐头生产线年底可建成投产,1.5万吨优质果汁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可望明年建成,届时产品可全部出口创汇;庄浪地毯厂出口地毯生产线年底也可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市外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可以预计,明年我市出口创汇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5、相互配合联动,加大服务力度。商务部门对出口企业直接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办理出口经营的相关手续,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在产品认证、商检、外汇结算、配额申报、人才培训、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全力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国税部门及时核对出口单据,办理出口退税,去年出口退税移交市国税局后,今年一季度已退税50万元,做到了应退尽退;平凉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及时商检、出单,开辟了便捷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农、林部门加快了主要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标准化建设进度,“平凉金果”、“平凉红牛”正在注册认证。各部门相互配合,为共同促进外贸发展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帮助出口企业解放思想,沟通信息,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每年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厦洽会、广交会、天交会、兰洽会等国、内外的大型商展会、洽谈会、交易会,组织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考察国外市场。同时利用贸促会的影响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为企业产品出口搞好服务。大力开展电子商务,2002年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外贸企业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商品供求信息和招商项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出口企业市场反应能力。

三、目前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市对外贸易的基础薄弱,和全省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出口创汇的总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强。出口创汇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很小。年外贸销售实现1.62亿人民币,占当年全市GDP的1.6%,出口创汇在全省排位靠后。

二是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市虽有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19户,但大部分由于人才、资金、信息等原因,还仅是外贸供货,直接出口创汇的只有甘肃瑞华、泾川、平凉荣康、佛明和市外经贸公司等7户。其中除瑞华、、市外经贸公司外,其余企业经营规模小,才在起步阶段。

三是出口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我市直接出口产品的99%是以苦杏仁为主的农副产品和肉食类。出口品种单一,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且以原料出口为主,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不高。

四是企业缺乏外贸专业人才。在出口企业中,懂外贸一般业务的专业人员仅有四、五人,真正熟悉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知识、懂外语、精通业务、能独立完成对外洽谈、签单、报关、结汇等进出口贸易工作的人才十分缺乏。

五是外贸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信息不灵。特别是流动资金紧缺,贷款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失去了大量订单,难以规模经营。企业信息不灵,缺乏与国际合作的纽带,具有平凉特色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产品,无论从品质、规模上讲,都具有竞争优势,但由于缺乏与外商直接交易的平台,国际市场的信息不畅,使我们这些优势产品被多家外省外贸公司收购出口,其他如蜂蜜、杂豆、牛皮革等传统出口产品也大都是常年给外省外贸公司供货,致使我们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打不出我们自己的知名品牌。

四、今后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思路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外贸工作的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对外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外贸经济发展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际贸易的有关信息,及时报道我市外贸销售、出口创汇等方面的成果,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利于外贸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快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把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建设重点放在民营经济发展上,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大抓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电、轻工等企业,使我市出口产品结构合理、配置优化,上规模,上档次。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10户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打造10个出口创汇名牌产品、建立5个出口商品基地,争取在2006年实现县县都有出口企业,县县都有出口产品。

3、加大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力度。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通过企业带动和联结农户,依托现有的主导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建成苦杏仁、杂粮豆、牛羊肉、果品等五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商品基地的规模和档次,培育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特色的名牌出口产品。

4、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市政府加快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注重解决好资金、人才、信息等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符合申请外贸专项资金条件的企业,及时衔接上报;协调商业银行主动了解外贸企业资金运状况,对有订单、信誉良好的出口企业,及时给予贷款支持;市县(区)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列入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已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要求商务、税务、商检等部门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主动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5、下决心解决出口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根据我市外贸发展及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需求,及时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外贸专业人才,认真落实市政府()58号文件,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年薪制包底与创汇效益提成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人才培训指标,有计划地为出口企业培训外贸接单、谈判、质检、营销、法律等专业人才。加强对出口企业员工的法律、技术、国际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出口企业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优惠政策,有计划的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商展会、洽谈会、交易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对外宣传,利用贸促会、国际商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为企业产品出口搞好服务。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塑造、培育有平凉特色的出口品牌和名优产品,研究开发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更新换代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请求协调解决的几个问题

1、根据省政府下发的甘政发()20号文件“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被确定为干果、苹果、苹果汁、活牛出口基地。4000吨牛肉罐头生产线、景兴6000吨牛肉生产线、恒兴1.5万吨果汁生产线二期工程等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出口创汇前景和拉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因资金紧张,影响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希望省上对这三个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其尽快建成投产。

2、根据省政府下发的《甘肃省中小企业出口发展工程》,我市经认真筛选,上报了食品公司、瑞华食品公司、佛明制药公司、荣康缓冲器公司、佳得华贸易公司、丝雨贸易公司、平凉外贸公司等七户企业为我市首批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希望省上能将以上企业列入发展工程范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3、我市雄风、景兴公司在年已取得供港活牛卫生注册,雄风公司年已经直接出口供港,由于我市红牛品质较高,今年定单还有增加。但因没有配额,无法出口,请省上协调解决。

4、由于我市外贸企业规模较小,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西部发展促进资金”,每年分配较少。希望省上加大对我市外贸工作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分配比例,帮助我市外贸企业尽快发展。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