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型声乐艺术教学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型声乐艺术教学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声乐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建立先进科学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声体系以及重视声乐教育的“选苗”工作、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具体措施来论述新型声乐艺术学的构建

【关键词】 声乐教学;构建

一、建立先进科学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应该以本民族声乐艺术成果为基础,广泛汲取和借鉴西洋声乐艺术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世界性的中国声乐艺术。[1]其一,要打破传统“三种唱法”的局限性。“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追求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通俗唱法则更多的注重“感觉"”,追求声音的个性与特色。[2]“三种唱法”提出初期,对中国声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碍于声乐事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划分方式使得演唱者为了保持他们各自代表的所谓美声、民族、通俗的纯洁性,将科学性、民族性、通俗性对立起来,有意无意之中淡化和放弃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意识。实践证明,“三种唱法”的划分不能完美地表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声乐精华,灿烂的诗词文化及民族气魄、民族特色和语言韵律,更不利于中国声乐学派的形成,同时也使歌唱演员的艺术发展。

“民族声乐”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狭义上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广义上民族声乐指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体裁的声乐形式及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各种民族声乐作品。[3]声乐艺术教学要吸收戏曲等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精华,研究戏曲在发声、咬字、行腔等方面的特点和归零。京剧讲究字正腔圆,特别是高音强劲,极具穿透力,这对声乐艺术的教学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其二,吸收“西洋声乐”的理念。所谓“西洋唱法”是指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也叫作“美声学派”,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具有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等特点。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洋唱法关于歌唱气息运用的理论和训练技法、借鉴西洋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西洋唱法弥补了中国民歌唱法以大本嗓演唱全音域、演唱曲目范围偏窄、演员的发声技能水平欠佳、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不足,所以借鉴西洋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共鸣、呼吸、关闭等,使中国民歌的唱法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丰富了音色的表达能力,拓宽了音域,扩大了演唱曲目的范围。[4]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声体系

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共鸣系统作为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歌唱者歌唱方法的方向性和正确性。[5]。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6]

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声体系方面我们需要大力借鉴西洋唱法的发声训练方法,其是建立在西医生理解剖学的科学基础上,因此它在人体歌唱器官的构造、部位及歌唱发声的原理上解释得较为明晰。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细致地学习和掌握西洋唱法中打开喉咙的理论学说和技能技巧,搞清其中歌唱发声的相关器官及其在发声时的机能状态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开展新型声乐艺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首先,重视声乐教育的“选苗”工作。要开展有效地声乐艺术教学,第一要选对“苗子”,声乐教育是一种基于天分的艺术教育,因此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将之作为选择的首要标准,而对现实演唱水平等因素可以放在次要位置。第二,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声乐艺术教育是综合文化素质的教育,声乐艺术的提高与发展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文化基础。第三,要选择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苗子。声乐艺术教育是一门长期的、艰苦的艺术教育工作,只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学生才能经得起训练的磨练,成为有用的艺术人才。

其次,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7]

最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化极强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它广泛综合了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以及三维动画技术并统一集成到计算机中,可以说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现代媒体于一身的综合化技术手段。其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与突破,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高了教学效率。[8]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声乐教育更加直观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声音波形进行分析,增加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声乐状态写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和机能协作,从而提高其对声音的认识和对自身声乐状态的判断。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录制学生演唱的实况,便与其直观地分析自己的演唱的优缺点,从而提高演唱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晓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艺术出版社,2001.

[2]张燕平.浅谈传统歌唱艺术的三种唱法及其风格特点[J].时代人物,2008,(4).

[3]赵德生.浅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5]任思谕.歌唱发声与半声之问关系的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6]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7]陈平伟.浅谈声乐艺术教学[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作者简介:诸葛艾莉,女,(1981-),江苏淮安人,金湖县文化馆馆员,音乐教育本科,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