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维吾尔族大学生语码转换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维吾尔族大学生语码转换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现象很普遍,对其进行研究较为必要。对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以及心理动因顺应等因素阐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语口语码转换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维吾尔族大学生 语码转换 语言态度

引言

语码转换,意指双语主体在进行不同话题或同一话题的交流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或行为,其在语言文化的接触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出现。大学校园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双语社区,语码转换的现象则更为常见。鉴于大学的校园环境具有语码转换的两个必备构成要件:一是自然环境,参与语言交际的主体首先应当掌握并运用多门语言或对一门语言多种变体开展交流;二是人文环境,即交际主体有语言交际的需要、行为。[1]维吾尔族的大学生群体中,其言语交流库至少有母语(即维吾尔族语)、汉语这两种语码。故其在校园交流主要选择母语和汉语。

一、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现状

不管是在多语社会还是双语社会,由于民族认同、动机和目的、行为倾向、情感等因素影响,人们往往会对一门语言、文字形成某种认识,并对其作出一定评价,而这种认识、评价就是所谓的“语言态度”。[2]但凡任何一个民族,评价其民族语言时,理性、感性的因素也是相伴相生的,并且往往感性因素的影响较之理性因素影响要更大。从理性的视角剖析,即便某些母语的交际功用伴随着社会步伐前进越来越受到局限,但对该母语仍持有稳定的、情感上的民族认同感。母语对族人而言不但承载交际工具之用,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民族认同的依托及民族情感的载体。[3]语码转换折射出民众的社会心理和对该语言(包括语言变体)所持态度。通过对于新疆大学3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其大量地使用汉语,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维语某方面内涵和外延上比较模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自身较好的教育背景以更好地突显自我能力。而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纪以及不同地域,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语码转换所持的态度也存有一定差别。

(一)不同性别对语码转换所持的不同态度

语码转换作为学生交流交际的自然现象,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有效学习途径。虽然部分维吾尔族大学生言语交流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意在炫耀自身的语言能力,具有典型的从众心理。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由于对母语所特有的民族认同感,对于语码转换的认可度不高。女生对该现象保持中立态度的占全体女性51%;而男生不支持语码转换的则高达65%。但为便于日常交流,其受从众心理因素影响而选择用汉语表达,也显示了与群体间的共性。从众心理和背离母语之间的心理冲突在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在男生当中则更为显见。

下面从语言和社会关系这一角度透析维吾尔族的男女大学生在开展语码转换的过程所表现的差异态度。语言和社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社会的文化背景又影响了着人们的气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性别差异,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又进而导致其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一般来看,女性的身份意识更明显强烈。其次,社会对男女的评价标准也大为不同。语言作为一门可赋予语言使用者在经济、社会方面的优越地位,女性希望通过语言的使用及其他途径以表明、巩固其自身地位。[4]她们往往更擅长于语言表达,为获取相应社会名望,女性会发挥其天生所具有的语言优势,积极投入灵活多变的交流。女性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大多存有共性,其建立交流对话意于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从“言语的行为策略”看,女性的行为往往更表现出合作、礼貌、遵循的原则,更多强调交际的顺畅并以他人为中心。

(二)不同年级对语码转换所持的不同态度

汉语水平越差者,则更支持在课堂开展语码转换,而且该类学生对语码转换的依赖感也越强。低年级学生恰当采用母语策略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情感交流,也可减轻学生学习的内在压力,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年级的高低与课堂使用语码转换之需求呈负相关系。越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使用语码转换的需求更低,其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输入。

(三)不同地域对语码转换所持的不同态度

调查表明,较之南疆的大学生,来自北疆的大学生对语码转换更倾向于持否定态度。其缘于南疆的大学生入学前较差的汉语语言环境,导致其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其在校期间更重视对自身汉语能力的提高,故表现出更强烈的汉语学习动机,也更倾向于课堂乃至课外开展语码转换。

二、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影响因素

(一)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言现实作为语言创造的源泉,是语言交际进行语码转换顺应的因素之一。在开展语码转换顺应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是否存在另一门可称为语码转换目的语的语言以弥补该母语语词上的空缺,二是开展语码转换时这两门语言是否有语义、应用上的差别。语言现实层面影响语码交换的因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

1.内部顺应

第一,汉语更方便表达。按照一般人的理性观点,为保证语言的使用功能,人们总是倾向于用最精简的言语来表达其意图而避免消耗多余的语言能量,换言之,即用最短、最少的语言来传递尽量多的信息,这便是语言中的“经济原则”。汉语不仅具备间接、顺口的优势,而且具有口语表达的主观随意性和灵活性,所以学生首选其作为语码转换也在意料之中。加之汉语独具特色的缩略词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而与其对应的维语往往较为冗长,学生可用尽量简短的汉语语词传达其负载的丰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传递质量。此外,汉语反映时展脉搏更为明显,近年来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文化方面的前沿术语。故大学生在语码转换中自然而然地顺应汉语。

第二,填补维语某些词汇的空缺。在实际的交流中,因两种语言有时对同一概念无法找到相应词汇,或对该概念的阐释不同时,双语主体则往往选择用语码转换以准确传递真实信息。另外,鉴于汉族与维族之间存有的思维差异及两门语言本身的差异,尽管两种语言所使用的词语表面上是对应的,但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此种情况下也会发生语码转换。

2.外部顺应

首先,语用习惯。即便已有诸多汉语名称被译为维语,但基于语用习惯,人们还是惯于使用原有的汉语名称,语码转换就此产生。加之个别维语翻译过于牵强,人们在谈及该类语词时更倾向于直接用汉语传达。其次,忠实引用。说话主体在具体言语交际过程中对同一概念即便存在多种表达,其往往更热衷于使用原始代码而避免使用引语以避免翻译这一冗余工作,另外也可保留语言的原始风格,使得表达更准确、生动。

(二)社会规约的顺应

社会规约作为开展交际的另一因素。这是因为交谈主体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其行为往往应与社会的期望相一致。社会规约层面的顺应主要是指对文化、风俗习惯、行为等方面。行为主体的语言一般受社会的约束甚至是制约。例如,在典型的双语现象中,其中有一种语言属于高变体,而另一语言则属于低变体。在宗教或教育场合中,高变体是言语主体应选择的语言标,而在私下的交流中则以低变体为使用对象。如此使得言语主体动态地遵守、顺应社会的规约。也正是为了顺应社会的规约,言语主体通过使用语码转换以避免带来某种尴尬。其次,语码转换也折射出言语主体的礼貌。为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或引起对方内心的不适,尽量避免直接批评或指责,从而使用含蓄、隐晦并能易于被对方接受的方式。另外,维语中有个别话题是不宜在公开场合谈论,故此情况下为照顾交流主体的尊严,采取语码转换的功能策略来代替生硬、直露的说法,更有利于交流的顺畅开展。

语码转换之所以备受大学生青睐,一来在于其作为一种实效性极强的言语交际策略,便于在实际交流中收获成效;二来这也与大学的校园环境有密切关系。即语码转换对大学的校园语境有某种程度的依赖性。参与者的角色、地位也会影响语码转换的开展。如若言语主体双方地位悬殊,处于劣势的那一方往往会尽量与优势一方的语言保持一致。如果双方地位平衡、关系密切,则更倾向于开展语码转换。

(三)心理动因的顺应

语言是一种能动产物,不同的语言(包括语言变体)的使用可以反馈折射出不同的社会心理。交谈主体的内心动机即是其交际目的,毋宁说乃是交谈主体开展交流的预设效果。大学校园开展语码转换也主要基于以下心理动因:第一,表达情感之需。第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认知的角度看,带有特殊标志的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故恰当地开展语码转换更能凸显其意在表达的语义内涵。该情况下开展的语码转换大多也伴随一些其他动作。第三,为达到幽默效果。当交谈主体为与交谈对象建立一种更和睦融洽的关系,其大多采取比较随意、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而不拘泥于过于呆板、正式严肃的表达。第四,展现大学生风采。大学生作为极具时尚、朝气活力的特定群体,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新鲜事物也更容易接受,所有这些都为其开展语码交换创造了良好条件。

结语

当下社会,伴随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时展脉搏的依托,其作用更加不容忽视。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理性的言语交际者,应高度重视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顺势而为地、有针对性地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言语交际策略,实现语言现实层面、社会规约层面及心理动因层面的顺应,尽最大限度发挥语言所具有的功能效用。语

参考文献

[1]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的顺应[J].语言与翻译,2013(04).

[2]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汤允凤.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探析[J].双语教育研究,2014(01).

[3]吴杨慧.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2).

[4]刘洋.顺应论下的大学生校园用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的语言接触和语言联盟研究,子项目:维吾尔语外来词、外借词词源研究(项目编号12&2D18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CYY018);新疆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JUBSCX-2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