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爱留守儿童的童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童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童年是每个人都有的。但那些生活在城市幸福家庭的孩子们,都会有一个五彩缤纷、幸福美好的童年;而生活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甚至独自在家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是充满艰辛、泪水的童年。让全社会有爱心的人士一起来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童年吧。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童年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状况

(一)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二)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另一种是“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关注学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真正素质,没有真正的关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关心他们。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我们班有两个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生下他们几个月,就外出打工了。他们兄妹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就靠奶奶一人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住着矮小的瓦房,家里没有一件家具和电器。那种环境看了让人心酸,孩子四季都是那身衣服。在那样的环境里生活,使得他们比同龄的孩子看上去要矮小很多,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肥胖超重、营养过剩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对班级的留守儿童,进行逐个登记,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每周和他们吃一次饭,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年给他们过一次生日。让他们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任然有家的感觉。学校成立了爱心之家,定期让他们和父母通话、沟通和视频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父母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家庭的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苦心,同时也让父母感受到孩子们想念他们。社会上的好心人还为一部分留守儿童捐助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费。使这些孩子,感受到学校、老师、社会都没有忘记他们。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学校、家庭。他们的性格一般内向、自卑、、敏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只能在春节期间和父母相见,有的几年不能和父母团聚。孩子们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我班有一位叫田茂源的孩子,由于多年不同父母见面。加之父母离异,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导致他不和母亲相见。母亲多次来看望他,给他买一些衣服、食品,他都不要。一看见那些东西,他就哭、闹、叫、精神恍惚。叫爷爷把母亲买的东西扔出去。谁问起他的母亲,他都会说他的母亲死了。为此,我时常找他谈心,对他进行开导。还通过电话和他母亲进行交流,经过长期的心理疏导,他有了一定的转变。并让他和母亲相见,使他感受到母亲时常都在牵挂着他的。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孩子说,他们是很可怜的。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我们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我们可以用真诚去感动每一个留守儿童幼小的心。让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健康成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让留守儿童的童年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