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按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的顺序对“热情”第一乐章作了比较全面的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贝多芬在这首曲子中体现出的对对古典奏鸣曲式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结构;奏鸣曲式;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57-01
一、引言
在贝多芬全部钢琴文献中,无论是协奏性的还是小品性的,f小调奏鸣曲“热情”无疑是最为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所刻画的汹涌狂暴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同时在贝多芬个人方面也代表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本首作品的第一乐章集中的体现了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特别是在完善古典奏鸣曲式结构方面尤为出色,它是每位研究贝多芬钢琴音乐及从事音乐作品分析、钢琴演奏和教学的工作者所必须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二、乐曲分析
“热情”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整首作品最精华的一个乐章,也是研究和演奏这首作品的核心,因而本文仅就这一乐章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一斑窥豹”的作用。作品编号为op.57,创作于1804――1806年,1807出版,属于贝多芬创作中期的钢琴作品。第一乐章是甚快板,12/8拍,f小调,奏鸣曲式。以下我将从作品细部结构、织体、调性、和声等方面按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的顺序对作品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呈示部
1、主部主题(1-16),它为一个乐句。整个乐曲都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成的,因为是f小调,它具有深沉的抒情特色和鲜明的探求意味,并有稍微阴晦、悲剧性。这一乐句包含了三种各不相同的对比材料,可以说是不同因素的矛盾组合:分解三和弦进行;属功能上明亮的颤音;三连音式的命运叩门之声。此句最后停在第16小节半终止上,即主调的属三和弦上(CEG),为一个开放性结构。由于在主题的第二乐节就出现了降二级的调性,即拿波里调性――降G大调,和声变化较多造成了不稳定的感觉,这样就使音乐在一开始就具有强烈展开的倾向。
2、连接部(17-35),这19小节可以认为是一个综合乐段,既有主部材料的继承又有新内容的加入。在第23小节到达主调的平行大调(降A)的属七和弦,并将它延伸了十一小节而成为到达副部调性的属持续。此外第23小节出现的三连音节奏也为副部主题的伴奏织体作了非常好的铺垫,衔接紧密,这种连接法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常用的手法。
3、副部主题(36-51),副部主题是一个不对称乐段(4+12),降A大调。主题在节奏上与主部主题的关系十分接近,并且延用主部主题动机,它和主部主题是乐思的两个不同方面。在此,贝多芬在对比的原则上建立了统一主题的联系关系。副部主题的曲调和主部主题的曲调源于同一基础,它们都是三和弦的分解形式且节奏相同。只是一个在小调上一个在大调上,曲调进行方向相反。
4、结束部(51-65),这个结束部可分为两个阶段,也可认为是两个结束部主题,降a小调。
结束部I(51-60)是一个带有稍微变奏的重复乐句,只是在重复时音域提高了一个八度。开始两小节是带有倒影手法的双手同节奏分解和弦,随后左手一个八度低持续音,紧接上升分解减七和弦。
结束部II(61-65)是一个重复片断,旋律移至左手,在右手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左手在渐弱的力度中用双音下行的音型过渡下而结束了整个呈示部。
(二)展开部(66-135)
展开部中对所有在呈示部出现的材料都作了十分必要且充分的展开,将各主题的性质作了更为深刻和戏剧性的发挥。展开部也由五个部分组成:1.展开部的引入部分2.以主部材料展开的部分3.以连接部材料展开部分4.以副部材料展开部分5.再现部之前的属和弦准备部分。
1、引入部分(66-78),结束部通过等音变换用升g小调为展开部开始的E大调作了准备。引入部分是建立在E在调上的,从材料上看是主部材料发展而成,用的是主部第二种材料因素即颤音动机。这个引入部分是作曲家对呈示部中一切矛盾的进一步思考,并决心与之命运作更深入的斗争,引入最后一小节(78)用E大调的属七和弦引入同名小调e小调,从而开始进入展开中心的第一阶段――以主部材料发展的阶段(只运用主部主题第一个动机)。
2、运用主部主题展开段(79-92),这个阶段运用主部主题材料第一个动机发展而成,e小调,在16分6连音及5连音的伴奏下,旋律动机在高音部与低音部做戏剧性的发展变化,16分音符琶音一次又一次的下行和旋律一次又一次的上行,形成了此起彼伏、上下交错的音型。整段依次经过e小调、c小调和降A大调,在第93小节进入以连接部材料发展的阶段。
3、运用连接部材料发展阶段(93-108),这一段自始至终由三连音低音持续,对连接部的材料作了不大的变化发展,只是此段的结尾较呈示部扩大了一些,主要建立在降D大调上。
4、运用副部主题材料发展段(109-122),这十几小节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呈示部中副部主题的音乐形象,譬如在织体上依旧是分解和弦震音,未有大的变化。
5、属准备阶段(123-134),这一段的准备是用导减七和弦准备的(到最后一小节才出现属音C)。属准备的一大特点是以降D音在高低音中形成的命运动机,在减七分解和弦震伴奏下,这一命运动机更深一层的突出了乐曲的戏剧性、悲剧色彩,以及对再现的展望性,也形成了展开部的高潮。
(三)再现部
主部主题(136-151)在属持续上用K四六和弦开始,三连音背景给主部主题增加了戏剧性效果,主部主题除了增加三连音持续外没有大的变化。
连接部(152-174)也很准确的再现,在F大调和C大调上(f小调的属调),较呈示部稍有扩充,最后停在主调的属和弦上,并将该和弦构成十一小节的段落(163-174)最后以F大调完全终止结束。
副部主题(175-190)也在F大调上准确再现,两个结束部主题同样准确再现,但调性又改为主调f小调,体现了与呈示部调性呼应原则。
(四)尾声
由于乐思的剧烈发展,再现部的这样处理依然不能取得贝多芬希望达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再现部以后的巨大规模的结尾。结尾在这个乐章中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具有第二展开部的意义。这个尾声明显的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第一部分(203-217),这个阶段是混合运用主部和副部主题进行发展,在f小调和降D大调上。(203-209)是对主部主题的发展,旋律动机在低声部。(210-217)是对副部主题的发展,运用的手法是提高音域,两小节片段的模进。
2、第二部分(218-238),这个部分是本乐章的华彩乐段,迅猛的十六分音符琶音推进了感情的进一步升华,渲泄了作者心中的激情。
3、第三部分(239-262),副部主题在结尾第一部分中已在降D大调上剧烈的发展过,但现在又在主调f小调上突然再次出现,并且加快了速度,仿佛又是命运的一次格斗,在逐步激动的气氛中将副部主题进行分解(239-248)。此后是一些很强的结束片断(249-256),最后主动机旋律线上行后下行在ppp中结束了这一乐章。
三、结语
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将回旋曲的特点与奏鸣曲快板的特殊戏剧性相结合,高超地表达了它想要表达的内容,在本乐章中,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另外,由于乐思剧烈展开的要求,贝多芬在本乐章中突破了对于早期奏鸣曲式的某些习惯性的处理手法并极大的提升了奏鸣曲式的表现程度,如:摈弃呈示部的反复;更加注重调性的发展逻辑;呈示部中结束部调式的改变;巨大地提升了尾声这一音乐附属结构的音乐功能等等。奏鸣曲式在历经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发展后,在贝多芬手中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