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拉贝日记》导演弗洛里安·加仑贝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拉贝日记》导演弗洛里安·加仑贝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艺》:你之前的电影作品更多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偏于个体化的题材,但《拉贝日记》的故事与背景格外宏大,对此你是如何应对的?

加仑贝格:我首次接触这个剧本是在4年前。当时影片的制片人看了我在印度拍的《爱在加尔各答》后找到我,于是我也开始读原著小说。这个人物和故事的历史背景打动了我。2006年3月,我拿着这本书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南京。我认为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应该被所有人知晓,但现在欧洲的多数人还是不了解当年的那场惨剧和拉贝所做的一切。在这部电影中,我想把个人与历史的角度结合起来。其实在我看来,历史也是很个人化的,从当事人个体的视角出发是了解历史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这部电影里,我一直试图通过主人公拉贝的所见所感来让观众了解当时在南京发生的一切。

《综艺》:影片的故事很容易被拿来与一些同类作品相比较,比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在你看来,《拉贝日记》与其他同类作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加仑贝格:虽然拉贝和辛德勒确实有一些共同点,但他们的故事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拉贝在南京时是1937年,当时二战尚未全面爆发,因此那时的整个国际政治环境也完全不同。当然不可否认《辛德勒名单》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外界将《拉贝日记》与其相比我也不介意,再说他们两人也确实都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

《综艺》:对于很多国际合拍电影来说,如何平衡各地的文化取向与观众口味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本片创作过程中,这方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加仑贝格:就欧洲情况而言,《拉贝日记》算是一部成本较高的制作。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往往必须设法满足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期待。因此导演肯定不能完全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影片。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跨国合拍的电影,编导的态度必须是开放的,要能倾听多方意见,与此同时导演也必须保持自己对全片的控制力,不然这部电影就会变得与你无关。这是很困难的,你需要不断地妥协,但在有些地方又一定要坚持。不过努力的结果看来还不错,影片在柏林展映时反响相当积极,最近又获得了德国电影奖的多项提名。我对影片在国际上的表现也有信心,因为只要一部电影的中心是关于人性的,那么就能够与全球的观众实现沟通。

《综艺》:除中国以外,你在墨西哥、印度等地都拍过片,在不同的海外地区工作感觉如何?

加仑贝格:在海外拍片永远是很紧张的,因为各地的电影文化都有很大差异,你需要时刻学习当地经验,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不能一味说不。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印度的情况比较混乱,但当地人都很友好,因此能给你很多即兴创作的灵感。中国内地拍摄环境现在已经比较专业了,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才,而我们则努力发挥德国人善于管理与计划的优良传统。

《综艺》:德国近来有很多青年导演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比如《窃听风暴》的导演多纳斯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当然还有你自己。这种新人集体抬头的背后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原因?

加仑贝格:我认为德国新人近年来崛起绝非偶然,是多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德国在电影教育方面的积累很深,我们国内有7所大型电影专业学校,很多大学设有专门的相关课程。我们的青年导演近年来也在努力尝试各种电影题材与风格,这也造就了你上面提到的那些优秀作品。此外,我们也拥有一个完备的电影融资系统,德国国家和各地都有各种电影机构与基金,对新人的电影计划提供直接支持。教育积淀、专业努力与资金支持,我觉得这是德国电影目前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