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城矿区北西坡找矿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城矿区北西坡找矿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北西坡地表坑道、少量钻孔,结合矿区的构造情况,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得出北西坡锡矿带在深部得到连续。

[关键词]接触带 次级构造控矿 北西坡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63-1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夏褶皱带东南部,跨东江坳陷褶皱和沿海断裂火山岩带。区域地质概况如下:

区域燕山花岗岩广泛上侵,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

1.1区域地层与含矿地层

区域燕山花岗岩广泛上侵,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地层残缺,出露地层有

(1)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一亚群(J1jna)以砂质、粉砂质沉积为主。

(2)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J1jnb)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砂岩夹煤层。

(3)侏罗系上统兜岭群下段(J3dla):以流纹斑岩为主。

在区域上的锡矿床主要出露在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

1.2区域断裂构造及成矿作用

本区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是重要的容矿构造。出露的断裂主要有:河田断裂、蕉岭断裂、鹅公山断裂,其中图1中的丁家田断裂断裂、连矿断裂 、河田活动断裂、蕉岭断裂、赤石断裂、鹅公山断裂共同构成公平活动断裂组。在该断裂组中发育了众多的锡矿床,形成了银瓶山锡成矿带(见图1)。

1.3区域岩浆岩

2矿床地质

2.1北西坡矿带的地表出露情况

分布在大道山北西坡,主要产出于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中,少部分产出于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下统金鸡群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通过今年的地质填图发现在矿化带上分布有数百个老窿,通过对矿区的研究认为矿体受北东向F3断裂控制,矿化沿F3断裂上盘北东向次级构造(小断裂)两侧岩石发育,形成走向北东的矿体群,矿带出露范围长约800米,宽约170米,在此矿带内目前查实矿体共11条,单个矿体脉幅0.7米至11米不等,延长、延深均未控制。矿脉呈北东或近东西走向,以近东西为主,倾向北西或北,倾角一般50―70°,各矿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在1.5―50米之间不等。主矿体的倾向为345°,倾角为47°~50°(图2)。

2.2矿体的产出形态及赋存特征

脉状矿体:为Ⅱ号矿带主要矿体形态,其部位近地表。特点是:主要产出于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中,少部分产出于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下统金鸡群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蚀变强烈,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晰。矿体的宽度一般较稳定,呈脉状产出。

矿化沿小断裂进行,构造破碎带云英岩、硅化强烈,伴随云英岩、硅化有锡矿化,有时见黄铁矿化,蚀变破碎带即为矿体。

2.3大道山北西坡矿带(Ⅱ号矿带)的矿石特征

通过对地质调查,坑道中发现,沿破裂带矿化,破裂带易渗水。主要矿石类型除了有用组分为锡、铜,虽还有黑钨矿、毒砂、黄铁矿及辉钼矿,但含量很低,利用价值不大。

3找矿浅析

北西坡的锡矿带,表现为锡石―硫化物型锡矿,它们成群成组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云英岩化的花岗岩中,赋存于F3北东向断裂上盘的次级平行裂隙或次级派生裂隙和其近侧岩石中,单个矿体产状呈北东走向或近东西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倾向北西或北,倾角50―60°,但它们在空间上总体呈NE向展布,表现出明显受区域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矿带断续出露长约800m,宽170m,此矿带内目前已发现矿体11个,锡矿化沿裂隙发育于构造碎裂岩及近侧蚀变岩石中,见强烈的云英岩化、硅化蚀变现象,伴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等金属硫化物蚀变或矿化。

北西坡锡矿矿化成因上属硅酸盐高―中温热液成矿作用产物,而这种硅酸盐高―中温热液成矿作用与深部花岗岩浆侵入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论述,北西坡的锡矿的情况如下:

(1)北西坡的岩体接触带内湾深部;(2)锡石硫化物锡矿。通过地质填图在地表的矿化带可见有大量的老窿,开采大部分在花岗岩中,部分老窿开采较空,沿走向延伸开采近百米,沿倾向开采也有数十米,推测矿化带延长近1000米。矿体值得进一步追索。

参考文献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海丰幅(1973).

[2]海丰县海城镇锡矿详查报告(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