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基础教育专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2008年12月4日,虹口区学科带头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参与“走校制”工作推进会议暨协议签订仪式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39位学科带头人及相关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虹口区学科带头人是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大都来自于基层学校。与会者一致认为,他们的专业素养资源不仅仅是属于学校和个人,应该全面辐射、全区共享。学科带头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参与“走校制”工作,将使专、兼职教研员之间产生优势互补,也为区内开展的教研活动注入新鲜活力不从心。这种格局改变,将影响虹口教育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签约仪式上,担任兼职教研员的学科带头人代表发言时表示:一定会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学校日常工作、教学、走校三不误,把这次“走校”看作是校本研修从校内向校外发展的一次尝试,做好自己所在学校和结对学校的互动提高。
2. 2008年12月,松江区围绕“提升研训员课程指导力”进行专题研讨。提出:
一、提升素养是实现课程指导力的保证
提升研训员专业素养为队伍建设重点,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增合力,外显实力”系列专题学习活动。1.下发《人民教育》“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的系列文章,引导研训员思考如何提高课程指导力;2.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组织“研训部工作职责”和“研训岗位职责”修订大讨论,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4.聘请市特级教师、区教育局领导、资深研训员等做专题讲座;5.组织研训员相互观摩学习。
二、调查研究是实现课程指导力的基础
为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研训员经常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质量反馈、研训方案征询意见表等形式,及时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
三、开拓创新是实现课程指导力的关键
课程指导力的“力之源”是创新研训模式。研训部通过同质联片、研训员蹲点、与农村教师结对、深入教学第一线上研讨课、参与名师指导团、团队支教等多种形式拓展研训服务渠道,发挥研训员课程指导力。
四、智慧共生是实践课程指导的追求
发挥研训员课程指导力的有效途径是与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磨合”,增进了解;通过“整合”,增强力量;通过“融合”,增添智慧。
3.普陀区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有效互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意义,指导课堂有效互动。
二、制定标准,引领课堂有效互动。
全区教师开展“好课标准”讨论,区教研室出台了《普陀区中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意见》,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七条途径。明确实现有效互动的六条要求:(1)转变教师角色,和谐师生关系――有效互动的前提;(2)把握学生情况,预设互动策略――有效互动的基础;(3)构建课堂环境,营造民主氛围――有效互动的保证;(4)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合作交流――有效互动的重点;(5)提高设问技术,激发思维兴趣――有效互动的关键;(6)开展有效指导,实施有效评价――有效互动的保障。
三、开展研究,推进课堂有效互动
从区域层面看,开展区域性的有效教学研究,梳理学校上报的课题,引领研究方向,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行为作为研究重点。在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方面,让教师从互动的策略。互动的行为、互动的技术(互动电子白板的应用技术)三个方面切入。从学校层面看,提倡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
四、技术支撑,促进课堂有效互动
一是运用互动技术,促进有效互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即时反馈教学系统(简称表决器)为师生教学提供丰富的互动技术。
二是运用网络平台,促进有效互动,一些学校通过网络的载体,建立教育博客,构建BBS学习平台,此外,还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全区优质互动课的共享。
除了以上四点做法外,还开展教学“比武”,深化有效互动;举办中外论坛等,提升有效互动。
4. 1月6日,本市研究型课程十周年恳谈会在大同中学举行。相关领导、教研员和骨干教师120多人与会。东道主大同中学介绍了该校在十年里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与会者回顾了本市研究型课程十年的历程。原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建议大家多学习、研究全国各省市同行的做法和经验,要有超前的眼光,充分认识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价值。
5. 2月5日,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第九届“教育论坛”,主题是“增强校本研修指导力,提高教育服务有效性”。学院全体教师和基层部分校长参加。发言教师围绕“校本研修”、“聚焦课堂”、“教师发展”主题,介绍做法、碰撞思维。部分教研员和校长还回答了诸如“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发展和负担过重”、“如何培养个性化教师”、“如何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6. 2月6日,青浦区初高中考试学科在教师进修学院进行新教材培训活动。培训采用专家讲座、交流讨论等不同方式。主要围绕课程推进中的困惑、问题与对策,引领教师解读新教材,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7. 新学期,徐汇区教育局向社会承诺“减负增效”新举措。一是“一课一练”不进课堂,精选精编学生练习,并强调学生作业“三类题”,即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二是因材施教,教学要求满足“三类生”,即关爱学困生、面向中间生、提高优秀生;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做好兴趣发展“三个有”,即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四是关注学生自主发展,促进“三养成”,即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五是认真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体现“三侧重”,即侧重规范、侧重过程、侧重反思;六是加强“推门课”的检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目标”,即消灭较差课、减少一般课、增加优质课;七是节假日不上课,平时上好“三类课”,即常规的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八是每天体锻活动一小时,执行课时计划确保“三种课”,即确保体育课、开足实验课、丰富活动课。
8. 2月9日和13日,浦东新区召开“新学期教研工作会议”。社发局张锦华副局长等领导与会,为教研员们分析了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他提出了教研员提高自身课程指导力、多关注和扶持青年教师发展等要求,希望教研员能更多地关注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一体化等问题。唐水明主任对教研员提出了“精诚学习、精深研究、精细管理、精当指导”的总要求,要求教研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并从“加强者聒工室队伍建设”和“提升教研质量”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9. 2月16日,崇明县教育局王菁局长向崇明县全体教研员作“教研员队伍建设”专题报告。王局长诠释了进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导引”、“服务”这两个关键词。她提出,教研员必须提升“研究力、学习力、师德榜样力、对教师的解读力、学科发展的规划力、学科教研的组织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课堂教学变革的示范力、课堂教学的诊断力和人际关系的亲和力”等十方面能力。王局长还从建立教研员的引进机制、健全教研员的考核制度、加大对教研员的培训机制、做强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等对进修学校提出了六方面“建议”。
摘自上海“课程改革与教育研究”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