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G的出现,对于采取wireless Mesh+wifi+wiMAx综合组网的无线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
“无所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的惬意”――2004年开始流传的新“费城故事”让无线城市走进公众视野,并被赋予信息社会下诗意栖居的色彩。但无线城市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属于每个人的城市
“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能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与无线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庄梓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解读了无线城市的内涵:宽带无所不在;普通老百姓能支付得起。
两年前新加坡开通wireless@sG,为新加坡人民提供免费无线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说过:政府有责任把数字化的机会公平地给每个人。
这种公共责任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信息化的新认识。2005年11月16日,联合国在突尼斯召开了“信息社会全球峰会”,会议指出:“信息社会最本质的是要创造、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使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能发挥人民的智能和潜力,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易斐春告诉本刊记者,建设“无线城市”的目的是缩小城市“数字鸿沟”、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和市政应用,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刺激经济发展,而非垄断经营追逐利润。因此,无线城市的社会功能意义就显得十分突出。
可以说,政府和专家眼中的无线城市更类似一种准公共产品:可用、易用的有线与无线宽带将所有用户笼罩在一张大网中,给予每个人便捷、平等地接入互联网的机会。它的目标是,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水和电,既方便、快捷,更一视同仁。
事实上,作为“第五公用事业”,无线城市兴起之初衷就主要是市政便民应用,所以不少城市将无线政务放在了建设的首位。
不久前,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名叫Corpus Christi(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城市,利用WiFi网络,改善了食品检查系统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有线或者WiFi网络查看最新的食品服务检查数据。该市最初的设想是将wiFi用于为14.6万个水表抄表充当数据回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成本开支。目前,该网络应用被进一步扩大,包括为政府大部分重要的外地业务提供服务。
此外,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等应用也将受惠于无线城市的建设。后SOHO时代的办公体验将不再是梦想。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当在星巴克边喝咖啡边享受WiFi时,也许期待着一种更加便捷和自由的生活体验。
庄梓新进一步总结了无线城市的目标和愿景: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公共服务、加强公共安全,消除数字鸿沟、改善人民生活,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
――这将是属于每个人的城市。
条条大路通罗马
尽管愿景是激动人心的,但现实并非坦途。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困扰着无线城市的支持者们。当3G标准风生水起时,无线城市的建设变得更加复杂,恰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目前来看,无线城市普遍采用的技术有WiFi、Mesh、WiMAX,它们在技术上各有优势:wiFi具有布网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Mesh能将wiFi热点“编织”起来,结成互相连接的网状网络,可以覆盖校园、街区甚至整个城市,WiMAX高传输速率和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则可以解决WiFi的回传、漫游、QoS和安全性等问题。
在总结多个商用案例之后,庄梓新认为,国际上比较一致看好的技术体制是:以光纤作为城域无线宽带网络的骨干和核心层,以MeshillWiMAx作为中继和回传的汇聚层;以无处不在的WiFi作为最后100米的接人层。这一方案既克服了wiFi覆盖、漫游的问题,又发挥了以上技术在成本和组网简便性上的优势,使WiFi IlWiMAx实现有效的互补(WiMAX作为城域网、WiFi作为局域网实现家庭接入)。
北京的无线城市建设就采用了这种技术架构,目前已经完成一期的布点工作。上海、杭州等地的无线城市建设也大都结合了这两种标准的优势。
但随着中国3G标准的出台,无线城市建设又多了另外一种花样。厦门无线城市建设被认为是无线城市与3GNu-为一的最好注解,而它主要基于TD SCDMA技术。
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将厦门市确定为第一个TD试验网络城市。2008年9月8日,厦门市“无线网络”正式开通。目前,它在无线政务方面已经初有战果。43个政府部门网站接ATD无线城市的门户网站,厦门移动在多个公共场所均向市民提供免费接人政府网站的访问权限。从厦门移动提供的开通前和开通后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相同时间段内的数据卡用户在开通后增长了21倍、数据卡流量增长了38倍。更有消息称,2009年厦门无线城市数据收入有望超短信收入。
其实,纯粹从技术上来说,无论是Wi系列,还是3G,它们都能达到无缝连接城市宽带的目的。“随着三大基础全业务运营商3G布局和发展的加快,3G其实将部分实现当初无线城市规划中的愿景,所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事实上介入了无线城市的布局。”易斐春认为。
一些人士担心Wi系列技术会N3G而受冷落,庄梓新则表示,这些技术在现在和未来都将处于一种融合的发展态势中,它们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用户接人城市宽带变得更加便捷。
一直居于无线城市主流路线位置的w i系列技术具有如下优势:使用灵活方便,与固定宽带接入技术(xDSL、Cable Modem)相比,有支持移动的优势,与移动通信技术(GPRS、3G)相比,有更高带宽的优势,而且成本也颇具竞争力。“WiFi、Mesh、WiMAX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与3G相比分别低1个数量级。”庄梓新在2006年执笔的《北京市无线宽带城域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但他也对记者表示,“3G技术在资源积累、运营经验以及广域漫游方面有自己的长处。”
“通过3G+WLAN的统一部署,WLAN网络的发展将从热点发展到热区,最后形成无线城市。”华三运营商解决方案部部长孙晖这样认为。飞象网总裁项立刚也表达了融合的观点:“我觉得它(WiFi)和3G网络形成一个有梯度的网络布局非常有价值,就是3G网络提供全覆盖,收费较高,但是它有语音的收入作补充。而WiFi做重点覆盖,低收费,但是只覆盖热点地区。”
所谓技术融合实际上是技术在应用上的重新分工和互补,背后是利益的权衡。
对于无线城市建设来说,在中国几大电信运营商那里,Wi系列技术的地位因各家所处情势不同而有所差异。
明确将wiFi的优势纳入已有业务的中国电信,已经推出了C+W(CDMA 1X+WiFi)套餐业务,它是中国电信从固网业务转向全业务运营的重要产品。借此业务,中国电信既可保持原有的固网优势,又能利用价格低廉的WiFi技术发展移动业务。
但对于中国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选择Wi系列技术还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毕竟,这两家运营商在移动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较强的优势。如果发展wi系列技术则可能让原有投入付诸东流,并且,鉴于wi系列技术的低廉成本,新的业务资费将会往下降一个台阶,对原有的移动业务造成一定挑战。此外,这两家电信运营商还有自己的3G技术要发展,中国移动也正忙于TD的建设。
不仅是技术,无线城市的定位本身也对运营商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无线城市是很重要的驱动互联网的运动,但如果要最终落地,一定是还要跟运营商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这样表示。而项立刚则在博客中对无线城市的公共产品性质提出质疑:“无线城市一直在提免费的模式,殊不知这是完全不可行的。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运营商要进行网络建设成本很高,又要免费,收入从哪里来?”
尽管运营商对Wi系列技术乃至无线城市的态度颇为微妙,还是有积极的消息传来:2009年,广东移动将继续投资近50亿元,以TD-SCDMA/EDGE/WLAN“三网合一”的混合组网模式进行“无线城市”建设,计划新增wLAN热点6000余个,尽力实现珠三角城市无线宽带的100%覆盖。
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3G技术和Wi系列技术的最终关系,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技术的融合或竞争,改写的只是无线城市的实现途径。无论哪一种技术和运营方案,或许最终都将回到无线城市的基本内涵――宽带无处不在而且普通人支付得起。
无线城市两步走
在这一段时间内,留给无线城市的空间是:各种技术百花齐放,竞相打造各自的无缝宽带技术。但是为了避免各种技术过早短兵相接,并且考虑到无线城市建设的基本特性,从无线政务、无线行业到无线生活的发展步骤将会更加合理。
在此思路下,“无线城市2.0”的概念浮出水面。首先以政府应用作为切入点。一方面需求比较紧迫,效果比较明显,而且政府有偿购买服务,能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另外又可以相对缓和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在政府应用基础上再逐步扩展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规模。
中电华通(北京无线城市承建运营商)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对眼下的形势做了分析:“公众是我们使用最多的用户,对公众我们是低价的释放网络带宽,使大家能够享受无线城市。但不是我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我们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为政府提供贴身服务。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公交调度监控等,这些城市业务贴身服务做好了,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将成为‘无线城市’的大客户。可以这样说,我们是用政府的网来养公网。”
目前大多数无线城市的发展,也正是在沿着这样的路线前进。据杭州华数无线城市规划部主任吴立介绍,2009年杭州无线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开展:将以行业应用为先导,逐步完善个人业务。以行业无线信息化为突破口,打造多渠道的稳定客户源。在个人宽带无线接入业务的基础上提供无线视频、无线音乐、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等。
“两步走”战略或许为打开无线城市利益上的“千千结”提供了一种模式,而那些沟通政府、行业以及每个普通人的“千千结”则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