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教与珍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佛教与珍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佛教信仰群体中,经常听人说“随缘”两个字。这两个字要是用得多了,总会让人产生误解,把它和消极、无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还有紧随其后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惜缘”,只是我们提到得少,然而它恰恰又是佛教优秀精神之一。

惜缘,顾名思义就是珍惜生命以及生命环境中的每一个事物。

近代佛教有一个了不起的大德――印光大师,有一次在接受一位大居士的供养时,看到这位大居士饭碗里还剩下饭粒没有吃干净(对于这位大居士来说,平常在家就是这样,是不经意的事),就在饭桌上毫不留情地斥道:你有多大福气,竟如此糟蹋!这样随便浪费粮食,难道不知道这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怎么可以不珍惜呢?这位大居士一听立马很谦恭地把碗里剩下的米粒一点一点吃干净。粮食来之不易固然要珍惜,一个人的福德因缘也是有限的,所以更应该珍惜因缘,珍惜福报。

近代另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德弘一大师还有一段关于惜福的开示(见附录)。其中就曾提到印光大师:“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弘一大师不只是赞叹,更是身体力行,把惜福的精神发扬到极精致的程度。几十年如一日,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了又补,还不肯舍弃。不接受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煮菜时用清水,只用盐还不用油。学生们寄来纸请他写字,剩下的纸还征询送纸的人如何处理剩下的纸墨,真正做到一物不遗,一丝不弃。

诚所谓“荣辱其来,必象其德”(荀子《劝学篇》),大德之所以为大德,一定有其原由的。七八年前在某寺院借居时,曾在僧寮的废物堆中发现鞋子、衣服,甚至还有一个可用的随身听。这种现象大概不是师傅们天天锤炼教导所期望的结果,而师傅们的身教言导我们也往往被忽略或置于脑后而不见。

前一段时间整理完一诚长老的一个书稿,打印了一份送给传印老和尚审阅,并请他为这本书写一个序。传老也没多说,就让我把书稿留下来,没多久他的侍者给我送来一个牛皮纸包得整整齐齐的书稿。外包装的牛皮纸是分别从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反协会两个单位寄给传老的大信封撕开粘合的,上面写着“送:悟凡法师收传印2008、2、23”字样。打开包装的刹那,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的“惜福”形象就在脑海中闪过,大概是因为急于拜读传老审阅结果的原故也就没有深究。前几天与两位朋友闲聊这一段故事,大家都赞叹了一番,不知不觉就又把那一个“惜福”的念头重蕴了一过。

大德之间总有许多相似之处。曾听戒毓法师说过,传老对学生的作业或送他审阅的书稿,总是一丝不苟,甚至连其中的一个标点、一个字的错误都给改出来。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的话说就是:对上恭敬,对下慈悲,对人和气,对事认真。这种恭敬,这种慈悲,这种和气,这种认真,就是对人对事的珍惜精神。江苏苏州灵岩山的明学大和尚从不浪费一针一线,一张纸总是前面用了用后面,上面用了用下面,剩下一部分没写到的还裁下来下次再用。他的日历纸是他常用的记事便条,日常行履无不体现其朴素、节约、珍惜的家风。2007年春节一诚会长回到法源寺时看到年前没有吃完的水果有一些烂了,就很生气地对住在丈室的侍者斥责道:水果都坏了,也不送给其他人吃,也不知道惜福,以前一个丢在垃圾堆里的坏苹果都被人捡起来吃了,现在就是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应该浪费。这些大德的身教言教、日常行履,无不是珍惜的具体体现。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因缘,意味着反对浪费与践踏,意味着对人对事对生命对自然的珍惜与爱护。珍陪是一种美德,珍惜也是一种素养,更是佛教徒必备素养。

附:

惜福

弘一大师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