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对采访,请IT人慎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对采访,请IT人慎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人享有言论自由,互联网更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无限空间。但话又说回来,不管你是在同上评论、献言、搞笑,还是自省,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切入,所说的,或所写的,你总得说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东西,让人读后感觉不是在忽悠。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还算有点分量的角色,那就更要小心了,否则,那就无味得紧了

但最近,受人热捧的门户网站们就集中出现了这种让人大倒胃口之事。

2008年12月22日晚,在新浪宣布并购分众部分业务后,诸多门户网站都在第一时间为此开设了专题,负责制作专题的网络编辑自然是紧急动员起来,多方约请IT人士谈新浪合并案的看法。

因为事发突然,合并案中尚有诸多的疑点还未得到当事双方的明确解释,我耐着性子,把包括新浪科技、搜狐IT、网易科技、腾讯科技和和讯IT等众多门户网站的专题看了个遍,目的就是想多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台前幕后。但读后,收获实在不多,最大的感觉反倒是失望,

失望一方面是缘于这些专题模式雷同,内容单一而重复。更大的原因在于,专题里面一字排开的受访观点中不乏简单、肤浅者,几无建设性可言。

就事论事,我觉得,要帮助网民正确解读新派并购分众业务,受访者起码应具备两项最基本的了解:对新浪业务群的了解和对中国广告市场现状的了解,那些受访者如果做不到这两点,还欣欣然脱口而出,就可能陷入“盲人摸象”的情境,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昏昏然忽视了全局性。遗憾的是,看过这些人的观点后,恕我直言,他们是未达上述两项基本要求的。

在我看来,新浪合并分众部分业务,他们的广告平台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他们给广告客户提供的选择从原来的单一在线平台变成了线上和线下两大平台。而新浪曹国伟面对新形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整合原来分属于两类平台的不同广告客户,如何整合两类平台的重复受众。

全部事情就这么简单,但我们的一些IT人士在解读时,却偏偏喜欢将问题复杂化、扩大化。他们还夹杂了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豪气,以致网络上出现了诸如“超媒体”、“超平台”等新名词的泛滥。当然,这些网络新名词是否为网民理解,或者发言者自己是否真正读懂其中的含义,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都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面对堆在眼前的海量信息,读者已经习惯于短平快地接受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另外一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直叫人摸不着头脑。但在另一些人看来,不蹦出一些诸如“前现代”、“后主义”、“超媒体”等词汇,就不能凸显出自己的专业和素质。

简单举一例,面对“超媒体”这类新名词,我想知道的是,它是怎样个超越法,它是从哪里超向哪里,它能超多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都没法从上述众多的专题网站中找到答案。退一万步说,我们姑且承认这种概念成立,但它是否适用于业务合并后的新浪呢?

依据传统理解,新浪的功能模块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然后依托巨大的人气提供在线广告服务。因此,说它是广告平台也能接受。但就先后主次而言,内容在先,广告在后,也就是说,无论新浪将在线广告业务做得多么辉煌,它始终是一个网络媒体就像中央电视台那样,它每年的广告收入无论有多高,它仍是国家的喉舌,你总不能说央视首先是个广告平台吧!

OK,在合并分众业务后,线下平台仍是广告平台,新浪的线上内容就算能够延展过去,但也有主次之分。这就像分众已经在商务楼宇、商场等公众场合提供的视频平台一样,主要时间段给了广告,留给新浪视频内容的时间自然不多了,所以,新浪的企业属性仍然清晰,即媒体平台+广告平台。如果硬要就此扣上一个“超媒体”的帽子,实在有点唐突。

当我就上述这些现象和奇谈怪论向一些门户网站的编辑抱怨时,他们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说上峰要求凑足多少人数,因此不得不拼命找人发表看法。总之,为了满足上峰要求,为了在采访人数上不输给竞争对手,他们是顾不得受访人的资质和阅历了,只要肯说敢言,管他对否,囫囵吞枣,照单全收就是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早已有之,但近来却也蔓延到专业IT人士身上,所以才更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有些人应该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不要以为能够和一些业界红人并列就不知天高地厚,如果自恃小脸已为业界熟悉,就旁若无人地站出来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那就不算是一件好事。观点是放出去了,自己的无知也同样暴露了出来。本想借机拉抬身价,不想原形反倒毕露,这可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俗语云:无知者无畏。我想它所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