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对不同类型肝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对不同类型肝病的临床价值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对不同类型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36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PAB、TBA、CH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各型肝病组的PAB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低,且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肝病;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45-02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各种类型肝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与此相关的慢性肝病,故加强对肝病的诊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常被应用于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1,2],笔者在此想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来探讨它们对各种类型肝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肝病患者生化常规必不可少的传统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ALT)相比较,分析异常检出率在这些指标与ALT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为2006年10月~200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的肝病患者236例,男133例,女103例,年龄14~71岁,其中,急性肝炎45例,慢性肝炎轻度65例,慢性肝炎中度38例,慢性肝炎重度27例,肝硬化代偿期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肝癌21例,以上病例诊断参照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肝癌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或肝穿刺活检证实。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排除肝肾系统疾病的健康人群6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6~68岁。

1.2检测方法

PAB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及标准品由北京利德曼公司生产;胆汁酸采用循环酶速率法,试剂盒及标准品由澳斯邦公司生产;CHE、谷丙转氨酶采用速率法,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以上项目均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异常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上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 PAB、TBA、CHE在不同类型的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

236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PAB、TBA及CHE水平见表1。由表1可见,各型肝病组PAB、CHE值较健康对照组低,TBA值较健康对照组高;除CHE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PAB、TBA及CHE与ALT在各型肝病组中的异常检出率

以PAB10 μmol/L、CHE40 U/L为异常,统计它们在各型肝病组中的异常率,PAB、TBA、CHE与ALT在各型肝病组中的异常检出率见表2。

由表2可见,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PAB、TBA、CHE异常检出率比ALT的异常检出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清PAB由肝脏合成,在体内的半衰期约1.9 d,由于其半衰期短,是体内蛋白质更新转换的敏感指标,血清PAB变化机制与血清白蛋白相似,但肝病时PAB变化较血清白蛋白更为敏感,有30%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而PAB降低,多数肝病患者PAB均降低50%以上[3],因此与血清白蛋白相比,PAB更能反映肝脏合成和分解代谢的轻微改变。由本组结果可见,在各型肝病组患者中PA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与肝癌组患者前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且PAB水平与肝病病情的变化相平行,病情越重,PAB降低越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4]。另由本组结果表2可见,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代偿期、肝癌组的PAB异常率与ALT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组PAB的异常率比传统肝病检验项目ALT的异常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卫卫,王学清,李岩.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673-674.

[2]杨旭,雷建华,张永红,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6-18.

[3]王宝恩,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4-196.

[4]孙桂珍,李琴,闵福援.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09-510.

[5]张学文,于军.血清前蛋白、胆碱酯酶及病理形态学计量及肝脏储备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38-41.

[6]焦雅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2,3(1):32-34.

[7]王静,高锦孝,白永泽,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68.

(收稿日期:2008-02-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