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结构力学》微课堂,将含有多媒体课件、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疑难习题、典型例题等教学资源及时地共享给学生,实现了《结构力学》课程与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接轨。将微课堂与传统授课进行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实践,师生反馈效果较好,该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结构力学》;微课堂;微信平台;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65-02

一、引言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如果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比作一幢大厦,那么《结构力学》无疑便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国内许多教学工作者对《结构力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2-4],然而,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基于此,我们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借助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结构力学》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内的授课紧密结合,对《结构力学》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二、《结构力学》传统课堂的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大部分的《结构力学》传统课堂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上课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倦怠情绪。(2)对结构力学的理论与土木工程实际联系不够,这就使得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做习题来应付考试上,当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仍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3)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的引入都是以理想化后的计算简图为载体,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实际三维空间结构,很难对工程问题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4)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他们的精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三、《结构力学》微课堂的建设

笔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BJTU结构力学曹艳梅课堂”,将含有多媒体课件、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疑难习题、典型例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微课堂。通过微信关注对外共享(二维码如图1所示),将电子资料及时地推送给学生,实现了《结构力学》课程与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接轨。

通过该微课堂,学生可以在课下随时翻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复习各个知识点、预习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思考,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生还能在微课堂平台上随时留言,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反馈,教师也能够及时回复,使师生在课外W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起实时沟通的桥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任课教师都给予详细的解答,并且在这些提问的问题中,选取大家问得多的或者常犯的错误点作为典型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放在微课堂的思考与讨论目录下,比如“瞬变体系一定有多余约束吗”、“位移法中的刚度无穷大杆”等。

在微课堂内容的布置上,我们注重了工程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结构力学之美。比如在第3章讲到多跨静定梁时,引入具有同样结构形式的南宁邕宁大桥,由浅入深地介绍这种结构形式的求解方法,并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图2所示。又比如在讲到结构的位移计算时,引入巴黎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引领学生去进行实际结构的位移求解(如图3所示)。

四、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紧密结合

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将《结构力学》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课堂上讲完“几何组成分析”这一章,我们借用单建老师提出的趣味结构力学思想[5],在微课堂上以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为例让学生分析多跨联拱桥的几何组成;在讲到制造误差引起的位移计算时,我们将钢桁梁桥中的预拱度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在微课堂上留出图4所示64m下承式铁路桁架桥有关上拱度设置的相关思考,不仅实现了传统课堂和微课堂的紧密衔接,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结构力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结语

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网上链接匿名填写,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真实反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喜欢这种工程化教学方式的学生比例达87.31%,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满意和非常满意)达90.3%。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不断完善《结构力学》微课堂的内容,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的课堂授课服务。

参考文献:

[1]袁驷.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3.

[2]李海涛,陈国,杨平,等.《结构力学》教学与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69-70.

[3]李国华,罗健.《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6(1):81-83.

[4]孔位学,袁端才,谭清华,等.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四精”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4):99-100.

[5]单建.趣味结构力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icro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Teaching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CAO Yan-mei,YU Gui-lan,JIA Y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he micro classroom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in which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key points,difficult points,difficulty exercises,typical examples,etc. are shared to student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s combined with the micro classroom and they are applied in actual teaching,accomplish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teaching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modern teaching mode. By the practice in class,the feedback from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very satisfactory. The teaching mode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of independent learning,but also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learning for different knowledge points by expanding the time and space of learning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Key words:"Structural Mechanics";micro classroom;WeChat platform;teaching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