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涉农贷款统计中数据“虚胖”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涉农贷款统计中数据“虚胖”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是衡量信贷资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在制度设计、可操作性、内容覆盖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亟须引起关注和完善。

【关键词】涉农贷款 统计制度

2007年,为全面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决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制度运行至今,发挥了金融统计在金融支持“三农”力度方面的信息服务作用。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以及实际执行偏差等原因,涉农贷款非农化,呈现“虚胖现象,应引起重视。

一、主要体现

(一)直接用于农业的贷款占比低,间接用于农业的贷款占比高

本制度中,“农业”是指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大农业概念。据统计,2011年6月末海南省涉农贷款余额676.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124.7亿元,占18.4%;农产品加工、流通、农田基本建设等贷款合计58.4亿元,占8.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及其他贷款合计493.2亿元,占72.9%。涉农贷款用途呈现非农化倾向。

(二)个人涉农贷款占比低,单位涉农贷款占比高

从贷款对象来看,单位涉农贷款余额623.8亿元,占92.2%。个人涉农贷款52.5亿元,占7.8%,其中,农户贷款总额51.8亿元,占涉农贷款总额的7.7%;农户贷款规模偏小,且增速低于同期农村贷款15.8个百分点,农民受惠不多。

(三)县域地区涉农贷款占比低,地级城市涉农贷款占比高

从分地区来看,地级及以上城市涉农贷款余额459.0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的67.8%。其中,海口市涉农贷款余额432.4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的63.9%,三亚市涉农贷款占3.9%,其他市县涉农贷款余额占32.2%。涉农贷款高度集中于海口市,广大县域农村区域金融资源匮乏,贷款投放严重失衡。

(四)商业银行直接涉农贷款占比低,农信社直接涉农贷款占比高

从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结构来看,商业银行直接涉农贷款占比低,国开行、工行等机构发放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等合计不到10%,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及其他贷款占比超过90%。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余额152.7亿元,农林牧渔业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等占其涉农贷款的54.2%,直接涉农贷款占比高,是县域地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体。

二、原因分析

(一)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

从制度层面上看,一些涉农贷款统计科目范围和内容过于宽泛,导致了涉农贷款规模虚增。《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注册地位于“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均归为“涉农贷款”,导致涉农贷款规模虚增。以海南省为例,除海口市、三亚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其他地区都属于“农村区域”。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甚至是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贷款均属于涉农贷款。据统计,这类真正用途不是涉农但按制度被纳入涉农贷款统计中的贷款约占涉农贷款总额的33.0%。

(二)制度执行偏差方面的原因

从执行情况看,有关人员的认识和操作误差影响数据质量,个别机构存在虚报涉农贷款数据行为。根据对全省金融机构开展的统计检查结果,2011年3月末,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贷款中,有55笔非涉农贷款错归入涉农贷款统计,错误金额占同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的15.0%

三、建议

(一)修订完善现行涉农统计制度

一是改变单纯以“注册地”为认定“涉农贷款”的主要标准,以贷款实际用途为主要判断标准;二是缩小农村区域的定义范围,重新定义“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将非涉农贷款排除在统计之外。

(二)加强检查和培训

加大对涉农贷款统计制度的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对有意虚增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按照相关统计制度予以纠正和处罚。同时,加大对涉农贷款统计制度的培训力度,促使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艳玲.涉农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关注[J].吉林金融研究,2008年2期.

[2]朱文胜.关于完善涉农贷款统计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8年12期.

作者简介:郑其敏(1981-),男,海南儋州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研究方向:投资风险;占云生(1977-),男,海南海口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